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原文网

10个超级佛家智慧,开启了悟法门,去妄念得真心!

发布时间:2023-08-22 09:50:48作者:楞严经原文网
10个超级佛家智慧,开启了悟法门,去妄念得真心!

参禅不是玄,体会究根源,心外原无法,那云天外天。

——虚云老和尚

佛说:“修行,是走一条路,一条通往我们内心最深远处的路。而在这条路的尽头,我们可以找到一种智慧,这种智慧能够让我们了解到生命的真谛,直至对生死的开悟。”

是的,修行是一条路,是一条归途,是教会我们回望,让我们可以回到内心深处,找回自己,找到使命,找到自我烦恼的根,找到“我是谁”“为什么在这里”的解答。

年少时青春冲动,很多智慧不懂,成年后,发现世界并不是我们理想中的样子,更不懂。曾经,我们都是迷失的在森林中孤独的孩子,无论此刻面对着什么样的世界,也别忘记回到自己的内心,回到那条通往生命之家的归途,了解生命的真谛,才不会迷失,不会孤独。

为了更好的回归自我,做到向内寻求,哲学诗画为你精选了10个佛家智慧心语,一起来了悟,静心。

1,佛法的本意是修心

所谓修行就是修自己的心,修正自己的内心,就是当我们内心有烦恼有偏执时,要纠正,让内心的起心动念都是清净的,都是善良的。

2,真正的精进不看外在,看内心

要想修的皈依心,就要坚持不懈的依止三宝,对三宝有信心。精进的内涵不能有错。修佛的目的就是要让内心欲念调伏,生发不烦恼的智慧。真正的精进不看外在,而要看内心。

3,心如工画师

佛法认为,世间的一切美丑善恶,都是我们的心描绘出来的。比如父母的照片,在别人眼里,可能就是一张纸片,但在自己心中,却是温暖和家庭之爱的象征,看到它会心生思念、报恩、惭愧等种种善心,令心变得柔软

所以说,外境都是我们内心折射出来的影子,自己心中有什么,就容易看到什么。当我们的心冷漠时,一切都是冷漠的。当我们的心封闭时,一切都是自私而封闭的。当我们的心光明宽厚、光明时,才能看得到外境的温暖和希望。不要排斥自己和外境,把心转一个方向,就能看到世界的美好。

4,人生没有结果,一切都是过程

佛家认为人生没有结果,每天都是过程,都是因缘在流动,不要对任何事轻易下结论,尽力管好当下的每一念就好。我们所下的每一个结论,都只是在我们心里增加一个不好的“我认为……”的执着,进而为自己增添一道内心的障碍。

5,圣贤处世,惟宽惟厚

太过精明的人,对外境和世俗的标准算计、在乎太多,却忽视了内心的宽厚。聪明能干的人,要辅以谦让宽容,避免刻薄奸巧。

佛法告诉我们,想让别人尊重自己,信任自己,从一开始就要做一个宽厚、谦逊、正直、善良的人,而反击、斗争、违心、手段等只能换来一时的表面“恭顺”,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6,不是没有路,而是自己没有力量去走

佛家认为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大得无法承受的障碍,其实是我们内心的敏感、焦虑和执著给放大的,困难或障碍其实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严重。这源于我们内心正念的力量不足。

很多时候,我们感到左右为难、不知所措、失望无奈,不是我们面前没有路,而是自己没有力量去走这条路。是自己把自己给堵死了。

7,禅修成就寂静之心

禅,又叫思维修,就是通过禅修成就寂静之心,在正知正念的引导下,可以证得佛法的智慧。

而禅定中的定,并不是一念不起,而是身心有执持善法的力量。定是通向智慧的阶梯,离开了定,只谈静坐和冥想,这就失去了佛法的本意。专注也是一种定,生活中,我们学习、工作、打电话、看书都要有专注之心。如如不动,分分明明,内心寂静,才是“禅”的上乘状态。

禅定的基础是持戒,就如房子的地基,没有持戒的坚持,禅定就无法完成。

8,最损磨人的是妄想

佛家的很多大师都认为,现代人妄想太多,真实的心灵被外境所蒙蔽,因此总是烦恼、痛苦不断。佛家智慧告诉我们,内心执着一个妄想,眼前经历的一切都会匆匆应付,就像无根的浮萍,随意漂流。因此,身心就会分离,就会疲惫不堪。

佛家中的不执著,就是放下妄想,在每一个当下的境界中安然成长,泰然应对。

9,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人活世上,与许多的因缘分不开,父母、老师、妻子、朋友等,这些都是生命的因缘。个人与他人、社会是息息相关的整体,没有他们,也就没有现在的我们。如果认识不到这种关系,只想到自己,那人的生命就是缺失的、乏味的和迷茫的。

自己的行为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他人,同时也影响到自身。所以,我们必须要关注到自己与他人、与社会、乃至与自然万物的相互关系。约束自己的行为,让它朝着良善的方向去发展。

佛法讲,人心的污染或纯净,最终会显现于外境。建设外在的世界,先从建设自己的内心开始。心净则万物净,心染则一切染。

10,智慧就是抉择的力量

什么是智慧呢?在佛家看来,智慧就是抉择的力量。(哲学诗画认为佛教中的《唯识学》是开启初级佛学智慧的基础,一定要学。)智慧从听闻开始,经过思维、消化,并在生活中实践、体会、感悟后,慢慢培养形成。

一个具有清静无染、坚定慈悲、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的人,是智慧的。智慧从闻思而来,大悲心有大智慧。当我们的心充满力量和智慧,就会自然做到:诸恶不作,众善奉行。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