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原文网

《六祖坛经》:“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3-09-18 01:38:58作者:楞严经原文网
《六祖坛经》:“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在《六祖坛经》上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这句话经常被引用,也很容易被人误解。所以今天末学和大家简单探讨一下这句话的内涵,为避免断章取义,我们还是先看一下《坛经.般若品第二》上的原文:

若真修道人,不见时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但自却非心,我非自有过。

难道学佛修行,就是让我们变得没有正义感,麻木不仁,是非不分,见到坏人坏事都不闻不问了吗?

难道我们看到小偷行窃,也置之不理,任他为非作歹吗?难道看到地痞流氓正在欺负一名弱女子,也置若罔闻,袖手旁观吗?难道修行就是明哲保身,装糊涂吗?

这些问题,都是大家很容易想到的,也正是很容易被误解的地方。其实这句话根本不是这个意思,如果一个修行人连是非都分不清楚,连世间的善恶都看不到,这不成白痴了吗?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世间并没有一个绝对的对与错,只有一个我们用分别心分辨出来的对与错。因为世间的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前因和后果,把前因后果搞明白了,我们自然就统统清楚了。学佛修道,是要我们学会反观自省,改正自己身上的错误和毛病,而不是天天盯着别人的过错。如果每天总关注别人的过错,那我们修的就不是佛道了,而是外道了。因为天天看别人的过失,就会把别人的过失转化为自己的烦恼、嗔恚,屏蔽障碍我们的自性德能,自性的智慧就流露不出来,心中所起的都是妄心、妄念,就很难有正知正见,所以我们平常认为的是非对错,往往是颠倒的。

打个比方,末学经常看抗日电视剧,剧中人物的善恶好坏,往往就很难让人分辨清楚,有的人表面上是汉奸,与日本鬼子沆瀣一气,大家对他恨之入骨,咬牙切齿,到最后才发现,原来他是打入敌人内部的假汉奸;而有的人表面上看上去很爱国,说的很好听,大家都特别信任他,但却是打入我方内部的敌特分子,一看到他们背地里干坏事,我们看得都跟着着急。

这当然只是看电视剧,都是导演设计好的,作为旁观者,我们看得很清楚。但是如果我们真的身处其中,谁是谁非,相信也未必能看得清楚。其实我们的人生经历,就如一部电视剧,回想自己多年以前的是非恩怨,自己可能都会把自己当年下的结论推翻。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的心夹杂着好恶分别、夹杂着执着妄想,看不起事实真相,所以对人物事件的评判就不会准确,很有局限性。

我们言归正传,学佛修行,就是要观照我们的内心,调伏我们的身心,修正我们自己的错误,提高我们的觉悟和境界,什么时候把我们的心,修到清净、平等,没有分别执着了,这就差不多了,自性的智慧就会显露出来了,那时候再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就能看得清楚明白,就很客观了。

再说世间的是是非非。从世间法来说,如果他的言行触犯法律,自然有法律来惩罚;佛教讲因果,各人因果各人负。很多事是超出我们能力之外的,不是想管就能管得了的,本来我们就是一个老百姓,你却整天想着联合国的大事,那就有点自不量力了,只能自讨苦吃。除非你有那个能力,你也可以去竞选联合国秘书长,到时候为人类社会谋福利,这当然是好事。

所以说,真修行人并不是没有是非观念,也不是看不到世间的是非,而是不要执着这些是非,把这些是非挂在心上,挂在嘴上,让我们从对别人是非的厌恶、喜好、嗔恨、贪爱等等情绪中解脱出来,让我们的内心恢复清净平等。要通过别人的是非对错,来反省我们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把一切外境都转化为提升我们自己的资粮,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评论别人的是非对错上,天天计较别人的过失,这对我们修行没有一点好处。

如果我们因为看到别人的过失,而自己心生烦恼,这已经就错误了。别人犯错了,我们有没有犯同样的错误?这才是修行人最该反思的。

那么修行人就不要和世间的恶人恶事做抗争了吗?当然不是了。但这种抗争,一定不能是出自私心、报复心,而是出自利益众生的菩提心,正直无私,见义勇为,除暴安良,锄强扶弱,这都是修行人最应该做的。佛教不是也有护法金刚吗?《西游记》里的孙悟空虽然是虚构的,不也是广受人民群众喜爱吗?还有《济公传》的济公和尚,这都说明真修行人就是要济世利人,阻止恶行,这才是慈悲心的体现。

所以说,“若真修行人,不见世间过”这句话,只是让我们不要执着别人的是非对错,而不是真的看不清是非对错,更不是让我们明哲保身,逃避责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