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原文网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173集

发布时间:2024-01-01 01:38:15作者:楞严经原文网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173集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三六八页:

疏【闻念三宝,自有四义:一者鸟音之中,赞三宝故;二者说法有方,善入人故;三者昼夜无间,熟耳根故;四者鸟尚解说,激胜心故。】

莲池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说明,弥陀说法要是以我们这个世界的形态来看,可以说是将这个教学做到艺术化的顶峰。我们所能想像得到的,西方极乐世界全都有,我们想像不到的那些巧妙的方法那儿也有,这是非常的不可思议。极乐世界我们在经典里面读到,这个世界是纯一菩萨法界,而且还是普贤菩萨的法界,确实古人对它的赞叹是有道理的。像蕅益大师的赞叹,隋唐时候日本高僧大德的赞叹,认为西方极乐世界是圆教当中的圆教,一乘之一乘、了义中之了义,我们从这些大经比较上见到了,证实这些人所说的话绝不过分。佛在《华严经》上说过,菩萨如果不修普贤行,就不能够圆满无上菩提,也就是说圆教的佛果一定要以普贤行才能够证得,不是普贤行不能证圆教的佛果。要以天台家来说,藏教佛、通教佛、别教佛可以证得,圆教佛没有办法,贤首家的讲法也是这样的。为什么一定要修普贤行?因为普贤的心量是整个真如本性的全体显露。要证到圆满佛,一定要有这个因,因与果不相应,当然不能证得。这是我们现在真正把它搞清楚、搞明白了。

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看到六尘说法,这一段给我们说众鸟说法,鸟我们一般看法那是畜生道,经上说得很清楚,这是阿弥陀佛变化所造的。现在我们这个世间人也会造,但是造得不很理想,不能跟真的鸟一样,科技比不上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造的鸟跟真的鸟一模一样。这鸟会说法,说的什么法?你想听什么法,它就给你说什么法,这是不可思议!不是只说一种法、二种法,想听什么就说什么。由此可知,既然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这个鸟就等於阿弥陀佛为大众宣说没有两样。初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些人,人数当然是多,他们来自十方一切诸佛刹土,不限於娑婆世界,十方世界的人都去往生,因为十方一切诸佛都为众生宣讲《阿弥陀经》,宣讲净土法门,这个法门是成佛最稳当、最快速的法门,劝勉大家念佛求生西方。初生到那里不久,过去那些习气还存在,存在从前六道的观念,看到这些鸟会把它看作畜生道,虽然晓得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

造作这些鸟来说法,又有特别的意义存在。第一是『鸟音之中,赞三宝故』,赞三宝是总说,三宝是代表如来所宣说的一切法门,一切法门离不开自性觉正净。鸟都赞叹三宝,我们更应当由衷赞叹,这是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第二是『说法有方,善入人故』,「方」是善巧方便。这些鸟善说,它有方法,它不是随便说的,它说的有条理有层次,叫听的人能生欢喜心,容易理解,乐意接受,这才叫善说。如果说了,说了半天没有头绪,听也没听明白什么意思,听清楚了也不欢喜,这不叫善说。善说一定要有这三个条件,有层次条理、人家很容易懂、很喜欢接受,说法的目的才能达到,那鸟有这个能力。鸟都有这个能力,何况佛?何况这些菩萨们?

第三是『昼夜无间,熟耳根故』,无间断的说,我们才能够熟。古德教导我们修行应该把「生处转熟,熟处转生」,那才有成功的希望。我们今天什么熟?起心动念就贪瞋痴,这贪瞋痴很熟,起心动念它自然就生起来;念佛不熟,常常把佛号忘掉了。祖师教给我们要把生处转熟,就是把念佛转熟,把贪瞋痴的念头渐渐忘掉,把它转生。转的方法靠薰习,薰习不能间断。从前净宗祖庭念佛堂佛号是二十四小时不中断,一年到头不中断,这就是教人家薰习。如何能做到不中断?在从前是分班念佛,这个道场人数多,分班轮流念,晚上四个人一班,一班念一个时辰(两小时),或者一支香(一个半小时)。一支香这一班念完底下那一班接上,不中断的,这个念法。当班的,你一定要去念,不当班的,随喜,所以二六时中佛号不间断。

我们现在人福薄,这样的道场我们遇不到了。实在说,现在人的福也不比从前人薄,问题就是你会不会运用,现在我们家里电子念佛机可以二十四小时放佛号不中断,也不亚於以前祖师的道场。念佛薰习,假如我们有工作,这个工作需要用思考,我们把佛号声音放小,不妨碍工作,工作做完再把佛号放大声一点。这样的薰习能有二、三年的时间,确实可以做到生处转熟、熟处转生。「熟耳根故」,这个熟就是净宗所讲的功夫成片,功夫只要成片,也就是只要你这句佛号念熟,所谓「熟」,一切时一切处这个佛号会提起来不会忘掉,这样的境界就决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就是这个条件去的。

熟里面也有九品,上三品这功夫熟的人,可以自在往生,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想多在这个世间住几年,不碍事,换句话说,功夫成片的上三品,生死就了了,为什么?你生死自在,自在就没生死了。说老实话,在这个世间愿意住一百年也行,愿意住二百年也行,他完全自在;愿意什么时候走,马上就走,不必到一心不乱!如果说到一心不乱,那我们一般人不见得这一生当中能达到这个目标。功夫成片里面,功夫高的,九品的上三品就能做得到。因此,这样的境界我们人人都有分,就看你熟的程度,也就是这一句佛号薰习的程度。

古德常说,尤其是《西方确指》觉明妙行菩萨有很明白的开示,念佛人最忌讳的就是夹杂,我们现在同修有的念得很不错,但是夹杂的东西太多,甚至连诵经,当然这个经是指一切大乘经典,都是夹杂,我们今天念佛人诵净土五经是本分,五经之外的经典都叫做夹杂;忌讳间断,忌讳怀疑。如果我们对於「这一句佛号就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样一句话决定不怀疑,佛号决定不间断,决定不夹杂,善导大师讲:一百个人修一百人往生,一千个人修一千个人往生,个个入品,决定不会堕落在边地疑城。那个边地疑城是怀疑,虽怀疑他念,他不是不念,换句话说,他也做到不夹杂、不间断,但是他怀疑,所以还是能往生。

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边地疑城,好不好?好,为什么?到了边地疑城,也不过就是多待五百年!古大德注解,这是世间五百年,不能见佛闻法,五百年之后还是见佛闻法,比生到其他地方好得太多了。这个事实搞清楚了,决定不怀疑,纵然怀疑「我业障深重恐怕会到边地疑城」,边地疑城也高兴、也欢喜,到了边地疑城,保证五百年之后一定见阿弥陀佛,你要是在六道轮回里面,那就没有保证,不晓得要到哪一生、哪一劫才能再遇到这个因缘。你们想想看,一切大乘经典都是夹杂,何况其余?这个非常的重要。

依照佛法角度来看,这个世界灾难不能避免,佛法从哪里看?从人心看。现在交通便捷,大众传播工具发达,纵然不出门,也能看到天下事。你看看全世界每个地方的人心,是向善还是向恶?以《无量寿经》这个标准来观察,五戒十善是善,破五戒造十恶这是恶,用这个标准来看这个世界的人心。然后你就会得到一个结论,它将来有什么样的结果。人心思恶、念恶、造恶,哪有不受恶报的道理?思善、行善的人少,念恶、造恶的人多,所以这个世界的灾难没法子避免。能躲过这个灾难,唯独佛法,在佛法里面实在说只有这个念佛法门,真正能够依教奉行,能够认真的去薰习,三、五年的时间可以达到这个境界。

我们在《净土圣贤录》、《往生传》看到很多例子,证明三年到五年的时间可以成功。从前的人能做得到,我们现在的人也可以做得到,问题就是我们自己是不是能够真正去做?是不是能够真正把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一切放下,不是说连我们的生活都放下,那就错了,我们生活本分的工作尽心尽力去做,不是本分的一概不过问。不应该看的他去看,不应该听的他去听,看了、听了回来就胡思乱想,甚至於看多、听多,对念佛这个法门起了怀疑,这是绝大的错误。觉明妙行菩萨告诉我们,不要看经,也不要念咒、参禅、也不要去搞神通感应,甚至不要做法会,做法会也是打闲岔,这才叫做不夹杂。念二、三部是中等根性的,念一大堆是下等根性的,上上根的人一生一部《弥陀经》、一部《无量寿经》,一部经就够,那才叫做真正上上根,为什么?纯而不杂,不夹杂。

我们念净土五经,还夹杂著观想、观像,《观无量寿佛经》上所说的,还会起这些念头都叫做打闲岔。连这个东西都打闲岔了,何况其他的?遇到别人说「你读的经太少,这个也不晓得,那个也不晓得」,不知道,心清净,有什么不好!遇到这些人,我们自己谦虚一点,「我根性劣,我受持这一本就够了,再多一种我受不了,你们根性利,你们可以多学」,恭维他几句就好了。即使是讲经也不需要知道太多,时代不一样了。隋唐那个时代要博学多闻,为什么?佛法的风气非常普遍,学习的人很多,有此必要!现代这个时代没有这个必要,因为现代,诸位仔细去观察,这个时代表面上看起来,佛教好像挺兴盛的,其实它是佛学,它不是学佛,完全是形式、表面的,没有真正修学功夫在里面,这个环境要认识清楚。

在这个时代,我们自己这样修学,自己得大利益;遇到有缘的人,所谓有缘就是他能够接受,我们把这个法门推荐给他、介绍给他,他能够得利益;无缘的人,合掌令欢喜,叫他欢欢喜喜。机缘没有成熟的人,你硬要去度他,你不是自找麻烦!佛都度不了,你有什么能力度?缘不成熟,佛都不能度,佛门常讲「佛不度无缘之人」,什么叫无缘?他现在还不能接受,还听不进去。不能接受的、度不了的,我们要明了这个法门是难信之法,合掌令欢喜就好了。所以「熟」字非常重要,要透熟才管用。

第四是『鸟尚解说,激胜心故』,激是激发我们、勉励我们,看到鸟都会说法,鸟都会念佛,我如果不念,人都不如鸟了!有这个意思在。弥陀化禽说法,用意很深。底下详细解释这四个意思:

钞【赞三宝者,虽上根力觉道,种种诸法,为品不同,约而言之,皆三宝摄。】

经上这些众鸟宣说的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种种佛法不一样,如果把它归纳,佛法僧三宝统统包括了。

钞【演畅此法时,或明含灵本具觉性,众生闻者,得自本心,乃知有佛。】

『含灵』就是有情众生,也就是说十方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这些人。本具的觉性就是佛性。

演【或明含灵本具觉性者,世尊成道时,曰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证得也。】

这几句话是引用《华严经 出现品》,《观无量寿佛经》里面佛说「是心是佛」,就是这个意思;《大乘起信论》里面马鸣菩萨讲「本觉本有」,也是这个意思。《华严》这一句说得详细,很容易理解。一切众生,实在说跟佛没有两样,无论是智慧、德相、才艺、能力完全一样。现在变成不一样了,原因是妄想执著。五教里面小教、始教、终教都有执著;真正没有执著,破了执著,圆教。所以一切根性里,圆教根性是第一殊胜。

什么人学念佛法门,这一生当中决定往生?我跟诸位说,统统是圆教根性。你不要看有些老太婆一个字不认识,叫她念这句阿弥陀佛,她不怀疑,她也不执著,她一直念到底,她真的能往生,什么根性?圆根。她没有疑问,叫她念一句阿弥陀佛,好,我就念,念了以后一定有好处,什么好处不晓得,她也不管,她不问。就像谛闲老和尚那个徒弟一样,他也不认识字,做苦工出身的,教他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老和尚说:你没事就念,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再念。人家一个问题也没有,念了三年预知时至,站著往生,往生之后还在那里站三天,等老和尚替他办后事。

倓虚老法师在《念佛论》里面讲,他一生亲眼看到念佛预知时至,站著往生、坐著往生的,看到二十多个。这些人虽然一个字不认识,的确是圆教根性的人。反而经论念得多的,满脑袋很多道理的,很多道理就很多执著,那个根不圆!他虽然念佛,只是跟阿弥陀佛结个法缘而已,未必能往生。净土不但是圆教,古德讲「圆中之圆」,不是圆教的根性怎么能往生?我劝同修念《无量寿经》,用意就是用这个经来薰习,这个经是圆中之圆,薰个几年,你自然就变成圆教根性。

钞【或明信具种种诸相,众生闻者,解入深义,乃知有法。】

演【或明信具种种诸相者,台教性具法门,十法界依正色心,性中本自具足,但循业发现,故一一诸相,皆天真之故物,非缘起之新成也。】

「台教性具法门」,台是天台宗,天台宗讲性具法门,《法华经》所讲的「十如是」,天台大师把它展开来详细解说「百界千如」,百界千如从哪里来的?本性里头本来具足。天台大师《法华经文句》一大篇文章讲十如是,开演成百界千如,一念三千,这一大段的文章,就是解释六祖大师所讲的「何期自性,本来具足」。禅宗东西是精要、简单,天台宗讲得详细。《法华经文句》是智者大师作的,《文句记》是湛然大师的笔记,讲得特别详细。

「十法界依正色心」,依是依报,正是正报,色是物质,心是讲精神,这四个字把一切法统统包括了。「性中本自具足」,真如本性里本来具足,能生万法。十法界依正庄严是自性变现出来的,自性为什么会变现?它本来具足。「但循业发现,故一一诸相,皆天真之故物,非缘起之新成也」,这个理很深,这是纯圆的见解。宇宙万法缘起缘生,因缘生法,这是佛家常讲的缘生论,缘生论不是真实法,是方便法,是佛随顺世间人的常识、见解而说,不是真实究竟。此处所说,一切法「循业发现」,《楞严经》所讲「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这是真实法;又讲「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十法界依正庄严这么来的。这个说法超越缘起,这才是真实。

可是一般人的观念,总是追究它怎么来的,他要找原因,佛就讲缘起法。佛讲的缘起,后面加上性空,「缘起性空」。《解深密经》讲三自性,三自性就是讲缘起,可是到后面它讲「三无性」,如果不讲三无性,这个三自性不是究竟法。但是说到究竟真实,我们一般人反而不懂,为什么?不但这一生,生生世世我们没有这个经验、没有这个想法,超越我们的常识、经验之外,所以乍听起来不好懂。

其实一切大乘经典里面佛常说,像《金刚经》上讲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我们每天都做梦,有没有想想这梦是什么因缘来的?有没有因缘?没有因缘!没有因缘,你去找因缘,硬要把它安上一个因缘,那叫妄想执著。这个梦实在讲也是自性本具,循业发现,「非缘起之新成」,它是你「天真之故物」,是自性里头本来有的,遇到业缘,它自然就发现了。虽然现这个相,这个相是自性里头本来有的,不是新成的。佛不过是把这一切法的真相、事实跟我们说清楚而已,这一切法没有离开本心,没有离开自性。『众生闻者,解入深义,乃知有法』,我们真如本性里头有法,有佛、有法。

钞【或明性相和合不二,众生闻者,事理无碍,乃知有僧。】

这就是僧宝的意思。

演【或明性相和合不二者,古云性起为相,一多缘起之无边,相得性融,千差涉入而无碍。】

「古云性起为相」,起是起用,性是本体,有体它就会有作用,这个作用它就现相。像我们晚上做梦,能做梦的是心,心有没有相?没有相。心没有相,但是起作用的时候它就现相,现这梦境。梦里面的事情,你醒来之后想一想还清清楚楚,好像是真的,它会现相。所现的这些相,是你心性里头本来具足的,本有的。有人梦到过去,也有人梦到未来,可见得那个未来还是自性当中本来具足的,绝对不是无中生有的,这是性起为相。

「一多缘起之无边,相得性融,千差涉入而无碍」,这就是和合僧的意思。「一」是本体、是心性,「多」是万象,十法界依正庄严无量无边,这是讲本性起作用,性广大,它起的作用也广大,本能就是那么大。《华严经》上讲,不修普贤行不能证得无上菩提,因为普贤行是称性起修,全修在性。普贤的心量没有障碍,普贤的心量是圆满的,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尽虚空遍法界都融在一心之中,这是普贤心量。十大愿王最主要目的就是恢复我们本有的心量,「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样的心量那就是普贤行,穿衣吃饭、喜怒笑骂都是普贤行,没有一样不是普贤行。诸位要记住,普贤行绝对不是那十条!你要是把那十条看作普贤行,那就大错特错,那是十个纲领。要紧的是普贤心,你有普贤心,你所有一切行为统统是普贤行;但是所有一切行为归纳不超过这十大纲领,是这个意思。我们现在心量都很小,起心动念这个心量都画成好多格子、画成好多界线,分你我他,这样子怎么修也修不出普贤行,一定要把心量拓开,要把界线排除。

底下这一句就是普贤行,底下这一句是真性显露;前面两句是真性的变化。变化,不管你是悟是迷,我们这个境界是一多缘起而无边,诸佛如来也是一多缘起而无边,决定是相同的。我们迷了,在境界里面起妄想执著;菩萨、佛觉悟了,他在境界里没有妄想执著,所以千差涉入而无碍。千差万别里面,他没有障碍,为什么?没有分别执著就没有障碍。所有的障碍都是分别执著才有的,破了分别执著,哪有障碍!

有一个同修,他父母去问道教,道教说他那个名字不好,一定要改,他的父母恐惧了,要他改名字。他来问我:要不要改?我就告诉他:实在是没有改的必要,但是为了你父母欢喜,你就改!大家看看《了凡四训》,命运有没有?有。命运是自己造的,命运要自己改,怎么改法?断恶修善积德才能改,哪里是名字改一改就改掉,没这个道理。

还有人看风水,「家里布置怎样格局改一下就好」,没有这个话的。风水好不好,实在讲,不必要人看,凡是我住在这个地方,我看得很顺眼,觉得很舒服,这个风水对我就好!诸位要晓得,风水是因人而异,看风水的常说「福地福人居」。哪个地方是福地?每个地方都是福地,这个地方这个环境刚好适合这个人住,那他就是福人,福地福人居是这个解释,不是真的找一个有福的地。你在这个地方住得很舒服,住得心安、身安,你就是有福的人。

「相得性融」,融是圆融、融通、无碍,《华严经》上讲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才讲到究竟圆满。一切事有没有妨碍?确实没有妨碍。所有一切障碍是从妄想执著产生的,离开一切妄想执著决定没有障碍。《华严经》里面讲,「一微尘出大千经卷,一毛端里转大法轮」,真的是无碍!我们身上毛孔很多,不晓得多少诸佛在那里讲经说法,我们不晓得!几时到我们身心清净了,离开一切妄想执著了,我们才发现,才入诸佛的境界。所以世间一切法、一切事没有不能圆融的,任何冲突没有不能化解的,同一个真性变现,必有圆融之理,理上既然能讲得通,事上当然可以做得到。所以佛法要是真正能够普及,确实能带来世界永久的和平,因为国际上人与人之间、人与事之间的许多矛盾冲突它都能化解,而且使个个人都能得到真实满足的利益,他心里才欢喜!这桩事情,实在讲唯独佛法能做得到。孔孟的学说虽然能做,没有佛法这么圆融,它在理论上没有佛经讲得这么透彻。

『众生闻者,事理无碍,乃知有僧。』这个僧就是和合不二,所以僧团是建立在六和敬的基础上。六和敬,我们要特别留意,要认真的去学习,大力的提倡,从本身做起、从家庭做起,逐渐的影响到邻居,推广到社会,要存这个心,要认真去做。实在讲,真正佛弟子才能做得到,为什么?佛弟子觉不迷,佛弟子明理。不明理的人做不到,为什么?不明理的人,他这个执著很坚固,他不能够打破,也就是我们常讲自私自利的这个观念,有这个观念就是迷、就是不觉。他不知道整个宇宙十法界依正庄严原本是一个自己,是一个不是两个。果然他体认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那就是清净法身。法是一切万法,一切万法都是自己,这就证得法身,法身不是我们这一个身。承认所有一切万法都是自己,你对於任何一法哪有不爱护的道理?我们那个私心就没有了。证得法身,没有私心!我执破了,法执也破了。

所以学佛念这句阿弥陀佛,这句阿弥陀佛就是自性的德号,「南无阿弥陀佛」完全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皈依无量觉。「南无」是皈依的意思,「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是觉,皈依无量觉。无量觉就是本觉,无量觉就是自性觉,所以无量觉里面就具足三宝,念念不迷,念念不执著。这是第一个意思。第二个意思「说法有方,善入人故」:

钞【善入人者,虽谈妙法,不善为辞,闻则捍格,今惟和雅之音,优柔调适,理义悦心,听者生喜,故念三宝。】

『虽谈妙法,不善为辞』,欠缺言语表达的能力,辞不达义,说了很多话,意思人家没听清楚,『闻则捍格』,捍格是排斥、拒绝,听的人格格不入。

演【不善为辞者,或错杂不伦,或汗漫无饰,或不能反覆抑扬、跌荡顿挫。】

「或错杂不伦」,错是错误,杂是夹杂,不伦是层次紊乱。「或汗漫无饰」,说话很粗鲁,不文雅,听了不舒服。「或不能反覆抑扬、跌荡顿挫皆是」,这两句是指没有抑扬顿挫。言语,尤其说法,乃至读经,都要注意。会读的人,这一篇文章读了之后不必讲解,为什么?人家一听,意思完全明了,他有抑扬顿挫,他有表情,能把意思在音声表情里面全部表达出来,还要解释吗?用不著解释了,这叫会念。

读经能够出声读是最好,出声读一定要把意思念出来,这个功德很大。你要度你的家人、邻居,你跟他讲佛法,他不能接受,他要排斥,你念经,如果念的声音很好听,抑扬顿挫,把经里面的意义都在言语里面表达出来,他一听就懂,听了生欢喜心,来请教你念的是什么,这样子他就会学佛了。如果你每天在家里念经,敲著木鱼,没有抑扬顿挫,念了半天,人家一个字也没听出来,他当然不能接受。读经应该用什么方法?电视剧里念台词,的确是「善入人故」,句句讲得清清楚楚,能感动人,读佛经也要这样念法。从前寺庙这种念法,人家听了老早跑掉,咬字不清楚,甚至意思自己都不懂,怎么会把意思念出来?自己一定要明了,才能把意思念出来,念出来就度别人!

你念经的时候,还有眼睛看不到的一些鬼神,他们在听,你念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把经义表达出来,能感动这些鬼神回心转意向善,对我们这个社会有很大的帮助。社会动乱,鬼神先乱!度鬼神这个用意很深,尤其现在妖魔鬼怪充斥在社会里。度鬼神要用什么方法?是不是要用《地藏经》?不必要。一切经里面《弥陀》大小二本,古人讲这是「华严奥藏,法华秘髓」,《华严》跟《法华》是经中之王,这是经王的精华,这是一切经里的第一经!我们还要用第三、第四、第五吗?用不著了,就用第一经来度他们。用什么方法?每天念经。念经,他们在听,我念就等於讲给他们听一样,代佛宣讲!把意思念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这叫回向。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念,这个力量很大!台湾同修有这么多人真正在这里修,按照佛理说,这个地方不应该遭难。所以一定要提倡,念的时候要出声念,这个功德很大。

『今惟和雅之音』,「和」是温和,「雅」是雅正,就是正而不邪。『优柔调适,理义悦心』,音调优美,义理尤其是好,优美的音调一定要把意思、道理表达出来,使听的人生欢喜心,『听者生喜』,他自自然然就学佛了。『故念三宝』,就是他自然学佛了,他接受佛法了,能够信受奉行。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