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原文网

超然法师:达摩大师《血脉论》浅读 之十四

发布时间:2024-09-02 01:39:15作者:楞严经原文网
超然法师:达摩大师《血脉论》浅读 之十四

达摩大师《血脉论》浅读 之十四

不过,目前,咱还没到达那程度,咱还是最初发心学佛的人,所以,咱的心识和道念还不稳定,如达摩大师所说:

初发心人,神识总不定;若梦中频见异境,辄不用疑,皆是自心起故,不从外来。

“最初发心修行的人,他们的神识往往是动摇不定的;因此,如果有的人在梦里,时常会见到奇异的境界,那么,不用怀疑,都是从自己的心里,随着习气产生的,并不从外面来。”

哎,所谓的“初发心人”,在佛经当中,有两类含义,第一、是指最初发起菩提心,刚刚开始修学佛法的凡夫菩萨,也就是咱大家了;第二、是指“初发心住”位的菩萨,比如《华严经》云:“初发心即成正觉,所有慧心不由他悟”,就是指初住位的菩萨。初发心住位的菩萨,已经开悟无生法忍,相似地明心见性,并且有了最初的证量,得到了菩萨三不退当中的“位不退”,不会再退入普通凡夫的境界,因此,他们已经不同于一般的凡夫了,而被称之为“贤位菩萨”。差不多,他们就是一位“圣婴”,一位刚刚诞生的“小佛陀”。

显然,达摩大师在这里所说的“初发心人”,是指咱大家,最初发起菩提心的凡夫。咱们呢,虽然发心了,虽然开始修学佛法了,但是,道念不坚固,修行不稳定,所以,宿世的种种习气,时常会泛起,表现在睡梦当中,就是一部分人,时常会有奇异的梦境。无论里面是些啥内容,达摩大师告诉咱,不用怀疑,都是咱多生多世习气的显发,并不从外来,更不是实有的,也不代表什么。

不过,有一些梦境则不同,这些梦,是有含义的,比如,大师说道:

梦若见光明出现,过于日轮,即余习顿尽,法界性现。若有此事,即是成道之因;唯自知,不可向人说。

“如果在梦里,出现了极大的光明,超过了太阳的光芒,这就说明,修行人的残余习气就要断尽了,法界性已然开始显现。”

“如果有这样的事,就是今生能够成道的因缘和预兆;但是,只能自己知道,不可以向别人说。”

哎,通常,在睡梦当中,咱大家的妄想相对要少一些,所以,也有可能提前获得预兆。而所谓的“梦若见光明出现,过于日轮”,这正是自性本有的光明,虽无相,却极为灿烂,远远胜过太阳的光明。当咱大家修行到如此地步,种种的无明习气即将消尽的时候,自性的光明,或许,会提前在梦境里面显现。

所谓的“法界性”,也叫做“法性”,是一切万法共有的的如如性体;其实,也就是如来和咱大家共有的法身。它也就是佛性,也就是心性,是三无差别。

当咱大家,遇到了如此殊胜的梦境,哦,有一点必须要告诉大家,通常,带有预兆意义的梦,都会发生在后半夜,黎明前,那时,人已经得到了充足的休息,心境相对明朗,比较容易出现梦兆。而且,必须是非常清晰的梦境,才可以看作是一种预兆,或者,是某种启示。

梦见自性的大光明也是一样,必须是在后半夜,而且非常清晰,才算数。倘若如此的话,达摩大师告诉咱,就说明咱自己的烦恼习气即将清净,法性光明已经开始显现,咱就快成道了。

所谓的“成道”,也叫做“得道”,严格说来,并非指开悟自性,也不是指相似的明心见性,而是指如实的见性成佛,也就是到了大乘见道位,初地以上,初步实证了法身,所以,也叫做“证道”。类似于永嘉玄觉禅师那样的成就,或者虚云老和尚那样的成就,才可以叫做成道。在此之前,即使开悟了自性,也只能叫做悟道。

各位兄弟姐妹,即便将来,咱有了成道的梦兆,或者诸如此类的征兆,自己知道就好,不可以向别人说,更不可以炫耀。越是如此,越是应该如法实修,充满信心地走向解脱。否则的话,如果轻易告诉别人,于人无益,于己有损;如果加以炫耀的话,嘿嘿,或许,今生,就将会错过成就的机会了。因为,自己的心已经着相的缘故,反而使自己失去了成就的可能。

类似的梦兆,还有几种,如达摩大师所说:

或静园林中行住坐卧,眼见光明,或大或小,莫与人说,亦不得取,亦是自性光明。或夜静暗中行住坐卧,眼睹光明,与昼无异,不得怪,并是自心欲明显。或夜梦中见星月分明,亦自心诸缘欲息,亦不得向人说。

“或者,不是在睡梦里,而是在修行当中,寂静的道场里面,行、住、坐、卧的时候,忽然,眼前出现了比太阳还亮的光明,有大有小,也不要说给别人听,也不应当贪着,这也是自性的光明。”

“要么,在黑暗的夜里静修时,行、住、坐、卧当中,眼前看到了光明,和白天没啥两样,一切都清清楚楚,不要大惊小怪,这些都是自己的心,将要显现本来光明的预兆。”

“再或者,夜里的睡梦当中,竟然见到了天上的星星和月亮,清清楚楚,也说明自己心里的种种攀缘习气要平息了,即将成道,也不可以向别人说。”

哎,成道的征兆,可以是梦境,也可以是修行当中,行住坐卧时的景象。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只要修行当中出现了一片特别明亮而无相的光明,达摩大师告诉咱,那就是自性的光明,自己知道就好,努力修行就是了。

或者,在夜间修行的时候,忽然看到周围一片光明,似乎和白天一样,一切都清清楚楚;实际上,胜过了白天,因为,一切,似乎都变成了透明的,那么,这也是即将见性成佛,即将成道的征兆。哎,虚云老和尚就是这种情况,他在五十六岁那年,历经了种种劫难之后,在高旻寺禅堂里面打禅七,一心一意了生死,老和尚后来回忆说,自己当时“功夫落堂”,就是说,已经深入三昧,已经安然于本参话头而如如不动了。这时,心已经完全不散乱,几乎不再需要睡眠,昼夜一心,纯一本参话头,所以,老和尚一路加紧用功。

不久,一天夜里,在不倒单的禅坐当中,忽然看到大光明如同白昼,禅堂内外,寺院周围,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看到香灯师,正在某处解小手。第二天,老和尚特意询问了香灯师,得到了证实。虚云老和尚说,当时,他知道这是境界,不必理会,只管用功。终于,某天,禅堂护七的人,给大家行茶的时候,一不小心,开水溢出了茶杯,烫到了虚云老和尚的手,老和尚不由得手一松,茶杯落在了地上,啪地一声,碎了。

茶杯碎了,这一生脆响,也打碎了虚云老和尚的话头,打破了心里面最后一点儿黏着,行话,这叫做“桶底脱落”,于是,老和尚大彻大悟,见性成佛。依据达摩大师的开示,咱就看得很明白,虚云老和尚不是一般的开悟,不仅仅是悟道,而是成道,是得道,是地道的见性成佛,亲证法身。这也是古来少有的大成就,因此而激励了许多后来人,堪称是末法时代汉传佛教当中,修行之楷模呀。

另外,如果在夜梦当中,竟然看到了当时房间外面,天上的星星和月亮,清清楚楚,那么,这也说明,自己的攀缘妄想之习气要平息了,也是即将成道的征兆。自己知道就好,不可以告诉别人,以免产生障道因缘。

那么,如果睡梦里面,总是一片昏暗,是啥征兆呢?对此,达摩大师告诉咱:

梦若昏昏,犹如阴暗中行,亦是自心烦恼障重,亦自知。

“在梦境里面,如果总是一片昏昏然,内容不太清楚,景象比较模糊,好像在阴暗的地方行走时的情形,这也是一种征兆,说明呀,自己的心里,烦恼障还比较严重,距离成道还比较远,自己也要明白才好。”

哎,这是咱大多数人的情形,很少有清晰的梦境,通常就是这种昏昏然的模糊梦境,这说明呀,咱的烦恼习气还比较粗重,应当减少虚妄分别,简化生活,专注而精进地行道,才可以。

所谓的“烦恼障”,是三种障之一,这三障是:业障、报障、烦恼障。其中,业障,是指过去世业力造作的习惯,延续而来的一种习气障碍;举个例子:假如您过去世喜爱和别人聊天,于是呢,这个习惯也会延续到今生,您仍然会喜爱和别人聊天,独处的时候,就会觉得无聊,总会不由得想找人说话,心安静不下来,显然,这障碍了修行,这就叫做业障。对治的方法呢?嘿嘿,一个字:改;两个字:调整;三个字:闻思修。哎,您既然喜欢聊天,那太好啦,那就沏上一杯茶,和佛菩萨慢慢聊呗。

而报障呢,则是指过去世造下了罪业,今生业力成熟了,正在遭受业报,而不得自在,同样会障碍修行。在上面这个例子当中,您由于过去世喜爱和别人聊天的缘故,聊啥呢?嘿嘿,是是非非而已嘛。于是,由于说别人是非的这个罪业,而感召了今生被别人责备的这个业报。哎,于是,您会发现,单位里面,总有人说您坏话,或者指责您,或者误解您,或者传您的小道消息,等等,您为此而心神不安,显然,这也会障碍您的修行。对治方法呢?嘿嘿,只有安然承受了,提高心理素质,坦然承受自己的业报,乐观地对待所有的人,就算他是说您坏话的人,也一样对待。慢慢地,就好起来了。

最后,达摩大师提到的这个烦恼障,则是指今生里面,自己的分别思维太多了,于是,整天里胡思乱想,注意力无法集中,或者集中不久;不仅胡思乱想,想完了以后还挺执着,执着于自己的种种见解和感受。显然,这是最影响修行的了。对治方法呢?还是念经闻思修。哎,您既然喜欢想,那就多想想经文法义嘛,多体会一下,熟能生巧啊。

最要命的是这个执着习气,要化解它非常不容易,在这方面,《金刚经》是一个好老师。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就是反复闻思修,一旦咱契入了经文法义,就会心开意解,那时,才发现,呵呵,有啥好执着的呢?庸人自扰而已呀。

那么,在见性之后,如果见地已经足够透彻的话,在修证上面来说,咱还用不用继续念经闻思修呢?对此,达摩大师告诉咱:

若见本性,不用读经念佛,广学多知无益,神识转昏。设教只为标心,若识心,何用看教?

“如果已经明见了本性,就不用再读经和念佛了,在实修实证来说,广学多闻,丰富知识,并没有好处,反而会让自己的神识变得昏昧。”

“如来设立经教,只是为了标示心性之方便,如果已经识得本来心的话,哪里还用再看经学教呢!”

哎,达摩大师这段话,是说给已经明心见性,而且很透彻,不再有任何怀疑,于是,准备通过实修,去成就圣果的人。对于他们来说呢,读经、念佛,广学多闻,增长知识,反而不利于实修,不利于深入三昧,因为,第六意识思维的运用,会让他们的神识变得扰动而昏昧。

不过,纵然是见性,纵然是开悟,一下子就大彻大悟的人,是非常少有的。因此,一般人开悟以后,还是需要学习经论,以便透彻悟境的。哎,就算是六祖惠能大师,当时的卢惠能,听到客人诵《金刚经》而开悟,其悟境也并未透彻,因此,才要不远千里去参五祖大师。

直到默默劳作了八个多月以后,在五祖大师的房间里,听祖师讲解《金刚经》,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卢惠能才于言下大悟,被祖师认可。各位兄弟姐妹,请特别注意,直到这个时候为止,卢惠能并没有得到啥甚深禅定,哎,整天干活,也没空修禅定呀。因此,大体也还不具备神通妙用等等超能力。当时,他只是一个勤恳的劳作者,靠的是般若智慧,以及祖师的引导,而得以明心见性,透彻本来。此时的卢惠能,大约相当于一位“圣婴”,一位刚刚诞生的小圣人,力量还很有限。

后来呢,卢惠能混迹于猎人队伍当中,避难十六年,每天水煮野菜为生,看似无所作为,其实是非常精进的,自律极为严格,但吃肉边菜。这个阶段,就是这位小圣人,逐渐成长为圣僧的过程;其典型的特征,就是无为,就是无作,因此而逐渐消尽了种种习气,成就了殊胜的妙果。到了后来,甚至,别人用刀砍他的脖子,竟然会发生刀和脖子互相穿越的神奇现象,把刺客都吓得晕死了过去。

卢惠能的成道过程,不同于悉达多太子夜睹明星的觉悟,因为,当时,太子是在第四禅当中禅修;也不同于虚云老和尚的觉悟,因为,老和尚很早就得到了禅定,甚至包括一部分神通。从这个角度来说,嘿嘿,咱大家,学习卢惠能,像他一样,在暂时还没有禅定的情况下,获得般若智慧的大彻大悟,是有可能的;而去学习悉达多太子和虚云老和尚,是很困难的。

这是因为,对于大多数汉族人来说,想要得到初禅,甚至比明心见性还困难。哎,咱这个民族,最优秀的地方就是聪明,有智慧,善于分别,因此,也就最适合于念经闻、思、修,通过这个方法,逐渐开悟自性,再逐渐升华悟境,直到大彻大悟。嘿嘿,各位兄弟姐妹,这是咱大家比较可行的一条觉悟之路。

哎,说到觉悟之路,无论汉传佛教,还是藏传佛教,对于一个真正的修行人来说,都有三个相通的悟道途径,那就是:

第一个途径:经由经论的闻、思、修而开悟自性;

第二个途径:经由某个具体法门的实修与观察,而开悟自性,比如参话头,比如念佛,比如持咒,等等;

第三个途径:经由善知识的引导、启迪与加持,而开悟自性。

这是汉传佛教的说法,藏传佛教当中呢,以大圆满法门为例,据丹贝旺旭仁波切《金刚密乘大圆满》一书(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当中,第一百四十五页说道:

“要认识大圆满觉性有三种方法,第一种为‘闻思之见规’,第二种为‘窍诀修持规’,第三种为‘加持转移规’。在这里大圆满自宗所用的方法,就是第三种。”

毫无疑问,即便是金刚密乘大圆满当中,也认可念经闻思修可以开悟自性,所谓的“认识大圆满觉性”,就是咱们所说的见性,而且是比较透彻的见性,当下明了觉性的明空一如,不能落在思维里面,才算数。而所谓的“窍诀修持”,也就是对于某个具体口诀的实修,比如参话头,哎,举一些通用的话头吧,比如说,您可以参“如何是见性成佛”,或者参“佛性到底在哪里”,再或者参“烦恼是从何处起的”,等等,诸如此类的话头,可以有很多。

甚至,每一句重要的经文,都可以当做一个话头来参,这时,这个话头就是一个“窍诀”,哎,也就是一条通往心性法身的小路,甚至,就是一个窟窿眼,“窍”不就是小洞洞嘛。各位兄弟姐妹,您要是把这个窟窿眼钻透了,嘿嘿,自然就会明心见性呀。所以,这条路,是需要下死功夫的。

所谓的“加持转移”,就是指成就者,对于弟子的方便引导,或者说,以心印心的传递。这是有条件的,很苛刻,那就是,师父必须是真正的成就者;弟子呢,则必须百分之百地信任与信仰师父,差一丝一毫都不行。即便如此,也不是加持个一两回就可以开悟的,有的时候,甚至要用很多年的时间,因为呀,弟子的善根,需要一个成熟的过程,这是急不得的。

那么,开悟自性之后,即使是大彻大悟之后,再或者说明心见性之后,此时,通常,您也还是一个凡夫;不过,您已经可以开始转凡成圣之路了。这条路咋走呢?请听达摩大师的开示:

若从凡入圣,即须息业养神,随分过日。若多嗔恚,令性转与道相违,自赚无益。

“如果在见性以后,想要从凡入圣的话,就必须停止一切造作,保养心神,尽量简简单单,随缘随分地过日子。”

“如果自己的嗔恚习气比较重,凡事不能够随缘的话,那么,反而会在习性的驱使下,变得与成道越来越远了,这等于自己耽误自己。”

哎,本段文字,是接着前文的,所以,隐含着一个前提:“若见本性”,关于这方面,达摩大师前面也讲过:“若拟修无作法,先须见性,然后息缘虑”,可谓是异曲同工。

所谓的“息业”,就是停止造业,或者说停止造作的意思。哎,不仅仅是恶业,连善业也要暂时放下,因为,善业也是造作,并非真正的无为,有碍于成就圣道呀。

各位兄弟姐妹,您还记得六祖大师“兀兀不修善”那首偈语吗?嘿嘿,这才叫做“祖祖道同”啊。在咱大家修行的第一个过程,见性成佛的这个过程当中,无为是最可贵的。所以呀,百丈禅师说:“坏事不如好,好事不如无”,人呀,先要没事儿,然后才好修行。

为啥佛陀要显现出家相,要建立出家僧团呢?道理就在这儿,在家修行太难,难以摆脱各种造作呀。所以,佛陀以大慈悲心,创立僧团,专门修行;同时,叮嘱在家弟子们,要供养僧团,培植自己解脱的福慧善根。这样的话,福慧善根比较充足的人,直接出家修行;其他人呢,暂时在家学佛,同时供养僧团。等到将来,也许是很多世以后,原来的那些居士们,福慧都充足了,自然,就去出家修行了。

所以呀,现在寺院里的僧人们,除了少数人,上辈子是大德高僧,或者僧人之外,多数呢?嘿嘿,都是居士呀。那些经忏鬼子、假和尚们呢?嘿嘿,上辈子多半也是居士,要么就是施主,再要么就是为佛教做出过贡献的官员们,否则的话,嘿嘿,他想要混进这道门槛,也没这因缘呀。

哎,因缘不可思议,因缘果报是无比精准的,仅就现象上来说,谁都无法超越因缘果报。所以呀,谁都可以骂和尚,学佛的居士们呢,嘿嘿,您千万别骂,因为,和尚就是下辈子的您,您就是和尚的前生,骂来骂去,骂的就是自己呀。

有很多人不明白,为啥现在的僧人似乎越来越差劲了呢?嘿嘿,告诉您吧,因为,人类社会的人,一代不如一代了;居士和信众们,一代不如一代了。和尚,是从人群里面来的,不可能超越人群的基本素质呀。

还有,没错,佛陀说过,末法时代,有许多魔的子孙,将会混入佛门,败坏佛教,如同“狮子身上虫”一般。那么,各位兄弟姐妹,您知道那些魔的子孙咋混进来的吗?嘿嘿,俺略知一二,给您透点儿消息:他们在前生是居士和信众,也有个别的官员,通称叫做大护法。他们都喜欢供养寺院,都是有钱人,大把大把地往寺院里面甩钱;不过,他们是有所求的,求的就是升官发财,还有健康如意,请菩萨保佑他们平安地享受富贵生活,享用吃喝玩乐。

同时,他们并不喜欢学修佛法,也不喜欢念经听经,更不喜欢打坐参禅,偶尔念念佛,听听佛乐,嘿嘿,那是为了好听,沾点儿佛气儿嘛。那么,他们喜欢啥呢?哎,享受生活呀!吃、喝、玩、乐,还有房中术、厚黑学,风水、算命,外加占星术,等等。

于是呢,魔王波旬一看,哎呦,对路呀,这不就是俺的宝贝徒弟嘛!超级佛门内鬼的好材料呀,赶紧给予加持。哎,有福报,有钱,这就是基础;不喜欢佛经,这就是资格;喜欢吃喝玩乐,这就是素质;相信外道邪术,这就是才干呀。结果,经过魔王一加持,这些大护法们呢,纷纷有了感应了,得到了大好处,时常有菩萨指点他们,如何如何,结果,都应验了。于是,菩萨千叮咛,万嘱咐,让他们多多地施舍给寺院,你布施一千万,我包你多挣三千万,保你顺顺利利,尽情享受美好生活。

结果,大护法们去世了以后,再一次来到了人世间,业力所招感,哎,人家给寺院做的贡献太大啦,福报太丰厚啦,于是,开始收获了。在那里收获呢?嘿嘿,那块儿地里下种,那块地里收粮呗。自然而然,他就出家了,做了和尚。

而且,一帆风顺,很快,他就平步青云,做了某某大庙的一把手,掌门人,信众弟子满天下,名利双收,大权在握,这是人家上辈子种的因呀。于是,他开始实现自己前一生的愿望,啥愿望呢?人家上辈子大把甩钱的时候,早就求过菩萨了,求的就是吃喝玩乐,享受生活呀。

于是,他就开始干了。要说起来呢,这位掌门人,嘿嘿,佛经他不懂,禅修他不会,菩提心他没有;不过,吃喝玩乐,权力斗争,沽名钓誉,聚拢钱财,邪知邪见,旁门左道,人家精通着呢。为啥呀?嘿嘿,上辈子积累来的,人家也是“生而知之”呀。就这样,在魔王波旬的加持下,一个超级佛门内鬼诞生了,把个千年古寺,搞的是一塌糊涂,呜呼哀哉。

所以呀,不仅仅佛陀以及诸圣者,可以运转众生的业力,魔王它也会这一手儿。甚至,咱大家,也都可以运转自己的业力,哎,咱就从当下入手,好好发出离心和菩提心,老老实实修学佛法,不要投机取巧,咱的业,自然就逐渐清净起来了。像这样一辈子学佛修行,不求名利,只愿降伏烦恼,只愿成佛度众生,把一个法门深钻下去,咋会不成就呢。

其中,那些真心想要明心见性,向往自在解脱,愿意行菩萨道的居士们,建议您好好考虑出家修行这条路。为啥呢?嘿嘿,没家了,才有空修行,再说,老佛爷也需要您啊!哎,多一个真正的出家修行人,就多了一分正气,将来呢,也会多一个成就者,就是您;仰仗您的力量,必然也就会多利益一部分众生呀。尤其是男居士,真心想修行的,想要了生脱死的,好好考虑一下,这年头,有出世之志的大丈夫,难能可贵呀,千万别把自己糟蹋了。要是那些想到佛门来混日子,来谋私利的人呢,嘿嘿,敬请滚远点儿,佛陀早就给您授记了,您肯定不得好死,死了以后,必将堕入无间地狱。

所谓的“若多嗔恚,令性转与道相违,自赚无益”,达摩大师是在告诉咱,即使您见性之后,仍然可能会有严重的残留习气,比如说嗔恨、愤怒的脾气,再比如说淫欲习气,等等,这是正常的。凡夫嘛,虽然开悟了,只是见地明了了,习气,还在那里,所以,悟后的修行,仍然很关键。

如果有的人,虽然见性了,但是,由于不够透彻的缘故(凡夫的见性,终究只是相似的见性,所以,千万不要得少而足),竟然放纵自己的习气,以为一切不过都是梦幻泡影,所以,吃喝玩乐没关系,这叫做自在;追名逐利没关系,这叫做度众生;愤世嫉俗没关系,这叫做清高;见解争斗没关系,这叫做树立正法,等等。像这样的人,也是有的,他们呀,可惜了,顺从习气的缘故,反而距离成道越来越远了,达摩大师说他们,是自己在耽误自己呀。

哎,既然距离成道越来越远了,那这些人修到哪里去了呢?嘿嘿,魔道和修罗道,那里就是一方面有见地、有修行,另一方面又放纵自己习气的修行人之归宿呀。因此,达摩大师说他们是“自赚无益”。这也怪不得别人,只能怪他们自己太自以为是了,有了点儿智慧,竟然就不遵从戒律和佛陀的教导了,实在可惜。

因此,各位兄弟姐妹,在您见性以后,一定要遵照达摩大师的教导,“息业养神,随分过日”,自然就会逐渐“从凡入圣”了。到那时呢,关于咱的成就,达摩大师继续说道:

圣人于生死中,自在出没,隐显不定,一切业拘它不得。圣人破邪魔。

“从凡入圣的圣人,在生死轮回当中,为了利益众生的缘故,可以自在地出入,或者隐去圣位而示同凡夫,或者直接显现出圣者的功德,情形不定;不过,一切业力因果,都无法拘束它的圣心。”

“既然叫做圣人,那就是说,它已经破尽了邪见和魔障。”

哎,这段开示,讲的是圣人的功德。各位兄弟姐妹,不要觉得这些内容离咱大家很遥远,可有可无,可学可不学,并非如此。因为呀,只有明白了自己的前程,咱大家才有了修行的动力,也才有了修行的方向呀。

为什么,许多人学佛容易退失道心?就因为,他们没有看清楚前方的道路,没有充分了解解脱道的情形,所以,也就不知道自己该走向何方了。他们迷茫了,所以,就退心了。那就请踏实地闻思修吧,自然就不会再迷茫,自然就会得到圣者的无形启迪,而心常在道了。

所谓的“自在出没”,是说圣者在生死轮回当中,可以来去自由。其目的,无非是利益一切众生,因为,一切众生,都不在圣心之外,都与圣者“同共一法身”呀。哎,凡圣本来一家,只在于迷惑与觉悟之别呀。所谓的生死轮回,说白了,就是生灭心境;而圣者呢?嘿嘿,就是不生灭心性也。生灭心境是从哪里发起的呢?当然是本不生灭的心性了;因此,圣心,乃是一切众生之根源。

所以呀,一切圣者,从如如不动之圣心当中发起生灭心之妙用,就会显现在生死轮回当中;反过来呢,圣者于生灭心当中,时时不迷失不生灭之心性,于是,当下就超越生死轮回。这就是圣人“于生死中,自在出没”,实际呢?嘿嘿,不出也不没,本没有出入呀。

所谓的“隐显不定”,“隐”是隐其功德,示现为地道的凡夫,此时,凡夫所具有的贪嗔痴等等烦恼习气,它(因为示现在六道当中,不一定是人,故名为它)都具备,不过,这是暂时的,不会太久,它将会通过修行,再获得本来的觉悟。“显”呢?就是直接显现出圣人的功德,来教化大众,也就是所谓的“化身佛”了。

“隐”就如同深入虎穴一般,能够与芸芸众生相处,相互同事,广结众生缘,给大众做出修行解脱的榜样,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正所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啊。也如同虚云老和尚所说的那样:“不入大冶洪炉,怎知它是铁汉”。哎,虚云老和尚就是这样的角色,在五十六岁得道之前,他就是典型的“隐”;而重新得道之后,老和尚也给咱大家“显”出了种种不可思议的功德。足见,老和尚就是圣者的自在示现,虽然时“隐”时“显”,并无定相,终究不会被业力所束缚啊。

咱大家呢,就应该以虚云老和尚为榜样,实修实证,走向自在的解脱。至于,这整个修行解脱的过程,达摩大师给咱小结道:

一切众生但见本性,余习顿灭,神识不昧;须是直下便会,只在如今。欲真会道,莫执一切法;息业养神,余习亦尽;自然明白,不假用功。

“一切众生,只要透彻地见到本性,残余习气也就冰消瓦解了,他的神识就不会再昏昧无知;但是,必须是用直心,在当下就明白才可以,就是现在。”

“如果想要真正会道,或者说明心见性,就不要执着于一切法;明心见性之后,应当停止造作,保养心神,残余的习气也就会逐渐消尽了;到那时,自然会明白,不需要借助于刻意的用功。”

哎,在修行解脱之路上面,最重要的就是明心见性,只要咱大家能够踏实地明见本性,那么,虽然还有残余习气,但是,它们已经覆盖不了见性的智慧了,所以,达摩大师说“余习顿灭”。这时,咱的本来心处处透出智慧光明,所以,咱的神识,不再像以前那样昏昧无知了。

当然,这个明心见性,必须是透彻的,也就是在每一个当下,不假思维,处处明了才可以。哎,怕咱大家还没有掌握整个修行过程,所以呀,达摩大师再次进行了简要的小结,那就是:

第一步:要想明心见性,就要放下对于一切事物的执着;

第二步:见性之后,停止造作善恶业,保养心神,残余习气就会慢慢消尽;

第三步:不要刻意地用功,只需顺其自然,习气灭尽了以后,自然就会明白,自然就会成道。

《血脉论》到了这里,达摩大师已经把见性成佛的妙法,大体给咱讲清楚了。此乃佛陀嘱托祖师,祖师代代相传,直到流布于咱东土汉地的禅宗一脉,最根本的内容。下面,还有一些枝节问题,咱继续聆听达摩大师的开示: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