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海东元晓师《宗要》云」,这是现在的韩国人,元晓法师,他有一部《无量寿经》批注,叫《宗要》,里面说,「发菩提心,是明正因」,往生西方的正因。
「又云发菩提心有二」,随事发心跟随理发心二种。
第一种「随事发心。烦恼无边,愿悉断之」,这一条是断烦恼。
「善法无量,愿悉修之」,这是学法门。
「众生无边,愿悉度之」,这是度众生,这个愿就是大乘经论里头常讲的四弘誓愿。
四弘誓愿第一句,「众生无边誓愿度」,实际上这一愿是真正的愿,一切诸佛如来他的事业就是度众生。
用什么方式来度众生?教学,身行言教,为众生做最好的示范、最好的榜样,所以一切诸佛他在世间示现都叫做八相成道。
你看八相成道,那是一个教师,身分是老师的身分。让我们深深从这个地方去体会、去观察、去思惟,要想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这是终极的目标。用什么方法帮他?首先要知道,苦从哪里来的?乐从哪里来的?
佛在经教上告诉我们,苦从迷失自性而来的,乐,乐是觉悟自性。
六道众生无量劫来就把自性迷失掉了,愈迷愈深,愈陷愈苦,从这来的。
所以佛帮助众生离苦得乐,真正的帮助就是破迷开悟。
迷破了,苦就离开,觉悟了,乐就得到。
人生的大乐与地位没有关系,与财富没有关系,我们可以从古人看到,颜回是一个好榜样。
颜回无论在哪一方面来讲,物质生活是非常贫乏的。孔子一生也不过就能维持温饱而已,没有地位、没有财富。
鲁司寇只当了三个月,就下台了,所以他是平民。他生活幸不幸福?幸福美满。《论语》第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悦是快乐。从这句话当中我们就知道,夫子一生过的是幸福快乐的人生。
释迦牟尼佛一生所过的是圆满幸福的人生。圆满幸福是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三衣一钵,这是圆满快乐的人生。我们没有办法体会到!
这个生活肯定比帝王快乐,他是王子,他不愿意做国王,他愿意做一个很负责任的老师。
我们看释迦牟尼佛一生的行谊,他不是神,他也不是仙。佛经里面,他说法当中承认有神,有天神、有鬼神、有各种神存在。
但是神是什么身分?在佛法里都是凡夫身分,六道凡夫,十法界的众生。所以他是平等的。
佛承认有,但并不崇拜你,并不听你的。而且这些天神几乎都是佛的弟子,皈依三宝,向佛学习,称佛为老师,本师。
本师是根本的老师,是创教的老师,这个我们得先把它搞清楚。
断烦恼首先就是持戒,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断烦恼就要靠戒定慧。
学法门,戒定慧成就了再学法门,叫「法门无量誓愿学」。德行成就之后你就有能力修学法门,法门通达了才能够教化众生。后头还有一句,「佛道无上誓愿成」。
为什么?成佛证得圆满,你能够教化等觉菩萨。你没有成佛你是等觉,你能教十地菩萨,你没有办法教等觉,所以一定要证得究竟圆满。
你看四弘誓愿,也是佛法修学四个阶段。
实际上阶段是三个,第一个是发心,发菩提心,菩提心就是度众生,这是个动力。为什么你那么精进,任劳任怨,苦学成就,就是为了度众生这个愿,我要不学好,我不能把众生带好。
所以他不是为自己,断烦恼不为自己,学法门、成佛道都不是为自己,全是为众生,这是佛菩萨的事业。
所以随事发心就是四弘誓愿。
文摘恭录—净土大经科注(第二十二集)2011/10/20 檔名:02-037-0022
版权所有:楞严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