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原文网

八敬法内容解释

发布时间:2022-10-12 11:51:59作者:楞严经原文网整理

八敬法也是佛教中的一种法,只是遵守这种法的是比丘尼,这是为她们而出的一种法。虽然八敬法也是佛教中的法,但有些女性师兄对这方面并不了解。为此,建议这样的师兄去看看八敬法内容解释,这样对八敬法的了解会更深。

八敬法内容解释

所谓八敬法又名八重法、八尊重法、八尊师法、八敬戒、八尊敬法、八不可越法,记载于比丘尼的一百六十六条心忏悔戒之中,说明比丘尼要尊敬比丘。比丘尼有这八条戒涉及比丘,而比丘戒中也有十修戒涉及如何教诫比丘尼,这八条戒在上座部中广泛的被接受,认为这是比丘尼的根本戒;但是在大众部中则较不严格,戒律中虽有八敬法,但没有完整的八条,也不认为这是比丘尼应该遵守的根本戒。

而八敬法的由来是起源于 佛陀时代,根据巴利圣典的记载,佛陀成道以后的第五年,父亲净饭王过世,为了解决释迦族与拘利族人之间,因为尼连禅河所引起的争端,佛陀又回到故乡迦毗罗卫国,住在尼拘律苑中。这时候抚养 佛陀长大的姨母大爱道夫人,与 佛陀未出家前所娶的妻子耶输陀罗,率领了数百位的侍女赶着去见 佛陀,请求允许她们加入僧团,佛陀前后三次拒绝。后来 佛陀离开尼拘律苑,到了毗舍离,住在大寺讲堂中,大爱道夫人决心出家,也追随 佛陀到达毗舍离,她们一行人把头发都剃了,穿着僧衣现出家相,再度来到 佛所,表达坚决出家的意愿,但是 佛陀还是没有答应。

大爱道夫人被 佛陀三次拒绝之后,仍然不死心,她穿着破烂的衣服站在门外,光着脚丫驻足而立,衣服沾满了灰尘,蓬头垢面,身体极度疲劳而泪流满面,这时 佛陀侍者阿难尊者就问大爱道夫人,为什么如此悲伤呢?大爱道夫人向阿难尊者说明,女人不能出家作沙门,而在此请求 佛陀,但三度请求三次都被婉拒,所以才会如此的悲伤。

阿难尊者因而代替大爱道夫人,向 佛请求允许女众出家,佛陀说:“阿难!够了,请不要再说应该让女众出家的事。”阿难提出三次,佛陀都没有让步。最后,阿难尊者请问 佛陀:“世尊,如果妇女能跟从 佛陀的律法出家,依梵行而住,她们是否同样可以证得入流果、一还果、不还果乃至阿罗汉果呢?”佛陀回答说:“她们同样可以证得圣果啊!”阿难尊者继续以大爱道夫人抚养 佛陀的恩情来打动 佛陀,最后 佛陀只好说:“女人如果要出家,就要做到八敬法,并且终身学习奉行。”因而接受了大爱道夫人等女众出家。

我们再来看看经典的记载,《毘尼母经》卷1云:“佛告阿难:‘吾所以不听女人出家者,如世人家男少女多,家业必坏;出家法中若有女人,必坏正法不得久住。……女人能行八敬法者听其出家,若不能者不听在道。所以为女人制八敬者,如人欲渡水先造桥船,后时虽有大水必能得渡。八敬法亦如是,怖后时坏正法故为其制耳。’佛告阿难:‘汝今为女人求出家,后当减吾五百世正法。’”

八敬法内容解释

由以上经文,可以证实八敬法之缘起,是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和 佛陀为了使正法久住而作的考虑。基本上 佛陀最初反对女人出家,并不是因为歧视女性,而是因为男女在身心构造上,本来就有阴阳刚柔的差异存在,女性出家后会遇到比男性更多的问题与障碍,而这些问题与障碍,必将为佛法及僧团的存续与未来,带来更多的困难,因此 佛陀才会说:假使女性加入僧团,将使佛的正法减少五百年。所以说今日女众能够出家为沙门,深心中应当感谢阿难尊者和大爱道夫人的恩泽,今日才能有幸成为比丘尼。

事实上,一切佛弟子都应该体念 佛陀制订八敬法背后的苦心,其实都是为了使正法久住、梵行久住而施设建立,并不是因为看轻女性而制订。少数女权运动者,又岂能依自己一厢情愿的想法,而说出八敬法非 佛制,八敬法应该废除这样的言论呢?对自己能够出家修道,都是蒙佛深恩,却是一点儿感念之心都没有呢?

各位菩萨!我们接着来说明八敬法的内容。一、即使百岁之比丘尼,见新受戒之比丘,亦应起而承迎礼拜,敷净座请坐。二、比丘尼欲结夏安居时,不得与比丘同一住处结夏安居,但也不得远离比丘住处结夏安居。三、比丘尼当每月两次,前往比丘处求教诫法,自我策进道业。四、比丘尼结夏安居结束,应于比丘众中行忏悔之法,若比丘尼有见、闻、疑等三方面过失时,应请求比丘指摘。五、 比丘尼应恭敬比丘,不得妄加骂詈毁谤。六、比丘有过,比丘尼不得说其过失;反之,若比丘尼有过,比丘则可以谴责。七、式叉摩那若欲受持具足戒,应从比丘那里求受大戒。八、比丘尼若有过,应在比丘及比丘尼众的面前发露忏悔,以消除骄慢之心。如此八法,一切比丘尼皆应尊重恭敬赞叹,尽形寿不得违越。以上八种不可违越法,因为都是规定比丘尼众应该恭敬比丘、尊重比丘的事情,所以后人就称之为八敬法。只要女人能够终身奉行不违越,就能出家作沙门。

其实 佛法本来就是依法不依人,在佛法之前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佛陀制订八敬法的目的,很有可能是在当时保守的印度社会中,为了摄受女众出家的权宜之法;因为当时比丘僧团早已成立,比丘们自然是不愿意放弃地位优于女众之既得利益,因此 佛陀制定八敬法,以期能够减少来自比丘的反对声浪;再者,当时随大爱道夫人出家的女众,大部分是王妃、公主等贵族,佛陀为了预防,出身贵族的比丘尼们看不起非贵族出身的比丘,因而制定戒法。从另一方面来说,由于比丘尼僧团刚刚成立,为了扶植及保护女众教团,所以要比丘僧担负起教育比丘尼众的责任,同时也基于女性在托钵乞食,各方面都有诸多危险的缘故,因此制戒规定,比丘尼不得远离比丘僧团而居。

佛陀本是为了因应世俗悉檀而制戒摄僧,但因为在 佛灭度之后,经典结集与诠释的大权,都掌握在比丘的手里,因而出现了对比丘尼不公平的戒律内容。然而净秽存乎一心,而非外在的身相,佛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烦恼执着而不能成佛。”因此在大乘法中只论证量高低,不论在家、出家、男相、女相。

譬如《大宝积经》中记载,无畏德女为了消除舍利弗尊者怀疑其是否能转变女身,因而立下誓愿说:“若一切法非男非女,令我今者现丈夫身。”说完,即转女为男,佛为他授记后又现比丘身,最后再回复女身,以显示法无定相。又譬如《法华经》中,舍利弗尊者怀疑女身垢秽不成法器,如何能得无上菩提?又说:“女人身犹有五障,不得作梵天王、帝释、魔王、转轮圣王和佛身,云何女身速得成佛?”然而当时年仅八岁的龙女,忽然变成男子,具菩萨行,即往南方无垢世界成等正觉,具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普为十方一切众生演说妙法。由此可见,众生皆本具清净智慧德相,人人皆得成佛。因此在佛教中,是无法以男女相来分别证量高低,也无法用年龄大小来衡量智慧的深浅。只是世间人总是从外在的假相来分别、执着,这在《金刚经》中说得最透彻:“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可见外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不能离开外相,而找到那个无相的实相心,只要找到真实心如来藏了,那您就是大丈夫,哪还有女相存在呢?

八敬法内容解释

因此说,如果还不断在男相女相上打转者,那他就一定是在佛法中尚未有任何实证的人。为什么我们这么说呢?因为如果从小乘法的见道来说,初果圣者就一定是断我见、断三缚结者,把色受想行识等五蕴都否定了,难道还会执着男相还是女相吗?如果依大乘法来说,在明心之时找到实相心如来藏,无形无相而能生诸功德,此时现观这个实相心,完全没有任何世间相存在,又如何会有男相女相之差别呢?

一般来说,在世间法中,女众往往是受歧视的,所以自古以来都说男主外、女主内,家中只有主妇而没有主夫,男人是不会亲自去处理家中琐事的。而且,中国古来皇帝都不允许后宫干预国家大政,所谓“后宫干政,国之大忌。”不管国家或百姓对女性都很歧视。但现在时代不一样了,许多国家已经有了女总统、女总理,女性在各行各业中,表现杰出的可说是不胜枚举。

在佛法中,特别是大乘法中,更是从来不分别在家、出家、男人、女人,只看你的证量高低,从来不以外相论尊卑高下。只有在二乘法中,出家尊贵于在家,男众尊贵于女众。可是大乘法中没有这种差别,在大乘法中是一律平等的,只看证量高低的差别;可是从证量差别来看待时,其实也是平等的,只要你证量到了,你就是这个果位,不管你是男众、女众、出家、在家。可是如果在声闻法中,比丘尼出家成为长老之后,若遇到一个新剃度的戒疤还没有干的比丘,她照样得要跟他顶礼,这就是二乘法中的男尊女卑,在大乘法中都没有这个规矩。所以你如果是依止菩萨戒,而不依止声闻戒,虽然你是比丘尼,也就不需要跟比丘顶礼;但如果你是依止声闻戒,不管你的戒腊多么久,永远要跟戒疤未干的新戒比丘顶礼,永远都是如此。

所以说那些女权运动人士,大声疾呼要废止八敬法,正说明她是依止声闻戒,而不是依止菩萨戒,所以才要去废止八敬法。她如果是依止于菩萨戒,根本就没有八敬法的问题存在,因为八敬法只约束声闻比丘尼,而不约束菩萨比丘尼。各位菩萨!您或许想要好奇的问,难道你们正觉同修会不重男轻女吗?正是如此!如果我们是重男轻女的话,今天也轮不到末学在这里和大家说些佛法了。那是因为我们是大乘菩萨僧团,我们都是依止菩萨戒,而不依止声闻戒,所以永远不会觉得八敬法不民主,不符合时代的潮流,当然也就不会想要废除八敬法了。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热门内容

  • 相关专题

  • 月排行榜

版权所有:楞严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