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咬伤屠夫,救下案上公猪。现在依稀记得网友们疯狂地跟帖:‘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母猪救夫情’,‘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猪’”。11日,记者在红网论坛注意到,一位名叫“灌水跑题”的热心网友总结遴选出了《2007感动中国年度十大动物》,并逐个进行点评,致以颁奖辞,其中福建“疯狂的母猪”感动指数最高,重庆“英雄母亲”花花(狗妈妈)也位列其中。
资料图:母猪事后一直被关在猪圈里
1.疯狂的母猪
感动指数:★★★★★★
感动印象:母猪咬伤屠夫,救下案上公猪,还依稀记得网友们疯狂地跟帖:“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母猪救夫情!”“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猪。”“千呼万唤猪出来,犹抱屠夫去拼命。”“猪若有情猪易老,人间真情是沧桑!”这些描述,真是“脍炙人口”啊!
镜头回放:今年情人节(2007年2月14日)那天,福建三明沙县一头母猪飞奔撞伤屠夫谢老汉,救下已在案板上待宰的公猪。谢老汉将母猪主人告上法庭,要求其承担该母猪撞伤自己所花费的医药费。近日经法院调解,母猪主人赔偿了谢老汉800多元的医疗费。(3月30日《东南快报》)
颁奖辞:但使龙城母猪在,不教屠夫度阴山。
资料图:“英雄母亲”花花
2.“英雄母亲”花花
感动指数:★★★★
感动印象:患难时刻见母性,伟大的母性,在急流汹涌的江水中得到了体现,4幼崽被困洪水中央,狗妈妈每天渡长江喂奶,“英雄母亲”花花的光荣名号不胫而走。
镜头回放:2007年7月中旬,一场暴雨袭击重庆,长江江水猛涨,一只名叫花花的流浪狗花花每天在岸上搜寻食物。吃饱以后,顶着湍急的洪水,游一公里赶到一个已经被洪水淹没大半的孤岛上,给刚出生的四个狗宝宝喂奶。在热心市民的帮助下,四个狗宝宝承受住了洪水袭击、失踪等考验。(8月1日《重庆晚报》)
颁奖辞:英雄母亲,楷模啊!
3.拉轮椅老人上街买卖香肠的小狗
感动指数:★★★
感动印象:小狗拉轮椅老人上街买卖香肠,每天守9小时。
镜头回放:山西一名轮椅老人养了一条“巴狗”,每天由小狗拉着他上街卖烤肠或糖葫芦。而且“巴狗”从来不在老人摆摊的地方随地大小便。(10月29日《山西晚报》)
颁奖辞:不离不弃,为爱而生。
视频截图:叫“一饼”的狗
4.坚强求生的断腿小狗
感动指数:★★
感动印象:是求生的本能,还是顽强不屈的精神?争议被感动所覆盖,小狗“一饼”被汽车压断了双腿,但它依然坚强地用剩余的两条腿走路,并寻找食物,让人记忆犹新。
断腿小狗坚强求生
镜头回放:小狗“一饼”被汽车压断了双腿,但它依然坚强地用剩余的两条腿走路,并寻找食物。不少网友被“一饼”的求生精神所感动,纷纷留言对其鼓励和祝福。(11月26日《扬子晚报》)
颁奖辞:不屈不挠,无论何时,我们都在为他呐喊:加油!
资料图:“万利”在拖地
5.每天帮主人买菜、拖地的“万利”
感动指数:★★★★
感动印象:你见过会买菜会拖地,堪称“家庭保姆”的狗狗吗?在长沙78岁的黄爹爹家里就有这么一只狗。每天一大早主人还没起床它就叼着菜篮子跑去了菜市场,而且不论菜篮子里装的是白菜还是骨头,狗狗“万利”都是任劳任怨,绝不偷吃菜篮子里的食物。
镜头回放:狗主人说,每天自己出去买菜都会带上“万利”。只要黄爹从门后拿出一个菜篮子放在地上,“万利”便会凑过去把篮子轻轻一衔,屁颠屁颠地跟在黄爹爹身后。一个星期之后,“万利”根本不用指点,自己就径直朝菜市场方向跑去。(10月31日《三湘都市报》)
颁奖辞:人与狗和谐共处,如此好狼狗,人生得一只足矣!
资料图:感人一幕 摄/高会鹏
6.遇车祸小狗冒死救同伴
感动指数:★★★★
感动印象:一小狗遭遇车祸,同伴舍命救助,使尽全力想把小狗拖到路的对面。面对一辆辆呼啸而过的车辆,那只狗并没有一点胆怯的样子,反而全身掩护住小狗的身体。一位市民看了后感叹道:“这场面真令人感动呀!动物尚且有如此真挚的感情,又怎不让人感到脸红呢?”
镜头回放:7月24日上午10时许,在商丘市行政服务中心门前看到,在滚滚车流中,一只黄褐色的小狮子狗躺在斑马线南边,另一只同样颜色的狗不停地用两只前爪拨躺在地上的小狗,只见那只狗一会儿低头亲吻小狗,一会儿抬头仰望匆匆而过的人群和车辆,不时发出悲伤的呜鸣。(8月10日红网-商丘日报)
颁奖辞:同志式的关怀,让温暖的爪子将同伴拖出险境。
捉回小老鼠和小猫养在一起养的母猫
7.捉回小老鼠和小猫养在一起养的母猫
感动指数:★★★
感动印象:河北石家庄一单位员工因单位仓库老鼠闹得特别凶,专门带来一只母猫用于捕捉老鼠。3天前,母猫捉回了一只灰色的小老鼠,不但没吃掉它,反而将其和小猫养在一起,单位员工将老鼠捡出扔到门外后,这只母猫竟然很快又将老鼠捉回来,重新放回窝内。
镜头回放:方形的纸箱中有5只尚未满月的小猫,三黄两黑,而在这些小猫中间,果然藏着一只灰色的小老鼠。此时,猫妈妈正慈爱地看着自己的“子女”,而对于这只猫群中的“异类”,猫妈妈显得格外宽容,任凭小老鼠在自己孩子身上爬来爬去,猫妈妈竟然视而不见。
版权所有:楞严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