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原文网

榆次历代典迹荟萃

发布时间:2024-06-10 01:39:03作者:楞严经原文网

  春秋时期榆次称涂水、魏榆,战国时期就称榆次。秦隶太原郡。北魏、北齐两度易名中都县。公元 979年,宋太宗灭北汉,置并州于榆次,越三年,复迁唐明镇,榆次复县制。以后历代县名不改。1948年设置榆次专区,1958年设榆次市,是晋中行署、晋中地区所在地。1999年9月24日,行政区划改革,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晋中地区,设立晋中市(地级市),榆次市撤销,改称为晋中市榆次区。
古曾有“榆次八景”之说,即“罕山时雨、涂水洪涛、龙门晚照、源池荷花、榆城烟柳 井峪寒泉、神林积雪、蔺郊无霜”可见魏榆古代旅游资源丰富。自然与人文景观相辅相成,历史典故与神话传说不一而足。 魏榆历代人文汇萃  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自然、人文资源皆与人文古迹在涂水之域相得益彰,其璀璨星辰般构成榆次独特的人文历史资源。  战国盖聂曾经传授卫国人荆轲剑术而闻名,现郭家堡聂村存有盖聂遗墟。  孙盛(308—379),字安国,西晋文学家孙楚之孙,孙盛为东晋的优秀史学家,著有《魏氏春秋》20卷,《晋阳秋》32卷,文集10卷。《老子反讯老子纠》、《孙秘监集》,多数失传,保存至今的只有引文。  蔺相如,战国时期赵国上卿,在强秦意图兼并六国、斗争逐渐尖锐的时候,不仅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让秦国的图谋屡屡受挫,更难得的是,他有容人之量,以大局为重,“先国家而后私仇”,是一位胸怀广阔的政治家。山西师范大学教授蔺长旺的研究,蔺姓出自韩姓,韩姓出自姬姓,系黄帝后裔。春秋时期,韩氏在晋国一直位列公卿。韩氏一支韩厥玄孙韩康在晋分裂为韩赵魏后为赵国大夫,食采于蔺(今山西离石县),便以封邑为氏,称蔺氏。早期蔺氏迁徙路线有三条:一是从山西离石附近的蔺家墕迁徙到灵石县蔺家庄,再从蔺家庄迁往灵石东边和西边的蔺家庄及古县的蔺子坪村和洪洞县的赵城许村等地。二是从蔺家墕迁徙到榆次的蔺郊,随后迁往南北蔺郊村和相立村。“蔺郊无霜”的典故既是由蔺相如感叹家乡南北蔺郊村秋霜早到而愁眉不展赵国赵惠文王逐下旨,命南北蔺郊村无霜,从此后果然当地不再结霜,于是人们为了纪念蔺相如功德,在当地建立蔺相如祠堂以表感谢。  田志超(571--641)唐太宗赐号空王佛,源涡村人。出生农家,从小聪慧过人,有志于佛。十七岁削发为僧,武德五年(622)年。介休县为之建光严寺,规模宏大,极其壮观。后僧界有“奉敬戒法,罕见其传;护慎威仪,终始无替”之评。  刘知远(895--948),其先祖为沙陀部人,唐中和初(和元年为881年),父王迁居左付村。后梁龙德二年(922),他附石敬唐,在晋王李克用部下服役。开运二年(945 封北平王,天福十二年947他即位昔阳,改名,建国号汉,是为汉高祖。  李三娘(约906 -954),鸣李村人,出生贫苦农家,刘知远称帝,立她为皇后。其子承继位,册尊为皇太后。乾四年(951),周太祖郭威封她尊号为昭圣皇太后。  王溥(922--982),字齐物,榆次人。后汉乾元年(948),他举进土甲科中状元,为秘书郎。周太祖时期,先后任端明殿学士、户部侍郎、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世宗继位后以功加礼部尚书,监修国史。乾德二年(964),他致仕,太平兴国初,封祁国公。主要著述有《唐会要》100卷《五代会要》30卷,另外还著有《五溥集》20卷、(翰林酬唱集》1卷。  苗傲(约1092——1152),榆次人。从小随父客居汴京。靖康元年(1126),金兵南下,宋钦宗欲屈辱议和,他义正词严谴责执政者误国。致使被当权者逐出京畿。后结当地志土,保卫延安府。绍兴十二年(1142),来与金订了屈辱和约。他甚是气愤,遂弃官人青城山不出。  寇天叙(1480-1533),字子停,城内人。正德三年(1508)冲进土。正德十四年(1519),他代理了应天南京俯丞,武宗的义儿江彬几次派人向他勒索钱财,他总是回答使者“民穷官帑乏,无可结欢,臣专待谴耳。”天叙郎、户部尚书等职,官场生涯长达三十六年之久。他为官清廉,至老生活简朴,主要著述有《从政录》、《从政续录》和他总篡的万历版《榆次县志》。此外,还有《八行图奏》、《公余漫兴稿》等。榆次寇家巷因其祠堂得名,此祠堂为两进院,外代一小花园。修建榆次老城时拆毁。  王铸(1832——1906)榆次聂店村商业巨户,聂店王家十世王铸于咸丰六年(1856)与平遥王智村的米秉义合资3万两,在平遥城南大街创办“协同庆票号”。从此财源滚滚,成为一方富豪。协同庆且“以区区万金,崛起于咸丰末叶”。起步较晚,经营好,声誉高。歇业于民国二年(1913年),历时58年。开业期间,协同庆票号分庄遍布全国,达33个,重点在西北、西南。在此期间王铸向清政府捐白银40万两,被咸丰赏戴兰翎,被封为侯铨游击,人称“护国公员外”。聂店村内存古戏台为王家修建,榆次老城的财神庙,面阔五间,进深一进,建于清朝年间,据说也是聂店王家主持修建,在榆次城东北十五公里处的伽西村,拥有一处山庄,村民呼之为伽西寨,山光秀丽、地势险要,分前寨、后寨,还有暗道机关。经二百年风雨沧桑,现已破烂不堪,但往日遗址仍历历在目,见证着王家当年的富有和霸气。  美百华(1885—1901),什贴镇人,出生农家,清末榆次义和团首领。石荣昶的《自得轩诗集》中有“庚子感事”,诗味美晋华云:“威名赫赫大师兄,紫绶红巾按辔行。大吏愚民齐顶礼,农家小子压公卿。”光绪二十六年(I900)八月,慈禧对义和团开了杀戒,翌年,被拿获送省,壮烈牺牲,时年仅十七岁。  高文翰(1876--1947),艺名“说红书,盂高庄人,著名的晋剧表演艺术家。曾与乔国瑞、孟珍卿、王步云、丁果仙、筱桂桃等名角同台演出。四十岁始陆续收徒传艺,“高门九英”皆出其门(刘桂英、程玉英、刘俊英、田风英等)。  常赞春(1872—1941),字子襄,号柞学人,车辋村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冲举,他一生从事教育多年,早在光绪三十一年(1905),在车辋曾创办常氏知耻女学堂,民国六年(1917),被教育界推选为国会第二届众议院议员,兼任内务股理事。后议会解散,一直在山西大学文、法、教育诸学院执教,并兼授山右大学、国民师范、云山、进山等院校的文学、宇学诸课。民国十二年 1923),兼任榆次县教育会长。主要著述有《山西献征》八卷。参编有《山右代丛书初编》。民国《榆次县志》由他继常麟书总篡而成。山西榆次常家,以财取天下之抱负,逐利四海之气概,制茗于武夷山,扎庄于恰克图,拓开万里茶路,经销蒙俄北欧,绵延二百余年,遂成富甲海内之晋商巨贾,中国对俄贸易之第一世家。常家事业长盛不衰之原委,就在于该族深谋远虑,居富思危、课子苦读、家学渊源,代代恪守“学而优则贾”的家训,源源将优秀的文化人才输送到商界,经商集团保证了持久精英,纵横捭阖,将儒家思想与伦理道德完美地体现在经济意识与经营活动中,实现了经济理性与道德理性的合一,遂咸清代驰名中外之儒商望族。  赵鸿(1807—1872),字渐逵,东阳镇人。年长,屡试不举,后不再应试,潜心医术。当时种痘之法未行,天花病流行,“婴孩以染痘而夭折者甚众”,于是他专攻小儿痘科。他的医术远近闻名,晚年著有《增订引痘新法》一书。  李广亨(1845--1930),上戈村人。为近代学形意拳之首肇者。他不仅武艺超群,对形意拳理论也有独到见解,在光绪二十一年(1895),著有《心意精义》和《心意笔录》,因为手抄本,传播不广。  苟藐(即苟浪),西晋咸宁年rul(27—280)任榆次县令,有政绩。晋武帝下诏褒美他“就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爱之如父母,乐之如时雨”。民思其德,县南境遂以“苟政乡”命名。后本县清官良吏均景仰之。  贾继英(1875—1944),字使臣,祖籍榆次郝家沟村后迁居六堡村。从小读私塾,及长,入“大德恒”票号学徒,先后任“大清银行”行长、“晋胜银行”行长、“山西实物十足准备库”的经理、中央银行兰州分行经理。同时他注重发展故里的实业。民国年间在榆次创办晋华纺织品有限公司。对魏榆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和魏榆面粉股份有限公司也人股持。  张彪(1860-1927),宇虎臣,西左付村人。从小家境贫寒。光绪六年(188I),被张之洞选为随身侍卫,二十三年(1897),张彪被派赴日本考察军政,三十四年(1908),清政府授予他“奇穆钦巴图鲁”,补湖北提督总办湖北讲武学堂。民国元年,张彪在天津日租界置地20亩,修筑了“张园”。民国年间,孙中山及夫人、末代皇帝博仪,皆在天津“张园”住过。张彪曾被民国政府聘为高级顾问,授予陆军中将衔,并授给一等大绶嘉禾章。现村中存祠堂一座,两进院,其与母亲坟茔皆在。  韩麟符(1900.2.11-1934.9.21),原名韩致祥,字瑞五,祖籍山西榆次南咀村。五四运动参加革命,1923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与李大钊等革命先驱舍生忘死,艰苦卓绝,奠北方革命之基,倡国共合作之始,生死致力民族解放事业,乃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先驱、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1934年9月21日,被国民党军统特务暗杀于山西榆次苏村,年仅34岁。公元2005年8月,中共榆次区委、榆次区人民政府决定投资200万元,新征陵地2.4万平方米,重整坟莹,历时1年,建成韩麟符烈士陵园,以示永久纪念。 魏榆古代典迹昭彰  猫儿岭古墓群 ——其位于榆次老城东和东北,东至源涡村西的猪头坟,西至北山路,北至王胡村北,南至潇河树林,东西宽3公里,南北长5公里。墓群分上、中、下三层,下层为春秋、战国、秦、汉墓;中层为唐、宋墓;上层为明、清、近代墓,时间跨度达两千多年。其占地面积之大、跨越年代之长,为国内所罕见。  1986年8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该墓区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共发掘上自春秋、下迄明清古墓葬2000余座,出土文物近万件国,计有春秋陶鬲、战国青铜剑、陶制品、鼎壶、篆刻、铜印章、春秋贝币、战国刀币、汉代五珠钱、唐代墓志、骨器、玛瑙、彩陶等。  西河石窟:位于庄子乡西河村东500米处,在东北临河的半山腰上开凿有大、小两个石窟,内有造像13尊,风化严重,属唐代造像。  幽冥洞 :位于大洪山,原洞内塑有14尊神像,现残存10尊,其中3尊完整,属宋代造像。  关帝庙壁画 :位于北田镇南田村关帝庙,属清代壁画,保存完整。内容绘制了关羽的生平、传奇,形象生动。  长庆寺壁画 :位于修文镇中郝村长庆寺,东、西配殿有清乾隆时期壁画,保存较完整。内容主要为十殿阎君、四大菩萨等,辅助内容为梅兰竹菊、文人雅士图等,形象生动。  清虚阁:位于榆次区南关,俗称南阁,原名玉皇阁。1469年(明成化五年)建,1604年(明万历三十二年)榆次知县史记事更名为清虚阁。1916年(民国5年)、1952年、1982年和1990年均有修缮。1989年,由榆次市政府拨款60万元重修扩建,1990年竣二正。1999年被世界文化历史遗址保护基金会公布为2000年全球最精美的100处历史建筑之一。阁系纯木质结构,坐南朝北,独立街心,二层楼、三重檐,十字歇山顶。高25米,长12.8米,宽12.4米,占地面积158.72平方米。底部由36根木柱支撑,四面行人畅通。底层顶部斗拱环向重叠,成“八卦穿顶”。四层斗拱层层叠叠,共784个,圆木板上还雕刻有二龙戏珠图案。楼脊顶端有两条神气活现的琉璃盘龙。上下两层12个飞檐挑角挂有风铎。殿顶覆以黄绿色琉璃瓦。构思奇巧,宏伟壮观。  榆次城隍庙:其是目前全国保存最完整的城隍庙之一,属国家一级保护文物,并受到联合国的捐款修缮。城隍庙是国务院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城隍庙之一。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始建于元至正二十二年(公元1362年),庙内主殿建筑结构精巧细致。主殿前有玄鉴一座,高达25米,颇为壮观,1999年世界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基金会公布为全球最精美的古建筑之一,城隍庙是古代汉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抵之一,是护城佑民、主掌茗籍之神。是古代“人神共治”思想的明确反映。  大乘寺:始建于北宋天禧年间(公元1017-1021年),因存放大藏经而得名,是历史上榆次古城的重要佛教文化活动场所。现在大乘寺修复工程已经启动,乘寺规划占地80亩,核心工程主要有:佛教寺院建筑群、宿舍大楼、教学楼等寺庙建筑,其中山门、文殊殿、大雄宝殿主体已完工,初现了大乘寺原有宗教文化的历史风貌。  张庆寺庙:张庆乡有史近千年,共建过大小寺庙百余处,现存文物保护单位1处,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始建于宋末祥符年间的《东岳庙》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系一处保存完整的农村戏庙院古建筑,至今香火不断,人气旺盛。晋商画卷中的张庆更可谓风光无限,茶商大贾康家蜚声三誉晋,通美通欧大实业家宋氏享誉全国。张庆境内保存较完整的深宅大院随处可见,不少寺庙殿堂又再现了昔日的辉煌,见证着古朴名乡的无比荣耀。 榆次新旧石器遗址共计15座:  大发古文化遗址:位于东赵火车站以东1公里处的大发村石虎湾,属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1981年发现。主要有燧石,其次是石英石和蛋白石,体积大多为3立方厘米左右。出土石片300余件,石核100余件,骨器10余件,骨片30件,形似匕首的胫骨尖状器1件。  贾鱼沟古文化遗址 :位于长凝镇西长凝村附近的涂河南岸,属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发现旧石器制品四类,一类为石核,共6件,其中一件为灰岩质,其余为粗砂岩质,形状不规则;一类为石片,共31件,其中粗砂岩质21件、灰岩质7件、火石质2件、石英岩质1件;一类为石器,共6件,均为刮削器,其中直刃刮削器4件,凸刃刮削器1件,凹刃刮削器1件;一类为碎石片和烧骨若干片。在石制品同一层位中,还发现了许多碎骨片和红褐色、焦黑色烧骨以及被火烧过的土块。  柏林头古文化遗址: 位于什贴镇柏林头村西,属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占地面积长、宽各350米,出土文物有石斧、彩陶、灰陶、玉瑗和骨器等。  郭村古文化遗址: 位于东赵乡郭村与李墕间的石太铁路旁,属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文物有绳纹红陶和灰陶。  东赵古文化遗址:位于东赵乡东赵村,属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文物以红陶为主,灰陶次之。  福堂古文化遗址:位于北田镇福堂村村南之道场沟,属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占地16亩左右,出土文物有鬲足、平底器、石刀等。  下丁里古文化遗址:位于东阳镇下丁里村苹果园“盆盆窑”地,东西长500米,南北宽300米,属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文物有红陶、灰陶。  北合流古文化遗址:位于郭家堡乡北合流村,属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占地长宽各200米,出土文物有灰、红、彩陶。  东郝村古文化遗址:位于修文镇东郝村,属仰韶文化遗址,东西宽70米,南为断面,北为耕地,出土文物有灰陶、彩陶。  小南庄古文化遗址:位于北田镇小南庄,属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东西宽350米,南北长500米,出土文物有灰陶、彩陶、石刀、鬲足等。  流村古文化遗址:位于乌金山镇流村至沛霖乡峪头村一带,属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文物有红陶、灰陶、彩陶。  北后沟古文化遗址: 位于乌金山镇北后沟村村东半坡上,出土文物有古陶窑、灰陶片等。  源涡古文化遗址:位于郭家堡乡源涡村村东龙王堂东100米处,属新石器时期高利货遗址,出土文物有红陶、灰陶。  四甲坪古文化遗址:位于乌金山镇龙王山(乌金山),东西宽1500米,南北长2000米,属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出土文物有红陶、彩陶。  西左付古文化遗址:位于乌金山镇西左付村南约150米处,残存面积约8000平方米,属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文物有褐陶、灰陶等。  榆次境内国家级、省级、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30多处,古代城池、衙署、寺观、庙坛、堡寨等遍布全区。 景区开发有目共睹  榆次无论是古代人文代表,盖聂,蔺相如,刘知远,李三娘;晋商代表,起源于1573年的聂店王家,1718年的车辋常家;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清朝驻军提督总办张彪,张园的主人;中国第一任大清银行行长贾继英;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先驱,五四运动参加革命,1923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与李大钊等革命先驱舍生忘死,艰苦卓绝,奠北方革命之基的韩麟符。  还是历史典迹,源于新旧石器遗址(十五处);古墓遗址猫儿岭;寺庙大乘寺,张庆寺庙。榆次老城遗址等等。  面对如此众多的开发可利用资源, 1998年1月7日,经地(晋中地区)编发【1997】49号文件批准,榆次市旅游局成立,2001年6月,随榆次撤市设区,更名为榆次区旅游局。02年10月28日榆次区文物管理所并入,榆次区旅游局更名为榆次区文物旅游局以来,2000年5月14日启动开发“常家庄园”,6月2日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入园公路开工,9月29日榆次第一次文化旅游节暨常家庄园开园庆典。2002年10月16日六家公司组建成立榆次老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11月28日榆次区十二界人大常委会会议通过定于9月8日为“榆次文化旅游节”。2003年9月29日榆次老城一期工程竣工开放。2005年9月10日中国农耕文化瑰宝后沟古村对外开放。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宣布后沟是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古村落农耕文化遗产保护采样地。2006年9月8日红色旅游基地(韩麟符烈士陵园)落成开放。黄河九龙生态园落成开放。  榆次王继堂区长在2008年1月24日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总结指出,榆次文化旅游日趋繁荣景点设施不断完善,常家庄园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榆次老城三期拆迁完成总任务的90%;九龙山庄完成投资7300万元,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乌金山森林公园重点景点及主干公路建设全面铺开,完成投资500万元;后沟古村成功转制,投资1000万元的酒厂已进入试生产阶段。文化旅游品牌进一步打响,榆次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晋商文化之乡”和“中国晋商文化研究基地”。全年共接待游客231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3250万元,旅游综合收入达到3.6亿元。在文化旅游业的牵动下,商贸服务迅速扩张,营业面积突破60万平米,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0.5个百分点。  更提出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围绕“老城、森林公园、古村”三大景点,实施老城三期和民俗宾馆续建、新建工程,完成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标志景点和配套工程,完成后沟古村影视基地和服务中心建设,并积极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整体提升旅游业的知名度。实施晋商文化研究基地建设工程,放大“中国晋商文化之乡”和“中国晋商文化研究基地”的品牌效应,提升旅游产业的文化吸引力,以文化促旅游,加快旅游资源向旅游经济的转变。 文化研究基地待成  文化奠基,建筑为石,民俗荟萃,官府典籍,晋商诚信。可以说每开发一处旅游景点,无不凝聚榆次特有人文精神,与璀璨的历史资源脉络,民族大义,忠士恪骨,睿智超群,可谓难尽其详,难穷其尽。徜徉这些已经开发保护的景区无论是“精神崇高以义致利,儒雅诚信仪征万方”的商业文化思想常家庄园;还是“大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自然后沟道家风景;集中晋建筑奇葩于一体的榆次老城城隍庙、县衙、文庙、凤鸣书院、南北大街、市楼、思凤楼、清虚阁、大乘寺、东西花园、遗址花园、褚趺书院、桑芸故居等众多历史古迹和人文景观。皆让游者流连忘返,定目沉思。  在榆次老城“榆石亭”记载了2500多年关“美丽的石头会说话的传说”。“思凤楼”讲述了1700多年前“吉祥的凤凰来集会”的故事。西门翁城更是历史事件见证者,唐朝李世民收复榆次,宋太宗灭北汉迁州榆次,元大将木华黎攻占榆次,明朝知县李鹏抗击瓦刺,明末清初李自成攻打榆次直取京都。城隍庙中供奉的城隍爷是最受百姓敬仰的北宋宰相寇准。县衙中“剧暑悲痛度,清秋喜却回”的匾额是大清圣祖康熙亲题。300多年前,在大乘寺顾炎武、傅山和王介石等人策划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反清活动。韩麟符在中国近代,国力衰微,列强瓜分,国已不国,民已不主,无数志士仁人,奋起抗争,拯国于倾危,救民于水火。五四运动参加革命,1923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与李大钊等革命先驱舍生忘死,艰苦卓绝,奠北方革命之基,倡国共合作之始,生死致力民族解放事业,乃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先驱、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张彪的张园在中国近代历史中更是见证沧桑风云变迁,孙中山在其起草建国二十五条,溥仪无奈仓皇辞帝都皆在其间留连下榻。。。。。。  山西古建筑群榆次老城更是中国古建筑的一座宝库,它集宋、元、明、清、民国各期的建筑风格于一体,在晋商文化土壤的孕育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古建筑群。榆次老城的建筑以清代、民国时期建造的居多,而一些建筑修建的年代更为久远。文庙中的棂屋门修筑于明代。这些建筑历经岁月的沧桑,向世人展示了历史积淀的厚重美。从榆次老城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古建筑中,可以大致领略到中国古建筑由粗简到繁细,由保守到开放两条线索交织发展的脉络。榆次老城宋、元历史时期的建筑格调是粗犷而质朴的,明代的建筑风格则相当成熟,朴实中洋溢着高雅的美。清虚阁和玄鉴楼是这一历史时期的代表作。玄鉴楼被世界文化遗址基金会公布为全世界最有价值的100处建筑之一。  常家庄园与榆次老城建筑中的砖雕、木雕、石雕、彩绘娴熟的工艺着力表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雅的艺术品位。  老城市楼上“天下第一楼”的匾额有力地显示了晋商第一街历经的辉煌。北谦亨老店是誉亨三晋的绸缎庄,而瑞隆裕、德新成、祥记公司、吉生庆,协同庆,天一……众多老店当时都与常家、王家、孔家、宋家等晋商大户密切相关。长虹砺的金饰、广云集的颜料、达生春的草药、大隆号的头脑,无论哪一行,其成功秘籍都在于晋商“诚信生财道,处世守中和”的大义。晋商创造的辉煌业绩虽然已成过去,但他们留下来的商业文化精神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激励着后人更警醒者后人,在民族大难面前更是“苟利国家生与死,企因祸福趋避之。”  文庙,风鸣书院的朗朗读书声尽管已经远去,走西口,闯关东的骡马声音已经呜咽成商业历史,鸿儒巨贾的谈笑风骚已经成为典故。但是他们留于魏榆,涂水之巅的忠恪精神不倒!旅游开发只能是任重道远之第一站,文化研究传承发扬与激励后生才是鸿图。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