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原文网

贤崇·贤宗法师:灵山有路,“放下”是勤

发布时间:2024-08-26 01:35:19作者:楞严经原文网
贤崇·贤宗法师:灵山有路,“放下”是勤

一、智慧不生,愚痴成性

大家知道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在我们这块土地上已经是非常的发达圆满。那么,儒释道的“释”也就是佛教文化,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三足鼎立的局面中占据重要的一席,为什么它能跨越数千年历史长河而屹立不倒?这是因为佛教的思想和文化是人间的终极智慧。

刚才大家听了一首歌,不知道对你们有没有惊醒作用?我们为什么参不透呢,生跟死,迷跟悟,爱跟恨,你跟我,还有,人和自然,身体跟心灵。我们有太多东西羁绊自己,没法突破自己,所以长时间地被名利、金钱、友情和世间的一切东西所困扰。当我们被困住的时候就会在迷茫的人生里面走不出来,我们痛苦、焦虑、不安、彷徨,其实这一切的根源在于我们自己,因为我们缺少智慧。

人应该说是最有智慧的动物,为什么反而说缺少智慧呢?我们总以为动物是愚蠢的,低级的,最狡猾的狐狸也耍不过猎人,最聪明的猴子也不是人的对手,可事实上,在某些地方我们人比动物并高明不了多少。我们身上有很浓的“动物”习性,比如,看到好看的眼睛离不了,听到好听的耳朵放不下,遇到好玩的就深深被它所吸引,这是什么,这就是动物的习性。

你知道人身是怎么造成的,那是我们佛教讲的业力,是业力造成了我们身体,又是业力造成了我们的身体生到这个相应的地球上。如果我们能去除贪嗔痴,消除我慢我见,这样你的身体就轻安了,虽然你的身体被业力所吸引,但是你的心可以以超越一切物质之上的一种心境去享受人生,不然你就被它吸附。所以我们要想得到智慧,就要从生死的角度,从善恶的高度,从俯视人间的角度来观照自己,只有从这样的高度你才能彻悟人生的本质。这种角度也不是我们平常所讲的“人本”的角度,因为人本的角度都是名闻利养,都是生老病死、成住坏空,是这样一个本能的东西。要破除这些本能的东西当然很不容易,但惟其不容易才更珍贵,惟其值得我们去做才更要知难而行。有人说佛教曲高和寡跟我们生活不相及,不错,走入佛门和出家是两个概念,有的在庙里住了十多年,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入门,有的人可能听到某一句话就会豁然而悟,这是为什么?是因为他无始以来的善根在这个时候突然发现了、成就了。所以我们要从生活中一点点修起,一件件事做起,这样我们的善根会在阿赖耶识种子里生根发芽,等到有一天终会长成参天的菩提大树。

佛教的本质是什么,说到底是一种教育,是一种觉醒的方式方法。我们知道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佛,他本是个太子,是要继承王位当上国王的人,这已经够荣耀够尊贵,够风光够舒服的吧?一般人想当上国王,行吗?你说我现在要想成为习近平、成为美国总统,你想都不敢想,那个概率绝对比千万彩票中奖的概率低。可就这样一个概率的人,一个未来的国王,他怎么做呢,他出家了。他舍弃了国家,舍弃了金钱,舍弃了娇妻,舍弃了作为国王拥有的一切权利,舍弃我们凡世人都念念以求想达到的那种无上高度,我们想过没有,他追求的是什么?这个人是不是太傻了脑子有毛病?他所追求的又是一种什么高度?这种高度可以用一个词来诠释:解脱。也可以说是智慧,就是我们佛教说的般若。般若不是一般的智慧,是大智慧,是出世间的大智慧。他这种高度这种境界我们为什么很难理解和接受,因为我们还在五欲六尘中忘我地追逐,在贪嗔痴慢中没有超脱出来,所以对于一般的人来说你要进入佛门好好的修行,那个门槛真是太高了,不是随便可以进的。

二、以空观照,自在常行

我们如果不能从这个状态里面解脱出来,将永远在三界轮回被它困扰,这种高度靠什么来达成?靠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工作,我们的家庭,我们人和人之间的交往,这样不断地去提炼,提升你的精神境界。你的精神境界越高,物质方面的欲望越低。所以在佛陀的世界里面,就要不断地通过我们人生的阅历去升华我们的思想境界,用佛陀说的话来引导我们的人生。就像今天大家来到这里,你是带着脑子来,耳朵来,还是心来?有人会说我都带了啊,——那会不会打架?会的。来自耳朵听到、来自脑子思考和来自心的感悟是不一样的。我说你要带着你的心来,你要用你的心去去感应,去感受,去感化,而不仅仅是用脑子来思索,仅仅用脑子来思索,你觉得这个话是对的,但心里接受不接受是另外一回事。很多道理你都听过无数遍,但你能做到吗?所以只有你的心在这种状态里面得到洗涤,得到认同,得到同化,并将其转化为来自心灵深处的行动力量,对你的人生有一点改变,那么你这节课就没白来。

这就要求我们在生活中时刻地观照和修行,禅修里面有一句话叫常行观照。什么叫观照?就是照镜子。一句话、一个思想就像镜子一样照着你,照着你的心,照着你的行为,照着你的一切一切。照妖镜是什么,把你的那种很恐怖的状态照出来,实际上这就是人的烦恼,就是人的贪嗔痴三毒。智者说人是天使和魔鬼的混合物,上半身是天使,下半身是魔鬼,也就是说上半身是精神,下半身是本能。天使因为轻,所以上升,魔鬼因为重,所以下沉。你看天堂都高高在上,地狱呢,在最下面。那么你怎么才能上升呢,你要把身体上“重”的东西不断去掉,把纯粹精神的东西呈现出来,最后你就轻盈了,如果你有那么多的烦恼,憎恨,贪婪,人我是非,你怎么能上升?你的这些习气就是动物的、畜生的习气,严重了就成了魔鬼,轻一点是畜生,再少一点就是人了,所以人是天使和魔鬼的混合品,身上正能量和负能量并存,天使和魔鬼的基因都有,就看你怎么开发了,如果你整天都是贪婪自私,烦恼嗔恨,你就向下走,往三恶道去,如果你能抛弃物欲私念,一味追求精神心灵上的东西,那你就变得非常轻盈,光芒,会越来越亮,越来越喜乐,你就往天人的道走,这个绝对是真实不虚的。

我们要想去提升,所以我们才会去修行,修行清净,修行轻安,修行喜乐,修行没有烦恼。不断地去修行之后你就发现人越来越轻了,人就飘起来了,当飘起来后你整个人生的磁场就属于天人的磁场。当你成为天人磁场的时候,你不用做其他什么死后肯定能升到天界,或者西方极乐世界。所以我们先不要说我死了后会到哪里去,此时此刻你能在工作当中转换一种思想和心念,能在生活中转变一种认识,你就发现你每天生活在天堂里。天堂的境界来自哪里?就来自我们的一念转变,所以一切唯心造,天堂和地狱都是我们自己的心造成的。

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能转变、不能解脱呢?是因为我们无法超越自己。我们每天会碰到很多不如意很多烦恼,但是走不出来。其实你想想,今天碰到什么只是今天的某个事情不顺心让你不舒服而已。一个员工今天某个业务没争取到,一个老板今天某个合同没定下来,出门给人吵了一架,或者挨了一顿揍,等等等等,实际上从整个人生的角度,从整个宇宙的视觉,这都是鸡毛蒜皮微不足道的事情,为什么我们会如此难受陷入其中走不出来?如果这个时候你能从生死的角度去体量眼前所发生的一切,你会发现,这值得吗?也许,你这一生可能做不到尊贵荣耀,也可能做不到成功,但只要你把心安下来,就会把生命的精彩发挥到极致,而不会为那些负面的事耗损你生命的能量,当能发挥到极致的时候那这就是对你一生最好的展现。

你看古代很多帝王他都想长生不老,拼命炼丹、服丹,吃各种长生药,结果呢,死的比谁都快,寿命往往不如普通老百姓。我上次去西安,在飞机上看到平原上很多帝王的坟墓,西安十三都,多少朝代的帝王在这里展现他的雄风,现在呢,什么都没有了。你说我们沉迷什么?我们要权力,权力越多越好,要金钱,越多越好,最后哪些东西会让你得到永恒?哪些东西永远跟随着你?实际上什么都不会。所以佛法讲过你在这一生当中所做的每一件事情,所熏习成的那个种子会跟随你下一次生命,那种子是什么,就是你的习性,就是你的所作所为,就是你的此刻你内心展现的那种状态。

我们自己总是杞人忧天。多去看看历史,看看火葬场,看看坟墓,这就是我们未来的归宿。你想一个人成为帝王,他的名没有吗,钱没有吗,我们希望得到的一切他都有,现在他都成什么人了?都没有掉了。

很多人说2012年要来了,有人给我打电话说,师父啊,要不要给你送两箱压缩饼干,到时候做个应急?我说没有必要,大家都死了我也死了没关系。真的,不要去恐惧。什么孩子读书读不好,先生下岗了,今天被老板批评了,公司有很多问题,等等等等,都不要去恐惧。因为恐惧只会给你增加更多的麻烦,因为事情已经发生在你面前,你恐惧没有用。真正有高度的人他永远会去接受目前的现状,只有这种人才能做到自在和洒脱。因为他不是从一席生命去看待生死,而是从无量的生死去看待一席生命,佛教是从生死的缠著去看待今天,那是什么,那就是一种“空”的境界。我们不要认为“空”的思想是一种消极的无为状态,其实不是,它是更高更旷达更宏观的视觉,是更彻底的认识世界万事万物的一个方法。我们很多人一听说“空”就害怕了,有人到庙上去住几天,他妻子就惶恐不可终日,以为他要出家,有人回家念几遍经,家人就害怕了,以为他现在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实际上真正能遁入空的境界的人那是需要大能量和大使命的人才做得出来,一般人绝对达不到。因为人是因欲望而生的,一般人怎么会抛弃自己滋滋享受的欲望呢?“空”不是什么都不干了,而是什么都看透了,不着相,你知道吗,真正空掉的人他做什么都特别好,他为人父会把父亲的角色扮演得尽职尽责,他做企业可以把企业做得无限大,他就是扫地也会把地面扫得一片清洁。想把事情做到极致的人他首先要有这种“空”的境界,因为你念念不忘我的利益我的得失,我做了多少事,我会得到多少赞叹,那是被我执我见我慢障碍住的人,绝对空不了,你空不了怎么能有更大的空间去容纳别的东西呢?你们看过《功夫熊猫》,那个武功的最高秘籍是什么?是一张白纸。白纸代表什么?——很有意思,很值得深味。

所以我们生活当中如果有佛法所说的“毕竟空”的思想,时刻放射到我们生活当中,你生命的过程里面就能展现无法想象的境界出来,你想什么里面就能实现什么。六组慧能悟道时讲过: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无生灭。何其自性,能生万法。所以“空”是人生的究竟智慧。那种“空”不是一无所有的空,而是通过空掉自己的执见、烦恼、面子、名望、金钱、欲望、企图,这些东西你都能放下,你所展现的生命状态就高于常人,异于常人。如果被这些东西困扰着,就像你身上绑着无数绳子不能动弹。所以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这样一种思想,时刻给自己一种观照,当你解脱了,自在了,生命所显现出的价值就能在里面生起。所以大家一定要记住,佛法不是拿来学的而是拿来修的。我们每诵一部经,就把经里所讲的每一句话拿来观照自己,让我们通过学佛后真正改变自己。

我们今天讲的第一个主题就是空。“空”的内涵实在太深、太丰富了,它就像一个百宝箱里面什么都能变得出来,但它说到底又什么都没有,正因为没有所以才能腾出空间变出东西来。我们很多人别人说个什么事,他第一感觉就是我不能做,这个事我做不了。其实他是陷入了“经验障”和“知识障”,就是过去的知识和经验把他障碍住了,头脑中那个门关掉了。你不愿意接受的时候,你所有思想、灵感的门都关掉了,当然更不会了。所以我们不要这么去想,不要认为自己很一般、做不了什么事情,当你把头脑中某个门打开的时候你发现自己不是个一般的人,你又打开了一片新天地。那这个门怎么打开呢,就是要先把自己“空”掉,怎么“空”掉呢,就是要提升自己的思维、视觉、境界,要把你自己像一滴水融入到大海里面去,把你自己的使命跟人类的存在发展有机结合在一起,放小我为大我,直至最后到无我的状态,这个时候你思考的问题和方法就跟别人不一样了,也许你只是个平凡的搞卫生的工作,一个发收报纸的工作,但你这扇门打开的时候你就获得了人生的宽度、广度和深度,你的思想境界就不是个仅仅收发报纸和搞卫生的工作,而思想的境界又决定着人生的境界,当你的思想境界发生变化的时候你的人生怎么会不发生变化呢?

而我们众生往往达成的那种梦想和希望都是短暂的,偏激的,感性的,所以造成了很多困扰,好比说,你现在想我有30平房子就够了,等到你有30平米之后又发现我还要有100平的。实现了后又发现人家的房子是2000平的,于是自己拼命努力,赚钱,后来发现自己根本背不动了,发现我根本不需要那么大的。其实房子、金钱、工作等等这些东西拿来做什么,只是养活我们这个短短存在的身体而已。身体能存活多长时间?70年,80年?100年,或者120年?你想想看,宇宙的长久跟我们生命的120岁算得了什么,我们活到70岁,差不多眼睛看不清楚,嘴巴咬不动了,想到哪里去也不方便,实际上70岁以后的生命质量已经非常差了。现在的人有很多恐惧,其中之一就是怕自己老了,没时间了,所以想尽办法延长自己的生命。我碰到一个老人,基本每年三分之二时间都在医院里。我每次去看他,他鼻子里插两条管,耳朵里插两条管,喉咙里插一条,肚子上还要插好几个,你想想看,这种滋味是多么难受,其实是生不如死。台湾的圣严法师他真的很有智慧,前几年他生病,本来可以救回来的,但他说既然身体不行了,就让它走向衰竭,他也不救了。他那么有影响的人,想花多少钱都可以,但是他不救,为什么,因为身体的“业”到这里已经结束了,再把它抢救回来没有必要。后来他就让自己往生了。所以真正的学佛者他是达到一种大自在的境界,完全把生死放下的时候他的身心才能得到轻安和宁静,才能达到破除掉一切执着后的超然,如果能做到这样,今天他做皇帝坐在龙庭,明天当乞丐睡在桥洞里,他照样安之若素。这是什么?这就是解脱。不是说我们死了后才能解脱,你活着不能解脱的人死后也很难解脱,会由于惯性而进入那种循环。

因为太多的攀比、太多的不安份,让我们在这个欲海中碌碌奔忙,永无停息。有个很经典的故事,一个小狗使劲想咬自己的尾巴,怎么也咬不住,后来它妈妈讲,只要往前走你的尾巴就跟着你往前走了。幸福就是这样,快乐也是如此,财富、金钱和名望都是这道理。当你把一切都放下,眼睛只是看着前面的时候,实现人生的梦想要快得多。人往往走一步,会旁边看一看后面瞧一瞧,这样你永远走不快,这是个最基本的道理。但是我们都不是这样的,得到一个东西会坐在那里欣赏半天,再向别人炫耀半天。有的师父做了一点事情,见到你就说,哦哟,我做了什么什么,我的庙有多大,现在是什么职务,我现在怎么怎么。你发现当他不断地说自己成绩的时候,从那一刻他已经停止了前进。因为他总是觉得我现在做出这么好的成绩是多么了不起,不断地向别人诉说他的过去,不断地回头去看的时候,其实他今天什么也不会完成。事实就是这样。所以真正做事的人他是轻装上阵,心态很年轻,他的眼睛永远看着前面,不后看,更不左顾右盼。

因此我们的思想在决定着我们的未来,我们的行为同时又印证着我们的思想。人和人最大的不足就在于思想和眼界,当你站在一层楼你看到的只是墙壁、桌子、椅子,这些东西会给你造成障碍。当你站在屋顶的时候你的视界空阔,空间广大,你看到的就是一片天下了。所以学佛的人就是要求你的思维和眼界和平常人不一样,不断地把自己超脱出来,解放出来。我们以凡夫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都是生老病死,争名夺利。如果以天人的眼睛看到呢,人世间都是一片污浊,五欲匝地。以佛眼看到是某一个生命在某一个阶段所展现的不同状态而已。所以我们要不断去破除自己的贪嗔痴,不断破除财色名食睡五欲困扰,然后从更高的角度来看待生死,观照人生,那时候你所得到的智慧和眼界就根本不一样。这是我们讲的第一个主题,空。

三、学会布施,喜乐随身

仅仅有“空”的思想还不够,还要学会布施。为什么布施很重要呢,因为布施和“空”的思想互相依存,紧密相连。举个例子,我们现在都坐在这里听课,别人要是身体动一下,打个电话什么的,我们就会很不舒服,是吧,因为他干扰了我。当人和人之间有颗非常包容之心的时候,你心里是没有嗔恨的。当你心里没有嗔恨最快乐的人是谁?当然是你自己。这就叫“无染”的状态,外面的一切都不会改变我的心境。我们谁都希望每天活的很开心,吃的香,睡的香,那为什么做不到呢?很简单,因为我们没有一颗布施的心。

佛陀曾经讲过,如果一个人能够布施,他的一生当中就不会贫穷。你想不想发财?教你一个秘诀,就是布施。我们常人对布施的理解有偏差,觉得我把钱给了人家,我自己不是越来越少了?其实世间万事万物都有因果,你布施是因,自然会有相应的果出来。佛陀的教义、佛教的组织在世间两千五百多年为什么一直兴盛,没有衰亡?是因为布施。布施什么?布施法。我在寺院里,办公室里有人对我说,师父,我们的书花了那么多钱买的你转手就送掉了,多可惜!我说你要学会布施,只要我们能布施得起,我们绝对不会贫穷。我们不卖什么产品,但香海禅寺在短短几年里完成了将近七千多万的工程,靠什么?就是布施。

布施并不仅仅是你给人家多少钱的概念,布施是非常宽泛的,一块钱,是财布施,一本善书,是法布施。你身上的一切无不可以布施,你的眼睛可以布施,耳朵可以布施,当你一无所有的时候还可以布施微笑。你做的位置可以让出来布施,人家有病了你安慰照顾人家,这是无畏布施,你随时随地可以布施。能经常布施的人他身边会形成一种气场,正能量非常强,所有人都愿意和他在一起。所以你布施欢乐一定会得到欢乐,布施钱财一定会得到财富。为什么有人说我得不到呢,那是因为你贪着,老是想着我布施了多少应该得到多少回报,我们布施要讲究“三轮体空”、“无相布施”,就是说你布施时纯粹出于帮助别人、出于悲悯心,而不是想着某种投资式的回报心理,这样的布施功德是非常大的。当然,布施的回报有慢有速,它遇缘则生,没有回报是因为时间还没到。

当你把你的整个生命能量奉献出去以后,你会发现你已经不是自己了。为什么观音菩萨可以做到千处祈求千处应?因为他布施的是一种思想,一种悲悯心。我经常给企业老板讲,你如果把自己做成观音菩萨,你的企业最后就不得了,就是你把布施,把爱,善良种植到他们内心去,当你有这种精神的时候你的企业是不会垮掉的。我曾经看到这么一个故事,日本一个房地产公司建一个商场,地已经征好了,可是中间有一个钉子户,是70多岁的老太太,没有儿女,老伴已去世,一个人寡居在家里。房地产这么大个项目,所有的房子都拆迁了,就等着这个老人走。但这个老人就是不走,做什么工作,赔多少钱都不行,她说这个房子如果拆掉了我一生中所有的记忆都没有了,那我活着还不如死掉,我余年不多了,我要活在记忆里。有一天,在下雪的一个午后,她拄着拐杖拖着沉重的步子到公司去,想给这个董事长做最后通牒,告诉他无论采取什么方法自己都不会迁走。当她走进公司的时候衣服淋湿了,身上都是雪,公司里一个漂亮的女孩子见到她很热情,帮她把身上的雪拍掉,把大褂换下来,把满是泥泞的鞋脱下来,然后扶着老人给她倒了一杯热茶,问她来公司有什么事,需要我的帮助吗?这个女孩子其实根本不知道她是公司的什么“客户”,她来公司的目的,但她有颗善良的心,布施的心。最后从从楼下走到办公室的门前时老人想,公司里有这么好的员工,这么好的公司我为什么不支持他们呢,这个时候她已经决定迁走了,所以她去了之后说出的话和以前自己准备说的完全相反,仅仅是在进门前的一念之间转变了。

所以,我们有时候做不好某件事的真正原因其实是我们自己。现实中,一般人都会把问题推给别人,不断地指责别人,这是没有效果的。你越说他不好,他越觉得你无理取闹;当你反过来反思自己的时候别人就会为你而改变。所以真正的修行就是在自己身上下功夫,把自己修好了你生活遇到的任何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所以这就是我们怎样从佛法的智慧里面去吸取,来指导我们的生活。当你的心里“空空如也”没有自己的时候,你才会更好地行布施,否则就被“小我”所控制,所羁绊。

四、无境慈悲,逆来顺成

提到慈悲,大家都知道,我们佛教里有个大菩萨以慈悲称著,她就是观世音菩萨。释迦摩尼我们不一定知道,但观音菩萨没有不知道的。不信教的也知道,甚至基督教、伊斯兰教都知道,道教还把她列位观音娘娘。有些求佛的弟子说,基督教圣母玛利亚也是观音菩萨的化身。从表面上可以这么去讲,实际上它的内涵是一致的,就是慈悲,也是慈祥,也是付出,也是友善。

观音菩萨代表一种境界,就是以乐拔苦的那种心,无量众生不管在哪里呼救都有一个人在身边去帮助他,那个人所代表的就是观音。当你在修观音菩萨法门的时候,就要观照自己像一个观音,你想,我像一个观音,我的相貌如此的完美,我的笑容像她那么慈悲,然后你的一举一动一切一切都相似,你这样切换过去自己就是观音了。虽然你还未达到观音的那种境界,但是要时刻这样要求自己,观照自己。佛法修行就是这样,当你要修观音菩萨法门,那你就要切换到观音菩萨那种频道去自我修正,最后你就会渐渐成为观音菩萨的化身。

实际上我们夫妻之间、父子之间、员工之间,或者说同事之间、朋友之间,来到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不是无缘无故的。既然不是无缘无故的,这个人不断地让你难受、和你冲突,实际上是有因缘的。相反,你要感谢不断让你难受这个人,因为通过他让你的心智你的人生会得到飞跃性成长,这种理论我们讲起来很容易做起来难,但是,此时此刻就是你最好的一个修行。你以什么角度解读世界你其实就是什么样的人,因为你的频道和它相应,你觉得这个世界是冷漠的,那么你的心就是冷漠的。你厌恶这个世界,世界也厌恶你,你怨恨这个世界,世界也怨恨你。如果你觉得世界很美好,那么你的心也很美好,你以慈悲之心观照这个世界,你就觉得这个世界温暖、慈祥。佛教有句话:万法唯识。就是说你起个什么心动个什么念,这个世界会跟着变。“我”是生活当中的一切源头,我们今天有什么样一个结果就是以前种下的因。我们要想吃西瓜那肯定种西瓜,种南瓜结不出西瓜出来,这是佛法因果最基本的规律。但是我们不这样做所以我们结不出这个果来。

《法句经》里面讲到了慈悲,修行慈悲有十二种利益。你看有慈悲心的人在学校里他会得到同学的拥护,在公司里会得到大家的支持,在市场当中永远都是获利的,所以你不管在哪个地方都会得到巨大的利益。慈悲有这么多的功能和利益,为什么我们得不到呢,因为我们的慈悲还没有达到究竟,没有达到彻底,还没有达到慈悲三昧的境界,因为我们的慈悲还没有做到“无境”,“无境”是什么?同体大悲,无缘大慈。别人生病,就像你自己生病一样,别人痛苦就像你自己痛苦一样,别人没钱花就像你自己没钱花一样,如果能做到这样,那才是真正的慈悲。孔子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理,如果能做到设身处地地感同身受,这就是慈悲。

所以有慈悲心的人他拥有巨大能量,走到哪里就把磁场带到哪里,“无敌”于天下。古代有很多帝王,他把别人城池攻破以后为什么不能持久地占领那个地方呢?就因为他从来不把这个地方的人当做同族人看待,他把这些人当奴隶,而不是父母兄弟。你以慈悲心面对他这些人就愿意被你统治,反之就会不断反抗。我们回头来看看,清朝、蒙古族现在还有吗?没有了。五胡乱华的时候那几个民族,现在还有吗,没有了。这和我们《道德经》里面的智慧是相应的,什么“安静,居后,处下,包容,牝母,大地一样”,这些思想是我们中国人真正的智慧。你能自己卑微到像大地一样的,你是最低的,但没有人能掀翻大地。水是最柔弱的,但它可以淹没一切,至柔而至强。水能成其大就因为它永远往下流。当你把你的人格、思想、面子全部放下,放到最低,你才会生出巨大的能量出来,这个时候你就像大地,像大海,不可摇撼。那几个少数民族因为不知道我们中国人《道德经》的智慧,所以他们失败了,因为他们不拥有佛陀慈悲的思想,所以灭亡了。

五、无上法宝,悲智双运

我们来总结一下。慈悲和智慧是佛教的两个翅膀,就像鸟之双翼人的双腿一样,缺一不可。慈悲要用智慧去引导,智慧要用慈悲去衍生,所以它们相互依存而抱缚。一个有智慧的人没有慈悲,他没有福报;一个有慈悲的人没有智慧,就像一个土财主。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老好人,处处被人压、骗,为什么,因为他没有智慧,仅仅有慈悲心,最后他没能真正做好自己的事情。所以我们要用智慧去引导我们的人生,但智慧来自哪里?来自你眼光的高度,透视事物的深度,来自“空”的宇宙观。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观照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去修行,从日常的每件事做起,佛法虽然是出世间的,但并不离世,相反要在市井生活中去成就。所以说佛教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如果你能部分地汲取我上面所说的智慧与慈悲的力量,能够以“空”观关注你的人生,以布施来化缘你的生命,那么你的人生将无往而不利,这是一条解脱之路,终极解脱的大道,千百年来,自人类有史以来,没有第二条解脱之道。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