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上辈者。舍家弃欲。而作沙门。】
下面是念老的注解,我们看他老人家怎么说。「经中上辈往生是否凡夫有分,乃净宗一大问题」。这古时候就有人提出很多看法,各人看法不一样。「古德有谓是乃菩萨之行」。下头举例子,「如谓上上品须四地至七地之菩萨」,那就是四地以上到七地菩萨,上品上生。「上中品须初地至四地之菩萨,余可例推。中品中生及以下,才是凡夫所能达」。这古人的看法。念老给我们说,「若如是者」,要真的像他所说的,「则弥陀大愿之无上,西方莲国之独妙,持名法门之易行,往生妙法之殊胜,皆成戏论」,戏论是开玩笑的话,不是真的。下面是念老的评论,「直使不可思议之净宗妙法,亦复成为可思议之法矣」,这把净宗不可思议贬低了。「故此实为净宗之关键,前於本解(贰)概要中,虽略论一二,未尽其旨,试更详之」。这个地方,黄念祖老居士要给我们详细讨论这个问题,为什么?这个问题是大问题,不是小问题,有关净宗是不是真的殊胜、真的微妙、真能超越一切,让我们一生圆满成就。
我们看下面念老所说的,「古说之非」,古人也有把这个讲错了,古人也有讲错,何况今人?所以今人把它讲错了,咱们一点都不要怪他。古人真的是有修行、有德行、有学问,他还讲错,何况现在!所以不要执著这些,我们还是多听听念老的话,念老不是凡人,他来是给我们表法的,他的话可以接受。这个老人我跟他多次见面,在世的时候,每年我至少到北京三次,去干什么?去看他。他大我十几岁,非常难得,通宗通教,显密圆融,都下过功夫,都认真学过,学得很认真,夏莲居老居士的传人。「古说之非,幸得」,这很幸运得到唐朝「善导大师,广引经论,力破旧说」。你看他不说他自己说的,谁的话?唐朝善导大师的,这大家没话说,善导是净宗第二代祖师。「大师於所著《四帖疏》」,《四帖疏》就是善导大师对《观无量寿佛经》的注解,叫做《四帖疏》,这里面说的就是善导大师所说的话。他说:「又看此《观经》定善,及三辈上下文意,总是佛去世后,五浊凡夫,但以遇缘有异,致令九品差别。何者。上品三人,是遇大凡夫。中品三人,是遇小凡夫。下品三人,是遇恶凡夫」。这话说得好,为什么?我们有分。如果像前面所说的,我们没分,那得要登地菩萨才有分,我们没分;善导这个说法,我们统统有分,我们是凡夫。大凡夫、小凡夫怎么分?发大心的、发小心的,发大心就是发大菩提心的。到极乐世界为什么?为求法,求法干什么?为广度众生,这大凡夫;单单为自己了生死出三界,这是小凡夫,大小是这么分的。我们能够学阿弥陀佛这种大心大愿,依照他的四十八愿,我们也真正发这个愿心,那就跟阿弥陀佛一样,没有两样。这一段讲得好!
下品三人是遇到恶凡夫。「以恶业故,临终藉善」,这就是虽然造了一身罪业,他那一口气没断,还能忏悔、还能发愿,后不再造,他的品位就上升。你看临终藉善,遇到善知识,「乘佛愿力,乃得往生。到彼华开,方始发心。何得言是始学大乘人也」。念老在这里加了括弧
,「(古师谓下辈是大乘始学凡夫)若作此见,自失误他,为害兹甚」。这是善导大师的话,所以不能把这段看错了,一定要了解它的真实义,错了之后会误导很多人,这一生不能往生,或者是往生品位往下坠落,这都给我们提出警告。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O五集) 2016/1/2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1-0305
下面引用《游心安乐道》,这里面说,「又四十八愿,初先为一切凡夫,后兼为三乘圣人」,跟《无量寿经钞》里面所说的完全相同。「故知净土宗意,本为凡夫,兼为圣人也。」他度众生,主要的是度六道众生,有小乘、有圣人遇到这个法门了,他也不拒绝,统统得度。但是这里头这两句话要记住,「本为凡夫,兼为圣人」,阿弥陀佛开净土法门,建极乐世界,是为六道众生做的。
「更据本品」,《无量寿经》这一品,这会集本里说,「本品开口便道曰:十方世界诸天人民」,你看讲得多清楚,不只娑婆世界,十方所有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的六道众生,诸天人民就是六道众生,「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那三辈统统都是为诸天人民而建的,不是为阿罗汉、辟支佛、菩萨建的,不是为那些,为诸天人民,这里头我们有分。「经中三辈,只是十方之诸天人民,未言菩萨声闻」,菩萨是大乘,声闻是小乘,不是为他们。「故知三辈所指」,三辈是指哪些人?「首在凡夫。但经中亦兼为圣人,如《菩萨往生品》中,十方世界诸菩萨众,当往生者,但说其名,穷劫不尽」。菩萨往生的多,比凡夫多,为什么?菩萨没有怀疑,阿罗汉也没怀疑,他们真的是一心称念,就像海贤老和尚一样,这一句佛号,一切时一切处未曾丢失,没有中断过。我们再看底下一段,所以这一段是明白告诉我们,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是为我们凡夫建立的,我们要感恩。
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O六集) 2016/1/2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1-0306
版权所有:楞严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