来源:广州日报
孔子在经历了“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的教训后,逐渐总结出一套独特的知人方法。孔子的知人方法主要有两个:一是“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篇》);二是“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论语·为政篇》)。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是什么意思?学者杨伯峻的解释是:“考查一个人所结交的朋友;观察他为达到一定目的所采用的方式方法;了解他的心情,安于什么,不安于什么。”另外有人把“视其所以”理解成“看他为什么这么做”,将“观其所由”理解成“观其所做的理由”,将“察其所安”理解成“察其安在何处”。应该说杨伯峻的解释是比较准确的。孔子在这里强调要认识一个人,不仅要看他交什么朋友和做事的方式方法,还要了解他的心理状况,再看看他言行是否一致,就可以了解这个人的品德和才能了。
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
战国时期,魏国人李克提出的“五视法”是对孔子观人法的继承和发扬。
《资治通鉴·周纪一》记载,魏文侯在用魏成还是翟璜为相的问题上犹疑不决,于是征求李克的意见。魏文侯对李克说:“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现在要从魏成和翟璜两人中挑选一个担任国相,你认为哪一个合适?”李克并没有正面回答魏文侯的问题,而是提醒魏文侯说:“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根据这五个方面去比较魏成和翟璜的为人,就足以确定谁更适合担任国相了,哪里还用问我呢!
”魏文侯马上醒悟,说:“请先生回去休息,我的国相已经定了。”版权所有:楞严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