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们在参观寺庙的时候,不要踩踏在庙宇的门槛上。那个好比是佛祖和菩萨的肩膀,如果踩在上面是对佛祖和菩萨的大不敬。
2. 忌称呼不当。对寺庙的僧人应尊称为“大师”、“法师”、“师父”,对住持僧应尊称为“长老”、“方丈”、“禅师”。对喇嘛庙中的僧人应尊称“喇嘛”,即“上师”之意。
3. 忌礼节失当。与僧人见面的行礼方式为双手合十,微微低头,或单手竖掌于胸前,头略低,忌用握手、拥抱、摸僧人头部等不当之礼节。
4. 忌谈吐不当。与僧人、道人交谈,不应提及杀戮之辞、婚配之事,以及食用腥荤之言,以免引起僧人反感。
5. 忌行为举止失当。游览寺庙时不可大声喧哗、指点议论、妄加嘲讽或随便乱走,不可乱动寺庙之物,尤忌乱摸乱刻神像。如遇佛事活动,应静立默视或悄然离开。同时也要照看好自己的孩子,以免因孩子无知而做出失礼的事。
6. 在寺庙里忌讳走回头路。比如在万年寺里放养乌龟的池子中间有座长寿桥,走过此桥后就不要原路返回了。
7. 不能用右手摸寺庙里面的东西,因为右手是杀生的手,是不净的。只能用左手。比如在万年寺里面的六牙大白象,摸它的象腿祈福的时候是男的摸左腿女的摸右腿,而且都用自己的左手,顺时针转三圈才能达到祈福的效果。
8. 我们在寺庙拍照的时候不能把自己和佛与菩萨放在一起拍,那样是对佛和菩萨的不尊敬。
9. 拜佛的时候要五体投地。
10. 拜佛之前,应洁净身体。我们在拜佛之前,应当先洗净身体及双手,最好不吃蒜、葱、鱼、肉、酒,及嚼槟榔、吸烟草,口污臭,对佛菩萨祷告是相当不敬的,纵使与人说话,满嘴臭腥味亦是不礼貌的。更何况是拜佛呢!
11. 入寺庙,服装要整洁朴素。女人到寺庙拜佛,千万不可穿迷你裙或露胸露背之衣服,有失礼仪,勿让小孩到佛堂内奔跑嘻戏。
12. 进佛寺,不得由中门入,当从旁门入,依左臂而行。入寺内不踏门槛(门底下隔板),进入佛堂内,不得高视佛面,当即低头即作礼拜,更不得溜达作观赏,东张西望,若要观佛面,应站立于堂外丈远而观之,方合乎礼制。于佛堂内不得大声谈话、喊叫、跑跳,勿随地吐痰或随地擤鼻涕。
13. 勿将寺庙当观光地区。踏进佛寺内为礼拜佛菩萨,消除业障,需心存恭敬虔诚,方得感应,万不可在佛寺内随便大笑或嘻皮笑脸,非但不能消业障,反犯了不敬三宝之罪矣!应保持威仪庄严之相,以示对诸佛菩萨之恭敬,方得感应,若欲笑之,应保持小声,并以袖口掩之。切勿将清净庄严之佛门圣地,当作观光圣地,其因果可大矣!
14. 入佛堂拜佛之前,应将随身物、衣、帽、手提袋放于地上,而后再行顶礼拜佛。千万不可将皮包、衣、帽、手饰随便放置于桌上。佛堂中央,不得站立或礼拜, 佛堂中央位置,是住持礼拜位置,一般人请勿站立或礼拜。
15. 有人礼佛,勿从前面过。合掌空心,十指并拢,朝天,不可倾斜指。
16. 于佛殿内只能右绕,不可左旋,以示正道。大众共修绕佛时,注意转角处,不须住脚问讯,只要向上齐眉即可。
17. 于殿内不可谈世俗言语,更不可大声喧哗。除听经闻法,全体禅坐外,不可坐于殿内,即使讨论佛法,亦不可高声言笑。
18. 于佛殿内,不得支脚、倚壁、靠桌、托颚叉腰站更不可笠杖倚壁而立或涕唾污秽等,坐时不可箕坐。站立时应放掌或合掌站直,以示恭敬。
19. 在大殿内勿打呵欠、吐唾液、放屁等,逼不得已时,应退出殿外。打呵欠时应以袖掩口,吐唾液时用卫生纸包好放于口袋内,勿进进出出影响大众。
20. 三门又称山门,中间叫空门;东侧叫无相门(从门外看就是右边的);西侧叫无作门(从门外看是左边的)。
走哪个门对游客来说没有什么大讲究,而且有的寺院为了管理方便只开中间的门。(也有说法:普通游客,进门只能走右边的那道门,中间那道门叫空门,只有出家人才可以出入的。)进门时,女客先迈右脚,男客先迈左脚,都要注意,一定不能踩在门槛上,而且这步子,需迈得越大越好。)
21. 烧香:一般进到寺院需按寺规上三炷香,拜完要将三炷香按顺序插入香炉,并且严禁擅自燃烧大香,以免伤人并造成环境污染。民俗中的烧香,三炷为自己祈福,六炷为两辈人祈福,九炷为三代人祈福。而十三是一个极致,十三炷香就是功德圆满的高香。
烧香应该是左手拿香,右手拿烛,因为常人用右手杀鸡剖鱼,如果是左撇子的话,则反之。先点燃香,要越旺越好,人们就常说香火旺盛嘛。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握住香,高举过头顶作揖。烧香后再叩头。
上香动作:
①、拜佛时,信众取香三枝,在灯火中点燃,拿在手里,走到拜凳之前;
②、面对佛像,恭敬站立,两手举香;
③、举香时,手如问讯状:两手之食指及中指夹着香脚,两大拇指抵住香脚之尾端;
④、将香平举至眉间,与眉平齐,双目净观佛像庄严,观想与佛相应,眼观鼻,鼻观心;
⑤、将香放下,右手拿香脚,左手插香,两香间距离为五分。
22. 顶礼(及俗语“叩头”):虔诚顶礼十方诸佛菩萨即两膝、两肘及头着地,以头顶敬礼,承接所礼者双足。向佛陀圣像行礼,舒二掌过额、承空,以示接佛足。又称头顶礼敬、头面礼足、头面礼。
版权所有:楞严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