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原文网

善调其心,缓急适中,是为真精进

发布时间:2024-09-24 01:38:00作者:楞严经原文网
善调其心,缓急适中,是为真精进

----摘自衍慈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的智慧》

「沙门夜诵迦叶佛遗教经,其声悲紧,思悔欲退。佛问之曰:汝昔在家,曾为何业?对曰;爱弹琴。佛言:弦缓如何?对曰:不鸣矣,弦急如何?对曰:声绝矣。急缓得中如何?对曰:诸音普矣。佛言:沙门学道亦然,心若调适,道可得矣。于道若暴,暴即身疲。其身若疲,意即生恼。意若生恼,行即退矣。其行既退,罪必加矣。但清净安乐,道不失矣。」

上章说破魔障之道,在勤修三无漏学,怕行者得闻精进二字,操之过急,身心紧张,成为压力,生反效果,就是退却之心。所以在这一章,佛陀以琴弦为喻,说明修行要不着二边,取其中道。

事情缘于有一沙门,「夜诵迦叶佛遗教经,其声悲紧」。迦叶佛,在第三十一章已提过,是过去七佛的第六位,也是释迦牟尼佛前世之师。遗教是佛最后的咐嘱,目的是要把佛陀的智慧与教导,圆满人生的精神留下来,勿使忘失。所说的比丘非常精进用功,不分昼夜,背诵迦叶佛遗教经,从他诵经的音声,流露着一种非常悲痛紧迫之情愫,令人「思悔欲退」,因为过分急进,欲速则不达,产生悔意,觉得佛道长远,修行难成,心生烦恼,起退却心。时有听闻,初发心出家容易,大殿柱也被视为佛;能发久远心者难,时间长了,佛都变成大殿柱。佛陀听到比丘诵经的声音这么悲切,有急进之患,于是透过一连串之问答,用琴弦来显示修行之中道。

「佛问之曰:汝昔在家,曾为何业?对曰;爱弹琴。佛言:弦缓如何?对曰:不鸣矣,弦急如何?对曰:声绝矣。急缓得中如何?对曰:诸音普矣。」

佛首先问:「你以前在家从事什么工作?」

比丘答道:「喜欢弹琴。」(喻响往修行。)

佛又问:「你懂得弹琴,琴弦太松,会怎样?」

比丘答:「琴发不出声了。

」(比喻懈怠,如何修行!)

佛再问:「弦若太紧,怎样呢?」

比丘答:「也没有声音,拉琴时弦就会断掉。」(比喻过分急进,也不能修成功。)

最后佛问:「不松不紧又如何?」

比丘回答:「这样弹出来的琴音悦耳动听,可以普及大众,令人回味无穷。」(待续)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