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原文网

到寺院上香的正确做法

发布时间:2024-07-11 01:40:24作者:楞严经原文网
到寺院上香的正确做法

“愿此香花云,虔诚供养十方佛菩萨,照见法界众生,皆共成佛道”,在佛教中,为了表示对佛菩萨的恭敬和虔诚,常以种种物品供养佛、法、僧三宝,比较常见的供品有花、香、灯、涂、果、乐,即佛教经典中所说的“六供养”。今天,小编要和大家说的是这六种供养中的香供养。

在佛教里,香与佛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因缘。无论是对佛菩萨的供养,还是在说法的譬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香的踪影。从日常的诵经打坐,到寺院盛大的法会等佛事活动,都少不了香的参与。因为香能除去一切污浊不净之气,使人身心舒畅,产生美妙的感受,因此常被用来作为供养佛菩萨的圣品。

比如,在《苏悉地经》和《大日经》中,都将香作为重要的供养方式。香能普熏十方,经典中常以此来比喻修行者持戒之德。

此外,香也常被用来比喻念佛的功德。如《首楞严三昧经》中,以“香光庄严”来比喻念佛的人染上如来功德庄严,就如同制香的人染上香气一样。佛的诸多经典中甚至记载有香的净土,如在《维摩诘经》中说道“香积国土”这个词,也就是说不但人们的衣食住行是由香构成的,连说法也是用香来表法的。在《华严经》里也讲到,华藏世界被无数重重的香水海所围绕,可见香也是净土中常见的殊胜庄严之一。

佛教认为香对人身心有直接的影响作用,能助人达到沉静、空净、灵动的境界,证得自性如来,所以把香看作是修道的助缘。佛教很早就有以香供佛的传统。佛陀住世时,弟子们就常常以香作供养。据《贤愚经》记载,佛陀住在袛园精舍的时候,有一位名叫富奇那的长者建了一座佛堂,准备礼请佛陀前往说法,于是就手持香炉,登楼遥望袛园,并焚香礼敬。袅袅香烟飘往袛园,结成一顶“香云盖”。佛陀知悉了长者的心愿,便立即赴其佛堂说法。

根据这个传说,香相当于是将信心通达于佛的媒介,故而经典上称香为“佛使”,这也是佛教中以香敬佛的缘起。在佛门仪轨里有首关于香的著名唱赞——《炉香赞》: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拈香礼佛,虔诚供养所有三世一切诸佛,尽虚空遍法界,将香味的洁净、清香遍布十方法界所有有情众生,令其清净自心、回归自性,获功德利益。

在佛教中以香供佛是一种虔诚的、真诚的供养,在于通过以恭敬心、清净心燃香,传递对佛法僧三宝的恭敬、供养和皈依,感通虚空法界,得到十方三宝加持。如此而行,自然福慧具足,心想事成。因此,烧香有四重含义:一是表示虔诚恭敬供养三宝,以此示范接引众生;二是表示传递信息于虚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宝加持;三是表示燃烧自身、普香十方,提醒佛弟子要无私奉献;四是表示点燃佛弟子的“戒定真香”,要熄灭贪嗔痴,勤修戒定慧。

上香礼佛的真实意义在于表达对佛陀的尊敬、感激与怀念,因此并不是越多越虔诚,越大越高越灵验。上香不在多少,贵在心诚,关键在于我们对佛菩萨是否有恭敬之心。我们烧香拜佛以三支香为宜,表示戒定慧三学,也表示供养佛法僧三宝,这是最圆满且文明的烧香供养。以香供佛时应当心地清净,香点燃后,用双手的中指和食指夹着香杆,大拇指顶着香的尾部,安置胸前,香头平对佛菩萨圣像,再举香齐眉虔诚礼敬后把香插在香炉中。

插香时,第一支香插在最中间,心里默念:供养佛,觉而不迷;第二支香插在右边,心里默念:供养法,正而不邪;第三支香插在左边,心里默念:供养僧,净而不染。上完香后,面朝佛像肃立合掌,恭敬礼佛。我们在家居士可天天或初一、十五到寺院上香,家中设有佛堂的可选择每日清晨在佛前上三炷香,晚间也以三炷香、三礼拜即可。上香时,应以至诚之供养心行之,供养一瓣心香,亦是一片虔诚和恭敬。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

烧香回向文:

戒香定香解脱香,光明云台遍法界。

供养十方无量佛,见闻普熏证寂灭。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