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鱼池摩崖造像全景(图片来源:眉山网 摄影:易可可)
自唐宋以来,中岩寺便是川西南佛门胜地,享有 川南第一山 、 西川林泉最佳处 之美誉。一个中岩,古来曾使多少人为之倾倒,为之折服,为之反反复复吟唱不已。
当然,去过青神中岩寺的人就知道,这不仅仅是因为中岩的山水奇秀、林壑清幽,更为妙哉的是,中岩的 酒香不怕巷子深 ,深山老林中竟隐藏着一些令人叹为观止的 宝贝 。
事情要追溯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中岩寺迎来了一批身份有些特别的 游客 ,他们是四川省考古方面的专家和学者。他们如平常游客一般走进了中岩寺,却在入门约半里的唤鱼池畔发现了一个 养在深闺人未识 的宝贝。
那是修凿在唤鱼池畔的岩壁上的一个个佛龛。当寻常游客们集中精力与心思寻访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初恋之地时,考古专家、学者们却惊喜地发现,唤鱼池的看点并不局限在苏东坡与王弗相恋并结下千古佳缘,而是另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看点 摩崖造像。
在唤鱼池畔那一块苔影斑驳的岩壁上,修凿着一个个大小各异的佛龛。
唤鱼池两经幢龛内三座经幢。(图片来源:眉山网 摄影:易可可)
令考古专家、学者大为欣喜的是,有两个佛龛内竟然雕刻着三座精美的经幢。这其中,一经幢龛龛长3.3米,宽2.1米,深2.15米,龛内原岩石雕经幢一座,坐北向南,含底座通高3.2米,第一层高0.61米,共8面。经幢上浅浮雕、镂空高浮雕有莲台、祥云、青龙等图案和宗教人物与力士造像20余尊,龛内左右石壁上还保存有小型佛教造像百余尊。
然而,令考古专家、学者更为惊奇的是,经幢的正面以及后六面,都以0.02米、0.08米的字径雕刻着《佛顶尊胜陀罗尼幢》的经文。而在另一个龛内的经幢下,则有唐咸通三年(即公元862年)的纪年题记,这无疑向世人清楚地表明这是唐代的经幢。
很快,考古专家、学者们就发现,在整个中岩山,无论是山下、山腰还是山上,都密布着一些大小错落、高低参差,造型精美、神态威严的佛龛造像,为古往今来文人骚客争相歌咏的中岩胜景更添了一份温良恬淡、严正愉悦的秉性。
一晃眼,二十多年过去了,当初考古专家欣喜的摩崖造像,如今是否依然泰然处在中岩山的岩壁上?这些佛龛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存在的?为什么它们会被修凿在这深山老林的岩壁上?
各种因素导致摩崖造像被损毁(图片来源:眉山网 摄影:易可可)
一连串的疑问号聚集在记者的脑海,让记者不由得萌生了一种探访中岩摩崖造像的想法。终于,2011年4月13日,记者踏上了一探究竟的旅程。
在青神,中岩寺无疑是家喻户晓的。倘若只身前往,也不愁找不到路。不过,听闻记者要探访中岩寺摩崖造像,青神县文管所副所长岳华刚欣然应允和记者一同前往。
中岩寺就在青神县东南9公里的瑞峰镇中岩村,依傍着岷江东岸。出青神县城,沿着岷江往南走即可到达。进入景区,放眼望去,目之所及皆是青翠,也难怪文人雅士要纷至沓来,争相吟唱。
沿着林荫小道往前走,入门半里左右便是唤鱼池。
一个唤鱼池,成就了一段千古佳缘。然而在今天,修凿在唤鱼池畔岩壁上的佛龛,依然让人感叹此行实在不虚此行。在一块苔影斑驳的岩壁上,散落着六个佛龛。其中,有观世音菩萨像3龛、达摩尊者像1龛、经幢2龛。3龛观世音菩萨均呈风化状,神态尚可辨。达摩尊者像龛高160厘米,宽120厘米,深20厘米,就岩造像,头略右侧,脚踏芦苇于波涛,形态飘然,呈风化剥落状。龛内雕刻着的人物造像精美得令人侧目,但更为引人注目的,却是龛内雕刻的精美的经幢。
版权所有:楞严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