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原文网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感应

发布时间:2024-05-10 01:37:42作者:楞严经原文网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感应

1 《楞严经》上说得好,佛菩萨的现身是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

2 众生有感,佛就有应;他自自然然就现身,感应道交。

3 感应在一念之间,念要清净。用什么感?用心感。就看你心清净的程度、真诚的程度、愿力功德浅深的程度,用这个去感,佛自然应现。

4 一个真正发心念佛的人,心如果清净的话,几乎常常能够感觉得到,佛在冥冥当中加持你。

5 我们见不到形相,也听不到声音,可是心里面能觉察得出来,佛在身边。

6 所谓“佛氏门中,有求必应”,只要业障忏除,感应就会现前。

7 佛门当中要如理如法地去求,求得不如理不如法,那当然不会有感应。

8 求得不如理不如法,一求就有感应,跟诸位说,那是妖魔鬼怪在作祟。

9 你要是着了魔,以后想脱离魔掌就很不容易,他会控制你一生,甚至很可能控制你好多世,所以妖魔鬼怪决定不能接近。

10 唯有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才能与诸佛菩萨感应道交。

11 以真诚恭敬的心,求佛菩萨加持,必有感应。

12 感应之道,在于真诚;我们确实舍己为人,感应就不可思议。

13 大公无私为众生,求佛菩萨加持,必有感应。

14 发菩提心,修菩萨道,就能感应得十方一切诸佛菩萨护念,龙天善神拥护。

15 心中有佛,自然有感应。

16 搞名闻利养,贪图五欲六尘,与佛心完全不相应,绝对不会有感应。

17 远离名闻利养,心中空空洞洞,必有感应。

18 佛心清净、佛心慈悲,我们也要以清净心、慈悲心,与佛菩萨才能起感应道交,掺杂一点点私心都不行,这是我们要知道的。

19 要想与佛菩萨感应道交,要用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恭敬心,那就行了,才能感应道交。

20 用是非人我心、贪嗔痴慢心、嫉妒愚痴心,这怎么可能跟圣人感应道交?这不可能的事情!

21 绝对不为自己、不为名闻利养,一切为报佛恩、为报众生恩,你用这样的心态才能与诸佛菩萨感应道交。

22 感应道交,千万不要误会只有佛才有感应道交,妖魔鬼怪统统都跟你感应道交,理是一个,所以心正、心清净比什么都重要。

23 学道的人烦恼是要天天少,不可以天天增加,天天增加那是修六道轮回,修三恶道,这就错了,决定不能这个搞法。所以感应道交,我们一定要了解,一定要重视。

24 心中常念善法,自然与佛菩萨感应道交。

25 有感就有应,一个人只要好学,并依教奉行,就能感动诸佛菩萨。

26 古大德教导我们“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只要恭恭敬敬地把经文读上一千遍,必有感应。

27 断恶修善,只要认真做上半年,你就会有感应。这感应不是一般那种神通,而是你烦恼轻了,智慧增长了,看一切事物比从前明白得多,这就是感应。

28 对于这世间一切事情,要抱着什么心态?得过且过,不要认真,决定不造恶业,你才能得到殊胜的感应。

29 在佛门中,命里没有的,也能得到,这才殊胜。

30 只要你心行与道相应,佛菩萨、护法神会照顾你。

31 我们没有把这世界看破,还有所留恋,还放不下,还舍不得,这就没有感应了;如果真正放下,决定有感应。

32 不肯老实念佛,不肯放下外缘,那是自己障碍自己;要真正放得下,才能有感应。

33 念佛,还在打妄想,有口无心,不会有感应。

34 念佛要一心,念佛的时候心还为外境所动,念得再多也不会有感应。

35 与佛菩萨感应道交,就是在一心不乱。

36 一心就能感,三心二意与佛菩萨决定不能感应。

37 我们念佛的心要恳切、要真诚,才能有感应。

38 我们希望与佛菩萨感应道交,希望佛菩萨常常加持我们,唯一的一个条件就是至诚恭敬。

39 无论在什么境界里面,顺境也好、逆境也好,保持自己心清净,心清净就得感应。

40 如果在顺境里面,心里欢喜,这就不行了,清净心里头没有欢喜。

41 逆境里有烦恼,你这个心又被染污,又不清净了。不清净就是不诚,诚心里面没有喜怒哀乐,这心永远是清净的。

42 以清净心念佛,才能与佛菩萨感应道交。

43 信愿行具足,念佛自自然然有感应。

44 我们的心,确实心心念念只想西方极乐世界,不想别的,你这个感应道交就很快。

45 总要把念佛当作一桩正经事情来办,而且当作我们一生最重要的大事来办。其余的事都是小事,这个事是大事,最要紧的事,要这样的办才能有成就。

46 念佛不要求感应,为什么?你心里有分别执着,你这个心是不清净的心,怎么会有感应?

47 一句佛号念到底,念到你心境清凉自在的时候,自自然然有感应,这是念佛法门殊胜之处!

48 在尽虚空遍法界,阿弥陀佛无处不现身,什么地方有感,阿弥陀佛在那里就现身;可是自己要信愿念佛三个条件统统具足,才能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这是不能不知道的。


南无阿弥陀佛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