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原文网

念佛切要

发布时间:2023-06-16 17:45:45作者:楞严经原文网

  憨山大师示念佛切要----憨山大师法语

  憨山大师示念佛切要(在云栖为闻子将子与母氏说)曰。念佛求生净土一门。元是要了生死大事。故云念佛了生死。今人发心。因要了生死。方才肯念佛。只说佛可以了生死。若不知生死根株。毕竟向何处了。若念佛的心断不得生死根株。如何了得生死。如何是生死根株。古人云。业不重不生娑婆。爱不断不生净土。是知爱根乃生死之根株。以一切众生受生死之苦。皆爱欲之故也。推此爱根。不是今生有的。也不是一二三四生有的。乃自从无始最初。有生死以来。生生世世。舍身受身。皆是爱欲流转。直至今日。翻思从前。何曾有一念暂离此爱根耶。如此爱根种子。积劫深重。

  故生死无穷。今日方才发心念佛。只望空求生西方。连爱是生死之根的名字也不知。何曾有一念断着。既不知生死之根。则念佛一边念。生死根只听长。如此念佛。与生死两不相关。这等任你如何念。念到临命终时。只见生死爱根现前。那时方知念佛不得力。却怨念佛无灵验。悔之迟矣。故劝今念佛的人。先要知爱是生死根本。而今念佛。念念要断这爱根。即日用现前。在家念佛。眼中见的儿女子孙家缘财产。无一件不是爱的。则无一事无一时不是生死活计。如全身在火炕中一般。不知正念佛时。心中爱根。未曾一念放得。不直如正念佛时。只说念不切。不知爱是主宰。念佛是皮面。如此佛只听念。爱只听长。且如儿女之情现前时。回光看看这一声佛。果然敌得这爱么。果然断得这爱么。若断不得这爱。如何了得生死。以爱缘多生习熟。念佛才发心。甚生□。又不切实。因此不得力。若目前爱境主张不得。则临命终时毕竟主张不得。故劝念佛人。第一要知为生死心切。要断生死心切。要在生死根株上念念斩断。则念念是了生死之时也。何必待到腊月三十日。方才了得。晚之晚矣。所谓目前都是生死事。目前了得生死空。如此念念真切。刀刀见血。这般用心。若不出生死。则诸佛堕妄语矣。故在家出家。但知生死心。便是出生死时节也。岂更别有妙法哉。

\

  示西印净公专修净土曰。世人但知祖师门下。以悟为上。悟心本意。要出生死耳。念佛岂不是出生死法耶。参禅者多未必出。而念佛者出生死无疑。所以然者。参禅要离想。念佛专在想。以众生久沈妄想。离之实难。若即染想而变净想。是以毒攻毒。博换之法耳。故参究难悟。念佛易成。若果为生死心切。以参究心念佛。又何患一生不了生死乎。惟此净土法门。世人以权目之。殊不知最是真实法门。但在人之念佛心切不切。志决不决耳。若为生死心。如救头然。志要一生取办。譬若人患必死之症。有人觅还丹(喻参禅)可救。一人授以海上单方。(喻念佛)足以起死回生。只在病者有决定心。信此可服。更不必待觅还丹。只服此单方。顿令通身汗出。绝后方苏。是时始知其妙耳。勉矣行之。决不相赚。

  示修净土法门曰。佛说修行出生死法。方便多门。惟有念佛求生净土。最为切要。经云。心净则佛土自净。故娑婆秽土。乃恶业所感。众苦充满。西方极乐。乃净业所感。故但受诸乐。惟今修行净业。必以净心为本。要净自心。第一先要戒根清净。以身三口四意三。此十恶业。乃三途苦因。今持戒之要。先须三业清净。则心自净。若身不杀、不盗、不淫。则身业清净。口不妄言、绮语、两舌、恶口。则口业清净。意不贪、不嗔、不痴。则意业清净。如此十恶永断。三业冰清。是为净心之要。于此清净心中。厌娑婆苦。发愿往生。以立念佛正行。然念佛必要为生死心切。先断外缘。单提一念。以一句阿弥陀佛为命根。念念不忘。心心不断。二六时中。行住坐卧。拈匙举箸。折旋俯仰。动静闲忙。于一切时。不愚不昧。并无异缘。如此用心。久久纯熟。乃至梦中亦不忘失。寤寐一如。则功夫绵密。打成一片。是为得力时也。若念至一心不乱。则临命终时。净土境界现前。自然不被生死拘留。感阿弥陀佛放光接引。必定往生之验也。然一生专念。固是正行。资以观想。更见稳密。佛为韦提希说十六妙观。故得一生取办。今观经现在。任自志愿。于十六观中。随取一观。或单观佛及菩萨妙相。或观净土境界。如弥陀经说莲花宝地等。随意观想。若观想分明。则二六时中。现前如在净土。坐卧经行。开眼闭眼。如在目前。若此观想成就。则临命终时。一念顿生。所谓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此唯心净土之妙指也。若行人如此用心。精持戒行。则六根清净。永断恶业烦恼。则心地清净。观念相继。则妙行成就。净土真因。无外此者。若但口说念佛求生净土。而净戒不持。烦恼不断。心地污秽。佛说是人永不成就。是故行人第一要持戒为基本。发愿为助行。念佛观想为正行。如是修行。若不往生。则佛堕妄语矣。

  示净心居士曰。修行第一要为生死心切。生死心不切。如何敢云念佛成片。且众生无量劫来。念念妄想。情根固蔽。日用未尝返省。今欲以虚浮信心。断多劫生死。所谓滴水焉能救积薪之火。岂有是理哉。若当人果为生死心切。念念如救头然。只恐一失人身。百劫难复。要将此一声佛咬定。定要敌过妄想。一切处。念念现前。不被妄想牵缠遮障。如此下苦功夫。久久纯熟。自然相应。如此不求成片而自成一片矣。此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告诉不得他人。全在自己着力。若但将念佛做皮面。驴年无受用时。

  示盛莲生曰。圆觉经云。我今此身。四大合成。当观身中。坚硬归地。润湿归水。暖气归火。动转归风。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如此谛观。此心久久纯熟。身相忽空。种种烦恼。皆从妄想颠倒而生。本来不有。当烦恼时。近观此心。妄想从何处生。追到本无生处。则妄想不生。妄想不生。则念顿空。身心忽空。则一切烦恼。当下消灭。应念即入清凉极乐国矣。此观吃紧。乃脱苦之妙药。然初心观未易成就。但将阿弥陀佛。审实话头。切切不忘。若妄想起时。提起话头一□。则妄想自灭。以寻常无有正念。故专逐妄想流转。攀缘不停。以滋苦耳。一切诸法。皆自心生。若不观心而求脱苦之路。犹却步而求前也。

  示慧镜心禅人曰。吾说佛法。以一心为宗。无论百千法门。无非了悟一心之行。其最要者。惟参禅念佛而己。参禅乃此方诸祖。创立悟心之法。其念佛一门。乃吾佛开示三贤菩萨。总以念佛为成佛之要。而末法妄人。乃敢谤念佛为劣行。是缺多闻。不知佛意。妄生分别耳。若约唯心净土。则心净土净。故参禅未悟之时也。非念佛无以净自心。然心净即悟心也。菩萨既悟。而不舍念佛。是则非念佛无以成正觉。安知诸祖不以念佛而悟心耶。若念佛念到一心不乱。烦恼消除。了明自心。即名为悟。如此则念佛即是参禅。参禅乃生净土。此是古今未决之疑。此说破尽。而禅净分别之见。以此全消。若舍此别生妄议。皆是魔说。非佛法也。

  示优婆塞结念佛社曰。惟吾佛出世。说法利生。四众人等。各皆得度。随机教化。各有方便。普令教益。是故法有千差。源无二致。然以佛性而观众生。则无一生而不可度。以自心而观佛性。则无一人而不可修。但众生自迷而不知。又无善知识开导。故甘堕沉沦。枉受辛苦耳。余蒙遣雷阳。复来五羊。有善士某某辈十余人作礼。愿乞教授优婆塞五戒法。余欣然应请。即为羯磨。自是归心日诚。听法弥笃。余哀其未悟。愍其不达造修自度功夫。因授以念佛三昧。教以专心净业。痛厌苦缘。归向极乐。月会一期。立有规制。以三时称名礼诵忏悔为行。欲令信心日诚。罪障日消。必以往生为愿。果能此道。虽在尘劳。可谓生不虚生。死不浪死。岂非真实功行哉。然佛者觉也。即众生之佛性。以迷之而为众生。悟之即名为佛。今所念之佛。即自性弥陀。所求净土。即唯心极乐。诸人苟能念念不忘。心心弥陀出现。步步极乐家乡。所以道心净则土亦净。心秽则土亦秽。一念恶心起。刀林剑树枞然。一念善心生。宝地华池宛尔。由是观之。天堂地狱。又岂外于此心哉。诸善男子。各谛思维。应当痛念生死事大。无常迅速。一失人身。万劫难复。况日月如流。时不可待。倘负此缘。当面错过。大限临头。悔之何及。各宜努力。珍重珍重。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