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原文网

从“闲人”到“忙人” 当代佛教的社会服务及僧人的角色转换

发布时间:2022-11-02 14:43:37作者:楞严经原文网

  从“闲人”到“忙人” 当代佛教的社会服务及僧人的角色转换

  陈坚

  编者按:2011年10月18日,上海玉佛寺觉群文化周在上海玉佛禅寺隆重举行。山东大学佛教研究中心陈坚在会上发表题为《从“闲人”到“忙人” 当代佛教的社会服务及僧人的角色转换》的论文,他从五个方面介绍了当代佛教的社会服务,和僧人角色的转换情况,僧人“闲”为自己修行,“忙”为利众生。佛教本身并不仅仅只是讲个人的“了生脱死”,是完全可以参与社会服务的。论文摘要如下:

  一、中国古代僧人之“闲”

  我们读《阿含经》就知道,佛实际上是个“大忙人”,他在菩提树下悟道以后,就像孔子那样席不暇暖,周游各地,讲经说法,教化众生,一直忙到圆寂为止,真可谓是“春蚕到死丝方尽”,“死”在了工作岗位上。

  不过,斗转星移佛到了东土大唐,有一天,临济义玄禅师(?—867)“与王常侍到僧堂,王问:‘这一堂僧还看经么?’师曰:‘不看经。’曰:‘还习禅么?’师曰:‘不习禅。’曰:‘既不看经,又不习禅,毕竟作个什么?’师曰:‘揔(古同“总”)教伊成佛作祖去。’”僧人在寺院里“既不看经,又不习禅”,那在干什么呢?上网?那时没网可上;看电视?电视同样也没有;出坡劳动?也没说出坡劳动呀?也不可能总在出坡劳动呀?那他们“毕竟作个什么”?不作什么,就是在寺里闲着,闲着就能“成佛作祖去”,那怎么个“闲”法呢?且看:

  闲居无事可评论,

  一炷清香自得闻;

  睡起有茶饥有饭,

  行看流水坐看云。

  这样的“闲僧”并非是令我们讨厌的社会闲杂人员,因为他们不象后者那样占用、浪费甚至抢夺社会资源而与我们构成一种竞争,他们在利用最低限度的社会资源的情况下向我们展示了一种美感,也就是他们对于自然的审美观照以及藉由这种审美观照而显露出来自我真性,也就是禅宗所谓的“自性”。

  二、现代社会“闲”的失落

  在古代,不但僧人“闲”,而且一般人也都比较“闲”,这与当时“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农业社会有关。“现代都市人,每日行色匆匆,步履匆忙,穿行于钢筋水泥丛林间,仿佛自己是全世界最忙的那个人。朋友见了面,一张口就大倒苦水。太忙,没有时间……很多人都是矛盾的综合体,“现代社会的最大特征就是忙——忙、盲、芒,成了今天的众生相”,真是怎一个“忙”字了得!

  如对于故宫近来不小心遭损坏的国家一级文物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忙”的人关心它值多少钱,而“闲”的人则探讨它的文化内涵,并如是说:“我若是故宫,现在就把破盘子拿出来展出,做一场大规模的宋瓷普及,给人民好好讲讲什么是‘汝官哥钧定’,什么是‘雨过天晴云破处’,什么是‘金丝铁线’。如果拥有故宫的人民一说起文物只想到拍卖会和钱,只会为生肖铜首哭天抢地,而不是历史传承与文化滋养,这只破盘子有什么价值?故宫又有什么价值?”可是,现在大家都这么“忙”,谁有“闲”心来听你讲那个“破盘子”的历史传承与文化滋养,爽快些,赶快告诉我它究竟值多少钱得了——这就是现代被物质和金钱的鞭子抽打得像陀螺一样团团转的“忙”人的根性。

  三、 “闲”还是“忙”:当代中国佛教的抉择

  “常常守住自己的身心,不打那么多妄想,这才是真正修道人”,简单地说,佛教的修行不是为他而“忙”,而是自己身心之“闲”,“闲却身心便是佛”。由于“闲”的佛教在中国有如此深厚的传统和广泛的影响,以至于现在一般的社会舆论都认为和尚的正版形象就是在庙里“青灯古佛”地“闲”着,念念经坐坐禅。要是有个和尚在大街上走,虽说不至于引起围观,但肯定会侧目无数,回头率很高,和尚怎么会在街上走啊?好像和尚就不该走路似的,而和尚要是坐飞机、开宝马、打手机、用电脑——那人们就很有可能瞪大眼睛惊讶:“哇,和尚也坐飞机啊?和尚也开车啊?”对之说三道四,好像和尚就应该与这些东西绝缘似的。现在和尚既没有犯法也没有犯戒,仅仅只是像世俗人那样“忙”点社会的事,却也遭到了社会的很大“讥嫌”,让和尚很无奈,让佛教很受伤。

  有些事情虽不是什么恶事,世人也都在做,但和尚却不能做,他做了便会遭人饥嫌(或忌嫌),这就叫“讥嫌戒”或“息世讥嫌戒”。

  比如网上戏称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是佛教CEO,这就是对其从事少林拳商业化推广的一种讥嫌。对于永信方丈对少林拳的商业化推广(我们暂且不管其背后的政府推手),我曾从佛教“人间佛教”“无畏布施”的角度作过这样的评价:

  站在“人间佛教”的立场上看,对少林拳进行商业化推广实乃“人间佛教”的“无畏布施”,不但无何不可,反而还应该积极提倡,因为,从近几年来的实践来看,永信方丈“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破掉“讥嫌戒”,“无畏布施”,在世界各地推广少林拳法,既传播了佛教,又宣扬了中国文化,可喜可贺,功不可没。

  当代中国佛教要选择“忙”,那么就必须破掉社会上对“忙”的“讥嫌”,这是绝对必须的!这是现代佛教发展的方便,其本身是不能成为目的。

  四、佛教之“忙”:当代佛教的社会服务

  佛教发展的必然趋势——当代僧人要从“闲”走向“忙”,这“忙”乃是指僧人应该在自己修行的同时,也要多多从他人出发,关心和参与社会事务,为社会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五、中国佛教最该做的社会工作

  笔者认为,中国现在最需要的从而也是中国佛教现在最该做的社会工作乃是帮助国人建立自觉的规则意识并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时下中国佛教的社会服务几乎清一色都在强调掏钱做“功德”,这虽然也是必须的,也是需要提倡和坚持的,但如何以佛教的方式推动社会“公德”似乎是当代中国佛教更为重要的社会服务,更值得佛教去做,也更适合佛教去做。

  当代台湾慈济僧团的一些理念可资参考。慈济人提出了适合疗治当代社会的“慈济十戒”,即:1、不杀生。2、不偷盗。3、不邪淫。4、不妄语。5、不饮酒。6、不抽烟,不吸毒、不嚼槟榔。7、不赌博,不投机取巧、不玩股票、六合彩、电动玩具。8、不嗔恚,调和声色、温言软语、孝顺父母。9、不违规,仪容整齐端庄、不奇装异服、遵守交通规则、戴安全帽、系安全带。10、不参与政治活动,不参与示威、抗议、游行。

  六、结语

  佛教本身并不仅仅只是讲个人的“了生脱死”,完全可以参与社会服务的。鉴于现在有些人一见僧人做点服务社会的事,就窃窃私语甚至公之网络,说这是“作秀”,我想“作秀”就“作秀”吧,服务社会之“作秀”总比其他“作秀”要好吧,总比不“作秀”而无所事事好吧。阿弥陀佛!

\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