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原文网

刘余莉:人贵知耻

发布时间:2024-08-15 01:40:33作者:楞严经原文网
刘余莉:人贵知耻

“耻” 这个字对人而言太重要了,孟子就曾经提醒我们“耻之于人大矣”。这个“耻”在中国古代写作“恥”,是一个“耳朵”旁加一个“心”字。看到这个字,就是提醒我们什么叫“耻”,就是说我们每当闻听别人说我们的过失,而心生惭愧,表现在外面,就是面红耳赤,所以这个“耻”是心有所惭而产生的一种感受。

在我们前面提到的袁了凡先生的四篇家训之中,对“耻之于人大矣”这句话进行了进一步的发挥。他说:“思古之圣贤,与我同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师,我何以一身瓦裂?耽染尘情,私行不义,谓人不知,傲然无愧,将日沦于禽兽而不自知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让我们想一想古代的圣贤人,比如说孔子、孟子,他们和我们同样是人,他们能够成为百世的师表,到今天还有很多人,不分种族、不分国籍,仍然愿意向他们学习,提起他们都非常的敬重。而我们自己呢?我们自己却是 “一身瓦裂”。这个“瓦裂”指的是什么呢?“瓦裂”就是指破裂的陶制器皿,陶制器皿破碎了,就一文不值了。“耽染尘情”就是指过分地放纵于感官的享受和欲望的满足。“私行不义”,偷偷地做着一些不仁不义的事情。还以为别人都不知道,就这样一天一天地将要堕落为禽兽而不知不觉,相反还妄自尊大,自以为是,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是什么导致了圣贤人与一般人之间的差别?

这个差别就是圣贤人一开始就了解“耻”这个字,他有羞耻心,他对自己的过失能够感觉到惭愧,而一般人却把“耻”这个字忘记了。如果一个人没有了羞耻心,做什么事都无所谓,久而久之他确实就堕落得离禽兽不远了。因此,《礼记》上讲:“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

(摘自《群书治要十讲》)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