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佛教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直到隋唐形成三大主流,就是儒佛道三家。儒道是中国本土文化的产物,而佛教则是从域外引进的,与本土文化很好地结合,成为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部分。本文作者楼宇烈认为宗教与迷信不能画等号,人是可以掌握和改变自己命运的。)
宗教与迷信不能画等号
儒家文化虽然在中国历史上地位崇高,但在中国走向近现代化的过程中一直遭到激烈批判。而且,儒家文化缺乏载体传承,重新弘扬可能困难重重。道家对现实生活的关怀可能少一点,重视养生的成分比较多,不太主张同环境抗争。而佛教文化要建设人间净土,有广大的群众基础。
为什么过去很多人认为佛教是迷信?实际上是因为我们接受的这个宗教概念来自西方,也就是欧洲人在启蒙运动时对中世纪宗教的描述和概括,认为宗教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对至高无上的神的信仰;二是追求彼岸世界,超越现实世界;三是非理性的、反科学的。近现代一些思想家就是以这样的标准看待宗教,实际上中国文化中到底有没有宗教,争论一直非常激烈,大部分人认为中国历史文化中没有宗教,也没有对神的信仰。中国人经常谈及的儒道佛三教,通常我们理解这个教不是;宗教,而是;教化的意思。
佛教主张积极超越自我
许多人认为佛教很消极,这是完全不对的。其实佛教的真意是告诉我们要超越自己,要学会在今生造新的善因,结新的善果,这正是改变人命运的好办法。佛教中常讲;自作自受和;自性自度,就是说因和果都是自己造成的,出了恶果也必须自己负责,依靠自己的智慧和毅力解决问题。这么来看,佛教宣扬的正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很多宗教都是膜拜神灵,而佛教倡导自立,强调人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智慧和毅力来超越生死、超越自我。这么说是有依据的,因为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并非宣扬神灵主宰一切。现在很多人以为拜佛像就能带来好运,这是不符合佛教根本教义和精神的。释迦牟尼提出事情都有因有果,但因果关系不是外在的,是每一个生命体自己的行为言论种下的因所结的果,这就是;业和;报的关系。从这个角度看,佛教认为人是可以掌握和改变自己命运的。
版权所有:楞严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