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胜多闻
在佛教里,人人都知道阿难尊者,是佛陀十大弟子中之多闻第一,因为他是世尊的堂弟,出家以后,随侍佛陀,未曾稍离,因此佛陀讲经,大部份他都亲耳听见。他不但多闻,而且强记,又能依教奉行,得证诸法,难能可贵,故佛曾赞之曰:「我声闻中,第一比丘,知时明物,所至无疑,所忆不忘,多闻广远,堪忍奉上,所谓阿难比丘是。」这该算是名副其实的多闻了。
有一天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的时候,一位比丘,来到佛的地方,向佛陀顶礼问讯,请求开示「多闻」的意义?当时佛说:「谛听!谛听!善思之!当为汝说:比丘当知,若闻色,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是名多闻;如是闻受想行识,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是名多闻比丘,是名如来所说多闻。」时彼比丘,闻佛所说,踊跃欢喜,作礼而去。由此观之,佛法重实践,若能契机,一字半句,受用不尽,已是多闻;若闻而不行,不得法益,纵闻广博,亦不得名之为闻也。
如中国禅宗的第六代祖师,慧能大师,在俗时,是个大孝子,每天担柴上街去卖,得钱奉养母亲。一日路过他人住宅,有人正诵金刚经,六祖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句,顿时心开意解,大澈大悟,成为中国佛教史上一位杰出的祖师,但闻一句,已是多闻。故佛说:若能受持金刚经四句偈,亦受用不尽。佛法如大海,人身似蚊蚁,若蚊蚁饱饮大海之水,试问,能饮多少?佛法如清凉的甘露,能服一点一滴,通身炎火热恼,亦可全消。佛教极初浅的教义,教导世人持五戒,行十善,孝顺父母,尊师重道,广行惠施,重视因果,即可上生天界,如世人个个都能实践奉行,人间即天堂,娑裟婆即极乐。谚云:「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若人闻之,知生警惕,即能孝养慈亲,远离淫欲,就此二句,亦受益无尽。佛陀每对人生离苦得乐的开示中,多举「当观色无常是苦,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即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心得解脱;如是观受、想、行、识无常,如是观者,是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生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心得解脱。」当知色、受、想、行、识等「五阴」本是苦空无常,怕苦即生厌离,五阴灭尽,而入寂静法乐,朗然大悟,故一闻即多闻。佛陀虽鼓励徒众,广学多闻,但闻法虽多,而不实践力行,纵然佛说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典,八万四千法门,你都听闻,但不发菩提心,不行菩萨道,仍毫无功德,亦可谓之不闻;如闻一句半偈,即得受用,生诸功德者,可以说一句也胜多闻也。
版权所有:楞严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