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原文网

净土法门法师:事情过后,不再想它

发布时间:2024-05-18 01:40:58作者:楞严经原文网
净土法门法师:事情过后,不再想它

金刚经云:.当知般若,是人人本具之智,即是清淨心。此清淨心,住处无方所,用时无痕迹。本是把不住、取不得的。所谓「心月孤圆,光吞万象」。《圆觉经》云:「有照有觉,俱名障碍。」

『当知般若,是人人本具之智』。金刚般若不是从外来的,不是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的,是自己真心本性本来具足的。禅宗六祖惠能说得很好,「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金刚般若波罗密也是本来具足,无有一法不是本来不具足的。虽然本来具足,可惜我们无始劫之前就迷了,以为自己没有。今天闻到世尊开示,我们觉悟了,原来自己有。既有,当然可以证得,可以恢复。虽有,而不能现前,原因是有业障。业障障碍了真心自性的般若智慧;如果把业障消除,自性的德能就恢复了。

『即是清淨心』。般若就是清淨心;清淨心起作用就是般若。江味农居士说明,通途修行的方法是改变我们的观念,用止观的方法,称为「智念」。用智慧转烦恼成菩提,此是一般的方法。总而言之,把妄念转成智慧。淨宗念佛的方法是把妄念转成淨念。他又说,淨念比智念亲切。「般若是人人本具之智」,此即智念,即是清淨心。今天我们念阿弥陀佛,专修清淨心即是淨念。如果心不清淨何来智慧!

一般方法是从智慧修清淨心,淨宗法门是直接修清淨心的真智慧,是故淨念更亲切。佛法常常用水比喻心,心与水一样。家裡若有佛像,供养佛,不供香花不要紧,一定要供一杯水,水代表心。水清淨,水平而不起波浪。见到水就要想到自己的心清不清淨,心平不平。常常提醒自己,要修清淨心,要修平等心。此是修行之关键。

『此清淨心,住处无方所,用时无痕迹』。不清淨的心有方所,因为心裡着相。清淨心没有界限、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有丝毫分别执着,心就不清淨。清淨心尽虚空遍法界,人家问你住在那裡?

无所住!佛教我们应无所住。有住心量就小;无住心量才大,尽虚空、遍法界,都是我的住处,是故「住处无方所」。起心动念就有方、有所。「用时无痕迹」。我们用的时候有痕迹,阿赖耶识裡落印象,即是痕迹。

佛与大菩萨起心动念没有痕迹,也就是阿赖耶识裡不落印象,乾乾淨淨、一尘不染,所以佛菩萨用心像镜子一样。凡夫用心,像照相机的底片,照一下就有痕迹,就落印象,无始劫以来天天照,心裡一塌煳涂。晚上睡觉,作些奇怪的梦,就是阿赖耶识的种子起现行,乱七八糟。圣人用心像镜子,照时清清楚楚,离去时不落痕迹;正在照时,何尝落痕迹。不仅去了不落痕迹,正在照时亦不落痕迹,才是清淨心。事情过后,不再想它,还不是清淨。清淨时,确实不落痕迹,心才自在。

心真正清淨,则相貌永远不变。若二十岁学佛,过两百年还是二十岁,因为心没变。人何以会衰老,相貌常变,乃因念头在变。有念头,用的是生灭心。清淨心是不生灭心;生灭就不清淨。清淨、平等是不生不灭心,是故没有方所,没有痕迹。也就是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妄想,如此心才清淨。

『本是把不住、取不得的。所谓「心月孤圆,光吞万象」』此二句是禅宗的话,形容真心本性,形容清淨心。「把不住」就是六根攀缘不到。言语达不到,所以言语道断;怎麽想也想不到,所以心行处灭。「取不得」就是决定不能执着,决定不能分别。「心月孤圆」。满月的月光非常亮,照遍大地,森罗万象都在月光明照之中。这比喻心清淨、心平等,尽虚空遍法界,依正庄严之境界,都在自己般若智慧光明照耀之中。

『《圆觉经》云:有照有觉,俱名障碍。』障碍就是分别、执着。若说:我觉悟了!我有觉,我有照。其实他既没觉,亦没照。说自己有觉、有照的,都是假的,不真。开悟的人没有四相。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贪、瞋、痴、慢都具足,那不是开悟的样子。

若说,「有觉有照」,「有」,就错了,就是分别,就是执着,就是障碍。「有」是障碍,「无」又堕到无明。「无觉无照」还是障碍,堕在无明裡。有、无都不要,有、无是一不是二,就开悟了。宗门常讲,「万法归一」,这句话义理很深。何时归一,问题就解决了。如果还有二、三,则离开悟差得很远。我说此话很容易,做起来真难!老实念佛求生淨土,带业往生,靠得住。除此以外,没有第二条路可走;第二条路一定要做到万法归一。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