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原文网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观音菩萨道场普陀山

发布时间:2023-11-19 01:39:05作者:楞严经原文网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观音菩萨道场普陀山

航拍俯瞰普陀山(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普陀山,位于我国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唐代伊始,成为观世音菩萨教化世人的道场,香火盛极,和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岛上现有普济寺、法雨寺、盘陀庵、灵石庵等古刹。每逢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分别是观音菩萨诞辰、出家、得道三大香会期,全山人山人海,寺院香烟缭绕,一派海天佛国景象。

普陀山四面环海,风光旖旎,幽幻独特,草木丰茂,古树遍野,素有 海岛植物园 之称,同时被誉为 第一人间清净地 。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普陀山四季如春,气候宜人,其间怪石古木相掩,寺塔崖刻陡立于烟云间,香客信徒络绎不绝,香烟终年萦绕,再加上岛上的梵音妙语和以远近涛声,使此一方空灵之境浑然天成,充满佛国神秘色彩。岛四周金沙绵亘、白浪环绕,渔帆竞发,青峰叠翠,环绕着大批古刹精舍,构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姿的画卷。除了独特的海岛风光,普陀山还有很多奇石洞天,如:磐陀石、二龟听法石、心字石、梵音洞、潮音洞、朝阳洞、南天门等,各呈奇姿,引人入胜相传。

此地大多名胜古迹,都与观音结下了不解之缘,流传着美妙动人的传说,其中最著名的普陀十二景,或险峻、或幽幻、或奇特,在佛教文化的感召下给人以无限遐想。

在普陀山诸多美景之中,有很多来自上古先贤的传说。比如,今普陀山几宝岭下东侧岩洞中有 仙人井 ,其水虽大旱大潦亦无增减,色味甘洁,井窟中寒气侵人,虽酷暑不可久居,相传是秦始皇年间(公元前246~210年)的安期生炼丹遗迹。普陀山上的会仙峰,亦名天柱峰,丛岩耸峙,广崖巨壁,展列如屏,冥蒙杳霭,恍若神仙来会,相传当年安期生曾鸾骖鹤驭来游于此。

另有名传千年的 梅岑山 。相传,其名来自著名道教人物梅福。梅福精娴诗书,博学多才,曾补南昌尉,因见王莽擅权,汉室将倾,便弃妻子,隐姓埋名,于汉平帝元始年间(公元1~5年)渡海来普陀山,结茅山椒,采药炼丹,直至终老。后人遂将此山称为 梅岑山 。

普陀山是全国著名的观音道场,作为观音道场初创于唐代,其宗教活动可溯于秦,原始道教及仙人炼丹遗迹随处可觅。

据佛典记载,观世音菩萨道场有二,分别为西方极乐世界和南印度普陀山,即补怛洛伽山。观音道场梵文:Potalaka,又译布怛落迦山、普陀洛迦山,简称为普陀山。

浙江定海的普陀山,本名梅岑,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有梵僧来谒潮音洞,感应观音化身,受《华严经》补怛洛迦的影响,改名为 普陀山 。此外,西藏拉萨的 普陀宫 (即布达拉宫),也被视为观音化身处。布达拉之得名,同普陀山得名一样,由梵文的补怛洛迦而来。

相传至唐咸通四年(公元863年)日僧慧锷大师从五台山请观音像乘船归国,舟至莲花洋遭遇风浪,海中生出大片铁莲花,船不能通行。慧锷以为观音不肯东渡去日本,于是回转普陀山把观音圣像供奉在当地姓张的居民家中,后称 不肯去观音 。从此以后,普陀山慢慢发展成为专门供奉观音的道场,慧锷也成了普陀山的开山祖师。后经历代兴建,寺院林立,鼎盛时期全山共有4大寺、106庵、139茅蓬,4654余僧侣,史称 震旦第一佛国 。

时至宋元,普陀山佛教发展渐速。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赵匡胤遣内侍王贵来山进香并赐锦幡,首开朝廷降香普陀之先河。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朝廷赐银建宝陀观音寺(即今前寺)。当时,海事通达,海外商众信徒陆续来朝,普陀山渐有名气。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宝陀观音寺住持真歇禅师奏请朝廷允准,易律为禅,山上700多渔户全部迁出,普陀山遂成佛教净土。嘉定七年(公元1214年),朝廷赐钱万锣修缮圆通殿,并指定普陀山为专供观音的道场。

观世音是鸠摩罗什的旧译,玄奘新译为观自在,中土信众长略称为观音。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无论在大乘佛教还是在民间信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观世音菩萨为主导的大慈悲精神,被视为大乘佛教的根本。

观世音菩萨能闻声救苦,到处行慈运悲,以此大悲行愿而救度众生,广做佛事。观世音菩萨的大智大悲、大愿大力,即是他成就佛道之所,所以观世音菩萨乃是大悲为道场。

观世音菩萨在历史上有诸多法相,自唐代以后,观音的艺术形象被汉化佛教不断改造,最后定型为 三十三观音 ,常见的有:杨枝观音、龙头观音、持经观音、圆光观音、游戏观音、白衣观音等。

普陀山既以海天壮阔取胜,又以山林深邃见长。登山揽胜,眺望碧海,一座座海岛浮在海面上,点点白帆行驶其间,景色极为动人。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