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原文网

佛法要义问答:生气是完全没有意义的行为

发布时间:2024-01-15 01:35:19作者:楞严经原文网
佛法要义问答:生气是完全没有意义的行为

问:当今在中国的多数人,包括我在内,都是无神论者。针对这一点,要如何让无神论者理解慈悲心?

佛教有前生来世及轮回的说法。对于不信仰佛教的人而言,可能无法想像对敌人发慈悲心。作为一个佛教徒来说,慈悲心是非常重要。举一个例子,有位南捷寺的僧人,他在监狱呗关了十八年,出狱后他说:「在监狱时,我最担心的是:生起嗔恨心,而失去对众生的慈悲心。」他生起慈悲心以防止生起嗔恨心,如此一来,他的心就平静了。

佛教有一种「自他交换」的法门,就是承担他人的痛苦,并把自己的安乐回向给他人。

在与科学家们交流也曾谈到过,许多在西藏经历过牢狱磨难的藏人,仍然保持内心的平和,很少有精神分裂的情况。科学家们曾针对这些人进行过测试,其中一些人虽然经历了难以想像的折磨,但心理非常稳定。也许这跟佛教的修练有关。

生气不但对解决问题本身起不了任何作用,反而使自己情绪不好,身体不适。这种思考方式是可以学习获得的,没有宗教信仰的人也能获得这种能力。

问:对于无法持续精进的情况,应该以何种方式对治?

如同《三主要道》说:「暇满难得寿不留,修习能断今世欲,业果不爽轮回苦,数思能断来世欲。」 要思惟暇满义大、暇满难得,再加上思惟无常等。我们为什么会懈怠?其实就是,对于某些佛法,一开始我们有点兴趣,想要去修行,但是过一阵子,我们那种心就退失了。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我们有四种颠倒执着——执不净为净,执痛苦为快乐,执无常是恒常的法,执着有实有的我。世尊初转四谛法轮时,有说到苦谛的四种行相——无常、苦、空、无我。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