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原文网

前念迷即是众生,后念悟即是佛

发布时间:2024-07-21 01:36:50作者:楞严经原文网
前念迷即是众生,后念悟即是佛

六祖慧能在《坛经》里讲得好:“前念迷即是众生,后念悟即是佛。”所谓的迷,就是无明、愚痴、没有智慧,不明白事理,确切地说是不明白宇宙和人生的真相;悟,是觉悟,是智慧的成就。佛与众生的区别:就在一念之间。迷者是凡夫,悟者就是佛。

孙叔敖是春秋时期的楚国名臣,他的仕途之路颇为坎坷,起起落落,升升降降。他曾三度为相,但他为相的时候,人们感觉不出他高高在上;他也曾三度被罢相,最后告老还乡,但人们也感觉不出他有多么怅然若失。

有人怀疑,如此的大起大落,他竟然能淡然处之,只是一时深藏不露,过了一阵就会原形毕露。可是,即使告老还乡后好一段时间里,他仍然每天只是喝喝茶,与人聊聊天,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这时,大家才真的相信,孙叔敖之前并非深藏不露,而是他真的没把在朝为官看得很重。终于有人忍不住问他:“如此心态,你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孙叔敖说:“我只不过是顺其自然罢了。官职来时,我没办法推卸,尽力做好就是;官职去了,我也留不住,那我就安心做回百姓即可。我认为,一切得失,都不是我能控制的。所以,也就没有什么大起大落的不平衡。”

智者如孙叔敖那样的人,对得失淡然视之,因为知道失去的永远不会再回来,得到的也不可能永远是自己的,所以能轻松快乐地生活。这不就是六祖慧能所说的佛吗?相反,愚者心中则背负着太多的包袱——金钱、名利、地位等东西,所以生活得很累,得到的他们怕失去,没得到的他们想得到,使自己成为欲望的奴隶,永远无法快乐,也就永远只能做一个凡夫。

法国杰出的哲学家卢梭用一句特别经典的话形容现代人的物欲,他说:“10岁时被点心、20岁时被恋人、30岁时被快乐、40岁时被野心、50岁时被贪婪所俘虏。人到什么的时候才能只追求睿智呢?”智者之所以能够快乐生活,是因为他们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什么应该去坚持,而什么又应该去舍弃。

他经过多年打拼,终于拥有了一个规模并不算大的化工厂,成了县上一个小有名气的企业家。他的事业蒸蒸日上,盈利眼见一天一天好起来,他找到了成功的感觉,也非常得意于自己的成功。

但好景不长,县里投资建了一个规模很大的化工厂,他的小化工厂根本无法与之竞争、抗衡,两年就倒闭了。所幸没有多少外债,家里的生活也还过得去,但是他整日忧心忡忡,日惭憔悴。家人朋友都劝他放宽心,一条路走不通了,可以换一条路走,其他项目未必就比这个差,没准儿还能东山再起。可是,他对别人的话一句也听不进去,整个身心都笼罩在失败的阴影里,平日里除了唉声叹气,就是借酒浇愁,身体健康每况愈下。

家人带他到医院检查,检查结果是他得了重度酒精肝,必须戒酒,并住院治疗。可他坚决不住院,回家后仍然酗酒。没出半年,他便在忧郁和痛苦中抛下妻儿撒手而去。

如果你牢记着过去的失意和悲伤,它们便像魔鬼一样整天缠着你,使你不能有片刻的宁静。直到有一天你再也经受不了这种痛苦,要么放弃它,要么被它害死。

智者由于淡然看待得失,懂得适时放弃,所以能豁达快乐的生活;而愚者贪图名利,对生活中的一切都斤斤计较,徒增烦恼和痛苦,不知快乐为何物。 人生路上的风景并非只有一处,何必为了这一处风景而执著计较?放弃执著,放弃计较,放松身心,快乐生活,才是智者所为。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