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对现实生活的态度
圆融一切是佛教的一大特色。真正的佛弟子首先会是一个奉公守法者,因为如果我们连世法也要毁犯,那又何处立守佛法呢?不仅如此,一个佛弟子还应该报国家恩(佛门有四重恩要报:父母恩、众生恩、国家恩、佛恩),国家无战祸,无自然灾害,有一个利于我们安心生活和修行的大好环境、佛弟子当然要报国家恩了。所以佛教与外道和邪教是有本质区别的,细心者一眼就可以看出这种本质上的区别。 真正的佛弟子一定会以平常心、平和心来面对现实社会,以修行渡人为首要,不会以很尖锐、极端的心态来或行为来面对一切。
无论是精神范畴还是物质范畴,清净、淡泊的佛弟子都不会有什么过份要求,完全的随缘就份,只会以八正道努力积极地修行、生活和工作,不会为暂时的好坏而斤斤计较。
在历史上,佛教从未发起过任何战争,更不会挑起任何争端和冲突,完全可以做到以德报怨。对于恶人恶境,不报复,不以牙还牙,甚致还会牺牲个人安危来终止恶的延续,尽一切可能地救渡众生。佛弟子都非常注重心灵的自我救赎和超越,淡泊而随缘,不会很执著于功名利禄,世俗的好处往往拱手相让给他人。无论在任何情形下,佛弟子都绝不危害他人和国家的利益,更不会对异教徒和不信佛教的民众采取极端手段。佛弟子包容一切,是彻底的爱与慈悲的播撒者。如果真有地狱、有火坑,佛弟子一定自己先入,把好的机会留给别人,绝不会破坏现实生活,更不会有异于常态的言行,是幸福、祥和、吉利和清净氛围的谛造者。
另外,世俗所推崇的孝道同样也是佛弟子最应该尽的本份。在佛门看来,父母的生养之恩是我们粉身碎骨也难以报答的,因为若没有父母这一个殊胜的助缘,我们就难以投胎报得这个人身。象地藏菩萨生生世世都爱示现成孝女救渡自己的母亲,使母亲因信仰佛法而得以智慧解脱,这在佛门看来就叫做大孝了。那么,我们由小我推及大我,由自己的父母推及天下所有的父母,我们就应该明白,佛弟子不仅要报父母恩,还要报众生恩。生命既然无有终始,是生生世世的轮回,那任何众生,生生世世都可能是我们的父母和亲人。所以仅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什么样的众生我们都不可以区别对待。
释迦牟尼证道后第一句话即是:“奇哉,奇哉,原来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皆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可见,不善待和恭敬众生,则悖于佛性。众生、心、佛三无差别,一切众生自性本来是佛,我们发心来修行就是为了要归回于真如实相,那我们就不应该有人、我的差别。障碍再大的众生,哪怕魔鬼的佛性,其本有的智慧德相,都同众生与诸佛没有分别,我们若以其暂有的魔障,或不同众生因果报不同所感召的相状而区别对待,便是著相,这种大执著是永远证不到菩提的。因此,佛弟子在修行和生活当中,还应该尽量克服这种著相和差别心。所谓业障大的人则更不必灰心了,业障不过只是一种暂时现象罢了,既然诸行无常,只要我们坚持如法修行,肯定就会不断地减少障碍,自然就会与善法及诸佛菩萨相对应。
总之,我们应以八正道和《普贤行愿品》为现实生活及修行的总纲领,此应为一切修大乘佛学之人必修的课程,因为一切诸佛菩萨均由此出……诚如《普贤行愿品》中所说:十方刹海所有众生。种种差别。所谓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或有依于地水火风而生住者。或有依空及诸卉术而生住者。种种生类。种种色身。种种形状。种种相貌。种种寿量。种种族类。种种名号。种种心性。种种知见。种种欲乐。种种意行。种种威仪。种种衣服。种种饮食。处于种种村营聚落城邑宫殿乃至一切天龙八部人非人等。无足二足四足多足。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如是等类。我皆于彼随顺而转。种种承事。种种供养。如敬父母。如奉师长。及阿罗汉。乃至如来。等无有异。于诸病苦。为作良医。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暗夜中。为作光明。于贫穷者。令得伏藏。菩萨如是平等饶益一切众生。何以故。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何以故。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
版权所有:楞严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