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财夜叉王,得增长一切众生福德聚令恒受快乐解脱门。】
这一位夜叉菩萨,我想每一位同学、一切众生都非常欢喜他,他是什么人?就是我们世间人讲的财神,财神菩萨,他给众生带来财富。我们看看清凉大师的注解,「集福德因,受快乐果,由身智光,得增长也」,这几句话不多,把他修学重点给我们点出来了,最重要的是「集福德因」。富财夜叉王他所修学的,帮助一切众生的,就是『福德聚』,这一句里头重点就这三个字。什么是「福」,什么是「德」,我们要清楚。菩萨行门总纲领,世尊在一切经论里面,跟我们讲的是六波罗蜜。六波罗蜜里面前五条是福,后一条是德,般若波罗蜜是德、是性德,前五条是修福。如果就前五条来说,前面两条是修福,后面三条是德;前面布施、持戒决定是福报、是修福,忍辱、精进、禅定是德,我们都要辨别清楚。般若波罗蜜纯粹是德,就是性德圆满的流露。由此可知,财神爷帮助我们发财,还是要靠自己修,绝对不是说,他把财富就送给你了,没这么便宜的事情。他也不能够这么作法,决定要懂得怎样去修,怎样修因,你才会获得果报。你要想得财富,你决定要懂得财施,要施财。我们在佛经里面这么多年的学习,稍稍契入一点,对于这些道理、事理我们明白了,深信不疑,依教奉行。
许许多多的同修哪一个不追求富贵?富是财富,贵是地位,在社会上获得崇高的地位,人人都在追求,想尽方法去追求,你能求得到吗?如果我们用一切方法可以求得到,这命运就被推翻了,因果被推翻了,那这东西都是假的了?因果是真理,佛家常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也是属于万法之一,因变成果,因空了;果又变成下一个因,果也空了;因果也是空的。为什么说「因果不空」?因果转变不空,因果相续不空,所以从转变跟相续来说,因果就不空。正因为这个道理,这个事实真相,所以世出世间圣贤才教导我们要修善因。修善因,因果的转变是善的,因果的相续是善的,这就是我们讲的善果,种善因,得善果。
世间人,我们现在看到这个世界上有许多发财的人,拥有亿万财富;这个世间有很多地位很高的人,做到国王、总统,绝对不是他什么本事得来的,不是的。无论用什么手段,佛法讲那是缘,它必须有因,那个缘才能够结成果;他要没有因,缘再殊胜,也结不成果。因是什么?前世修的,前世修的有福德,这一世的缘才会有这样的成就。我们非常相信这个道理,这是世间人所讲的真理。真正明白这个真理,我们就懂得致富之道,取富贵之道我们就明了了。取富贵之道要积德累功,云谷禅师教给了凡居士的,我们在《了凡四训》上看到,教给他取富贵之道,他懂得行善积德,他突破了自己的命运。
人真有命运,「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人要没有大善、大恶,总是按照自己命运去走,起伏不大,所以这个命大致上都算得很准确;虽然它有起伏,起伏幅度不大,距离这条线不太远。如果他有大善、大恶,这起伏就很大了;积大善,这一生的命运就改变了;造大恶,他这一生的福报损耗了,损福折寿。我们在古人笔记里面记载看到,有这种例子,他在命运里面他是宰相的命,因为他作恶,到以后做个县市长,这是讲福折了,福损了;寿命,本来有七、八十岁的寿命,五、六十岁就死了,寿命减短了;这个事情我们能相信。如果是积德修善,他的福报会提升。像了凡先生,孔先生给他算命,他没有功名,功名在现在讲就是学位,他命里头没有最高的学位,那时候最高学位是进士;他自己努力修善,他中了进士。所以进士是命中没有的,他得到了。孔先生给他算命,他命里没有儿子,以后他有两个好儿子;孔先生给他算命,寿命只有五十三岁,他活到七十多岁;这些都是这一生当中修来的,不是前生的。由此可知,命运肯定有,命运是自己造的,命运自己可以改变。
圣贤的教育没有别的,就是教我们改造命运而已。改造命运里面,头一个就是要修布施。布施是什么?布施的精神我们要懂得,损己利人,决定不可以做损人利己。做损人利己,那你就是背道而驰,自己的福报折掉了,寿命也折了,打折扣了,这是绝大的错误。世出世间的圣贤都是这样教导我们,哪里会错?所以我们一生只知道帮助社会、帮助众生,绝对不要想自己,这是你真正修福、修慧,福慧双修,果报不可思议。你不希求果报,果报无比的殊胜。有希求果报这个念头,你所修学的全是福德,你能够称心如意,能够满足你的愿望,但是要晓得是福德;不求果报,那就变成功德。功德里头有福德,福德里头没有功德,这个要辨别清楚。不求殊胜,一切能放得下,就得大自在。样样都放下,世出世法一样都不要计较,我们就得大自在。生死自在,你想想还有什么不自在的?
财布施,只要看到别人有需要的,我们尽心尽力帮助他,不要有丝毫不善的念头夹杂在其中,这一点很重要。什么是不善的念头?自私自利的念头。我常常跟同学们讲,我们要把这个连根拔除,我们无论修学哪个法门,功夫就会得力。功夫不得力,就是夹杂这些东西。觉明妙行菩萨教导我们,「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最重要的就是要知道不夹杂。不夹杂什么?不夹杂自私自利。诸佛菩萨,经上常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他不夹杂。不但无相,还说「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念头都没有。无四相是不执着,无四见是不分别,分别的念头都没有了。我们今天六根对六尘境界还有分别,有分别就是有四见,有执着就是有四相。有四相,佛尚且说,那不是菩萨;有四见,那就更不必说了。什么叫菩萨?菩萨是真正觉悟的人;换句话说,真正明白事理的人,这个人叫菩萨。真正明白,绝不夹杂。
处事待人用什么心?我们常讲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这就是佛在经上常说的「大菩提心」。「菩提」不好懂,我这样写出来,大家好懂。菩提心的内容就是这五条,具足这五条,你就发菩提心了。真诚,决定没有虚伪;什么叫虚伪?妄念是虚伪。大乘经上常讲「真心离念」,那个「念」是妄念。菩提心的体,诸位都知道,是至诚心,《观无量寿佛经》上佛说的。什么叫至诚心?古德的解释,「一念不生是谓诚」。由此可知道,真心叫离念,有一个念头,心就不诚。可是《金刚经》上跟我们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那个诚,一念不生就是「应无所住」。一念不生,这是真诚,菩提心的体现前了。可是后头又加一句,「而生其心」,这怎么讲法?「而生其心」,生这个心是利益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不是利益自己,这叫生心。生心无住,无住生心,生心跟无住是一桩事情。所以说决不生自私自利的心,不生这个心,要生利益一切众生的心,这就是大慈大悲,没有条件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佛家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要晓得慈悲是从真诚里头流露出来的。
清净则不染着;平等则不分别,没有高下;正觉则不迷,决定不被外面境界诱惑,这是正觉。用这种心来积德、来修善,成就的果报是无上菩提,究竟涅槃,如来果地上圆满的智慧德能。这是佛教给我们的,我们一定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去落实,决定不能把佛陀的教诲变成个空洞的口号,那有什么用处?佛的大智、大德、大能表现在哪里?表现在我们作学生的身上。我们学佛是佛陀的代表、是佛陀的形相,所以自己要常常检点反省,我们学佛学得像不像?每天展开经卷读诵经典,无非是检点自己的心行,起心动念、所作所为跟经上讲的一样不一样?不一样,赶快修正过来,这叫修行。
我们没有明心见性,见思、尘沙、无明没有断,只有依靠经典。经典里面所讲的道理方法,是已经断了见思、尘沙、无明这些人表现的心行,所以这个可以给我们做标准,我们依照这个方法修学,这才不会错。标准讲到最粗、最明显的是五戒十善,五戒十善从事上去做,这是福报;与理相应,那就是功德。总需要懂得,知道修福,知道积德;「聚」,是多。天天修福,天天行善,而不着修福行善之相,这就是德,把福报变成福德了。「聚」是累积,天天在干。财神菩萨天天给我们做模范、做榜样,这就能做到「增长一切众生福德聚」。他在这里教我们,帮助我们,让我们了解这些事实真相。
文章恭录自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三0二卷)
版权所有:楞严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