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没有老和尚和小和尚,没有香案,也没有菩萨…… 一座没有佛像、没有僧人的历史佛寺。一座和长城、故宫、莫高窟、布达拉宫一起,1961年入选了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
” 这就是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保国寺在宣传片《千年传奇保国寺》中的一个片段……2018年,宁波市古建筑博物馆全年接待人数为22.39万人次,旅游收入为328.53万元。今年1-6月接待人数12.91万人次,与2018年同比增长7.04%, 旅游收入174.17万元,与2018年同期相比略有上升;该博物馆是一家集展示、教育、收藏、科研、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专题性博物馆,占地面积25.45万平方米,其中古建筑群占地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
“2016年保国寺被确认为‘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在缜密、审慎地守望好这座千年遗存的前提下,以科技监测体系完备为核心,以‘海丝’申遗为契机,讲好东方历史建筑文化内涵的‘匠心·匠意’故事,探索‘遗产+教育+休闲’模式下历史基因传承、文旅资源融合的发展新路径。”宁波市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党支部书记、副馆长徐学敏于近日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如是说,目前,我们正积极抓住文旅融合机遇,努力将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打造成为面向世界的“东方木结构建筑文化遗产圣地”。
千年古寺重现世间
古建四大未解之谜
1954年暑假,中国建筑研究室的三位学生——戚德耀和同学窦学智、方长源组成实习小组,调查杭州、绍兴、宁波一带的民居及古建筑。7月30日,他们抵达慈城。听说离城5公里的山坳里,有座规模很大的古刹,其中大殿为宋代所建的“无梁殿”,于是欣喜地赶赴过去探查,三位年轻人的到访让千年古寺得以重现世间。
徐学敏说,保国寺古建筑群内拥有唐、宋、明、清和民国等多个时期的建筑单体,其中建于1013年的北宋大殿是中国南方现存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纯木构建筑,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大殿全部结构不用一枚铁钉,全凭精确的榫卯使斗拱巧妙衔接,将建筑物的构件牢固地结合在一起,承托起整个殿堂屋顶50余吨的重量。在民间,大殿还有更为神奇的地方,那就是留存至今的四大未解之谜——“鸟不栖,虫不入,蜘蛛不结网,梁上无灰尘”。
“为了更好地承重,大殿里的柱子,尤其是前内柱,都不是笔直的,而是与地面保持一定角度,由四周向中心倾斜。这些柱子的外观形状如同南瓜,因而被称为瓜棱柱。”徐学敏说,这是由木材拼合包镶形成的。一根大木头外面包上8根小木头,或者4根大木头包镶四段拼合木,作用便能等同于整柱,真正做到小材大用,经济省料。
徐学敏告诉记者,早在10多年前,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就已经探索对文物建筑安装预防性保护的监测系统和数字化信息系统。对大殿内各角落的温度、湿度、结构的变形与倾斜、沉降等,进行24小时的监测;对大殿的每一组构件都将有数字“身份证”,通过三维技术把保国寺大殿的所有构件进行虚拟的拆分——从屋顶到台基,把大殿拆分成400多组构件,每一组构件生成一个“身份证”,里面包含名称、现状照片、监测数据等,这些“身份证”,被集成在一个平台上,成为一个综合性的木构信息数据库。
古建匠心木作文创
原创卡通形象IP 火
2017年4月27日,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会开展,保国寺展出了以北宋大殿、大殿斗拱组为基础开发了木制拼搭模型,以清代天王殿窗格、北宋大殿天花装饰为基础开发了精品木制书签,以乳栿为素材开发的红木镇纸等产品。宁波市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此次以“古建筑”、“匠心·木作”及“卡通形象IP”为展览主题,共展出文创产品40余种。
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于2017年开始策划这两款卡通形象。“原创IP“阿符”与“鲁小班”首次正式亮相。憨厚可爱的“阿符”。该形象是以北宋大殿为原型衍生出的拟人形象。“鲁小班”形象则来源于木匠祖师鲁班,手拿木工工具的鲁小班是宋代参与修建北宋大殿的一员,也是工匠精神的化身。通过阿符的“说明书”以第一人称视角介绍了北宋大殿千年的历史,虫不蛀、鸟不入的特点及周边的自然环境等。
徐学敏说,2018年,围绕“国际古迹遗址日”、“国际博物馆”、“文化与自然遗产日”,以及民俗节庆(假日)、主题日组织体验、演出、讲座、竞赛等各类文化普惠活动40余(场)次。举办《五色妆銮——营造法式彩画作/屋面制度特展》《匠心筑梦——东阳明清木雕展》《中国近现代家具系列展》《宁波帮与建筑文化遗产》等临特展9项。
9月12日,宁波市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拟与日本公益财团法人竹中大工道具馆将联合举办“哲匠之手——中日建筑交流两千年的技艺”特别展览。徐学敏向记者透露,本次展览将引进展品83件。在9月12日上午及9月13日上午将分别举行两场木作技艺展演,邀请日本著名工匠阿保昭则进行实演,并邀请出席开幕式的中方人员及现场观众进行实际操作体验。
创建学生研学基地
探索文旅融合发展
据统计,宁波保国寺博物馆2015-2018年在课程、教具研发和活动组织等方面支出已累计达80万余元,累计服务青少年12万余人次,探索架构“博物馆+学校/社会培训组织”“博物馆+专题研学”“博物馆+线性文化遗产”的多元化青少年实践教育资源体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逐年递增。
徐学敏说,我馆每年开展以“古建匠意”“思创营造”“亲近自然”等主题的的研学文旅季、寻访研习营等各类社会教育活动。在青少年教育实践工作中不断探索“文旅+教育”新模式下的创新融合之道。
据了解,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不仅是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的建筑学院教学研究基地,也是首批市级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示范性资源基地,多项课程获评历年省、市“十佳”。2018年更被国家教育部评定为 “2018年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并获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博物馆青少年课程全国百佳课程”,成功跻身全国研学实践教育第一梯队。
据介绍,该博物馆创建各类教学场地打造不同体验平台。在推进场馆建设过程中,基地发挥2万余平米的古建筑群优势,打造多个具有古建特色的室内课堂,创设了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匠·木构建筑文化体验教室;充分利用28.8公顷的自然森林资源,建设了野生动植物户外实践教学场地。
“探索合作联办等多元运行机制,在宁波市青少年绿色学校建成建筑面积200余平方米的匠·木构建筑文化教学体验馆,实现多方联动共建共享的发展模式。”徐学敏说,研发课程内容和配备学生教学用具,如各类各式教材、宣传教育片、教具产品等,原创动漫片《千年传奇保国寺》获宁波市优秀宣传片,自主研发的——保国寺大殿、斗拱模型经获国家知识产权认证。
“近年来,多位专家参访保国寺后,对周围环境形成的天然缓冲区印象非常深刻,盛赞其遗产价值不仅体现在其文物价值本身,更体现在其与周边历史环境风貌完整性的融合上。”徐学敏表示,如今,参观游客春天去保国寺采青品茶,初夏采摘杨梅,金秋赏桂闻香,冬季踏雪寻梅,已是赏心乐事之一;而与北山游步道、荪湖的连接,让宁波市民多了个运动健身的场所。目前“保国寺荪湖旅游度假区”正式获批,已经成为宁波市第七处省级旅游度假区,宁波城北的自然人文旅游区域逐渐成型。
(原标题《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径 打造面向世界的 “东方木结构建筑文化遗产圣地”》。编辑 吴盈秋)
版权所有:楞严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