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原文网

嘎玛仁波切:福报从哪里来呢-从生生世世累积资粮而来

发布时间:2024-09-13 01:40:31作者:楞严经原文网
嘎玛仁波切:福报从哪里来呢?从生生世世累积资粮而来

累积资粮,是获得暂时解脱和圆满佛果不可或缺的。续部中说:“未积资粮无成就,沙子不能榨芥油。”不努力累积资粮,而只想得到福报和成就的人,就如同想从沙子里榨出油来,是不可能的。

反之,努力积聚资粮,自然会得到福报。就像榨芝麻取油,即使轻轻挤压一粒芝麻,也会挤出油来;榨多少芝麻,就可以挤出多少油。

佛经上也说:“未曾积资欲成就,犹如拌水欲得油;累积资粮欲成就,恰似搅乳得酥油。”所以,想要充足富裕的生活,必须有足够的福报;想要修行佛法,更需具足大福报。福报从哪里来呢?从生生世世累积资粮而来。

有人一生努力做事,希望得到名、权和财富,可是却不一定有很好的结果;有的人好像不太做事,财富却像从天而降、滚滚而来。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和过去世是否累积资粮,有很大的关系。很多人没有世间财富享用,或没机会修行、修行无法成功,就是因为没有足够的资粮啊!我们不能光羡慕那些有福报的人——嘴巴上说说随喜,自己却不愿去尽力累积福报。

福报分为无漏和有漏。在累积资粮的同时,没有空性智慧,或没有以三要行摄持,福报不会长久;有时只成熟一次就会耗尽,或是一发脾气就会消失。因为容易漏失毁坏,所以称为有漏的福报;而无漏的福报,必须以空性摄持。修行前五度时,能以般若空性摄持,则所累积的资粮功德,将成为无漏的福报,这是一地菩萨以上的圣者境界。

两者主要的差别,就是有没有“分别执著”。无漏,没有“能执之心”和“所执之境”;反之,有“心”与“对境”的分别。有执著而得到的福报,就是有漏的。我们是凡夫,只能做到相似的胜义,故此应以三要行摄持善法,不要过于执著,要练习如梦如幻地累积资粮。

福慧二资,成就二身

一切出世间的成就,来自福德与智慧二种资粮。本净光明的如来藏功德,众生本来就圆满具足,但被罪障所遮蔽,无法显露现前。正如之前说过的比喻,太阳本身有光芒,但被云雾遮蔽时,需要靠风来驱散云雾,阳光才能显露、普照万物。众生的如来藏有如太阳,烦恼罪障有如云雾,而福慧二资粮就是除去云雾的风。

如果不曾累积福慧二资粮,净除烦恼业障,就无法得到法身、色身双运的佛果位。但我们也要知道,福慧资粮不是“产生”如来藏的因,而是让如来藏——俱生智慧得以显露的助缘。就像风不是“产生”太阳的因,而是让太阳自然“显露”的助缘。

帝洛巴大师对弟子那诺巴,也强调了福慧二资粮的重要性:“吾子那诺巴,现缘虽生起,未证无生义,莫离积二资。”意思是,显现都是缘起法,是从因缘而生,在还没有证悟无生空性之前,不要舍弃积累二种资粮。

龙树菩萨也说:“以此善根愿众生,圆满福慧二资粮,福慧二资粮所生,胜妙二身得成就。”意思是,以所作善根回向给一切众生,愿他们圆满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在获得圆满的福慧二资粮后,可以获得殊胜二身——法身和色身的果位。

其中,圆满智慧资粮,可以获得法身;圆满福德资粮,可以获得殊胜色身。所以,不能只修空性智慧,而不累积福报善行;但也不能只懂得行善、积福,而不修空性智慧。福德和智慧,二者缺一不可。

在学法的过程中,常会讲到三轮体空,强调要破除人我执和法我执;而在某些人那里,却好像已经成为了口头禅,无法落实在现实中。像在供曼达时,如能将自己的身口意观想成供品,供养诸佛菩萨,就会慢慢破除执著,暂时体会到无我的境地。

虽然我们无法真实拥有宇宙的一切来上供,但只要用心观想,透过累积福德资粮,慢慢和智慧相应,一旦证悟空性时,就会生起真正的慈悲。成佛时,福德资粮成熟为报身和化身,就能有无边广大的能力去利益众生了。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