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原文网

达真堪布:2017万盏法会(一)关于皈依受戒的开示

发布时间:2024-09-09 01:39:56作者:楞严经原文网
达真堪布:2017万盏法会(一)关于皈依受戒的开示

达真堪布仁波切宣讲于2017年7月18日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昨天有很多人皈依了佛门,即踏进了佛教之门,很多人还受了居士五戒、菩萨戒、密乘戒,今天我们主要讲解皈依的基础。皈依的前提条件是信心,没有信心则不能皈依,没有信心的皈依只是走形式,这样对上师三宝是不恭敬的,对自己有害无有利。

皈依指皈依上师三宝,进入佛门。皈依必须要有信心,信心是皈依的前提条件与基础。

佛法中宣讲三种信心:清净信心、欲乐信心、胜解信心。

第一,清净信心,指欢喜心。有些人见到出家人,看见佛像心生欢喜;有些人听到佛法里讲的道理后,有一种欢喜之心,这就是清净信心。清净的欢喜心是信心。不清净的欢喜心是贪心。

喜欢钱财或名利,喜欢某些人与物,对这些有漏的东西生起欢喜之心,虽然也是一种欢喜心,但这种欢喜心是种贪心。

喜欢出世间无漏的功德,是一种清净的欢喜心,这种欢喜心是一种信心。很多人就是始于清净的喜欢,开始了解佛法、学习佛法,进入佛门的。

第二,欲乐信心。这时不止喜欢,而且希求,也想得到,也想具备这些功德。这是欲乐信心。

第三,胜解信心。明白了众生都有解脱的种子——都有佛性,都可以成佛的道理,尤其对自己有信心——我也可以超越,我也可以获得出世间的功德。这是胜解信心。

众生都有佛性,除此以外,这有很多层面的解释,今天只为大家做简单的解释:众生都具有这种本能,可以学功德,可以修福德——如果没有功德,一样可以学,学了就有功德了;如果没有福德,一样可以积累,之后就有福德了。

这就是佛性——人人都可以学功德、积福德,不断的学习、不断的积累,最后功德、福德就会圆满,这时就成佛了。这就是胜解信心——因为我有佛性,所以我也可以获得佛的果位,也可以达到释迦牟尼佛那样的境界。

这三种信心要依次第获得,先具备清净信心,然后产生欲乐信心,最后产生胜解信心。佛法里讲的信心是在明理中产生的,要先明白什么是出世间的,什么是无漏的功德,如果不去研究、观察和学习,则不会明白。

很多学佛人的信心并非自明理中产生,都是盲目信仰。佛曾讲:不要因为我是佛陀,是你们的导师,就不观察而接受、不观察而修持我讲的这些道理和我教的这些方法,这是不可以的。佛讲的法是经得起考验的,只要去学、去研究就能明白。

佛教与其他宗教的不同之处就在这里。佛法里讲的都是真理,都是关乎宇宙及生命的真理,都是诸法的究竟真相,这是可以观察的。佛教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有极其完整的研修系统,这是亘古不变的。而科学研究出来的东西有淘汰的时候,但是佛法所宣讲的道理,所教授的方法,不会有过时的时候。

现在有些人说,佛法里讲的内容,很多都不符合当今时代,不符合现代人心理,其实这是他自己不明白。佛法是圆融的,是博大精深的,在不同年代,有不同的解释和作用;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解释和修持方法。人的根基不同,佛法是活的,怎样去运用,就看你的本事,就看你自己了。

粗浅来看,佛法看似有矛盾,实际没矛盾,圆融无碍是佛法不共的特点。佛法和其他宗教不一样,佛教不是普通的宗教。普通的宗教宣讲的道理和方法都是死的,任何时候都是一成不变的,对任何众生都是这样,在哪里都是这样。但佛法不同,佛法是活的。

佛法分了义和不了义,了义与不了义有很多层面。比如小乘讲的很多了义之法,在大乘佛法里却属于不了义之法;一般大乘佛法所讲的了义之法,在密宗里则是不了义之法。

所以研究很重要,研究指我们常讲的闻思,这是很重要的,要不断地去闻思、了解,佛也要我们不断地去观察。佛教也讲信仰,但是此信仰来自理智,来自智慧。佛教导我们,要非常理智地去相信,非常智慧地去信仰。

佛教和其他宗教最大的区别是智慧。其他宗教的核心不是智慧,只有佛教的核心是智慧。因此佛法里讲的教义、戒条、方法,都是活的,因为它的核心是智慧。

大家要明理,要明白佛法所宣讲的道理。佛法讲的信心,是在明理中产生的。佛教反对迷信,不能糊里糊涂地相信,不能盲目地追随。所以我们先了解、研究佛法。刚开始没有信心也是正常的,一般人都是最初没有信心,之后通过学修而产生了信心。除了上上根基之人,鲜见天生即具有信心之人。

当然也有一些特殊之人,属于特殊情况,我们不能一概而论。比如六祖慧能,本是个樵夫,是个文盲,但是当他一听到《金刚经》,内心就有特殊的感受,这是特殊之人。还有藏地的麦彭滚波,是位放牧牦牛的老人,遇到贝若扎那的时候,将近八十岁了,并且是个文盲。但是贝若扎那观察到他的根基特别好,是利根者,然后给他直接传授信心的修法,让他直接认识心之自性,直接禅修,他立即就见性成就了。这些都是特殊之人,生下来就具足信心,我们要了解。

现在有些人,还有一些孩子,刚接触佛法时没有太大的信心,这种状态也是正常的。现在社会上有人说佛教是迷信,以此来诽谤佛教,这些人根本没有研究过佛法,不了解佛法,怎么能说佛教是迷信呢?这样说是错误的。有些人甚至还诽谤佛法,这都是不理智的做法。谁都可以研究佛法、学习佛法,就怕大家不研究、不学习佛法。

佛当时也是日不缺讲,转了三次法轮,讲了很多道理,后来传承的印度、汉地、藏地所有的善知识,为大家讲这些佛理、道理。现在很多人不愿意听佛理的开示,一说有灌顶,一说有法会,都跑过来了,人山人海的。但是一听说讲经说法,一开始讲佛理、道理的时候,就没有太多的兴趣,来的人就少了。其实这是错误的。

如果有听闻佛法的机会,都应该积极地把握。依止上师善知识,应该依止一位能讲解三藏十二部这些经典和续部之人。这样的上师善知识不仅能讲解这些,还会用自己毕生的精力,用自己的生命来传承佛理,依止这样的人才是正确的。

依止上师善知识,不只要看他的境界,不只要看他的法力。有些人就愿意追随、亲近有法力、有神通的人,崇拜有名望、有名气的人,这也是错误的。若是他有能力,但是不为你讲解,也不引领你,这样的依止是没有意义的。应该依止一位有讲经说法能力、精通显密的修行人。显宗讲的很多,一旦到密宗里有些是了义的法,还有不了义的法。

密宗里所宣讲的大多都是了义之法,当然也有很多不了义的法。佛共转了三次法轮,即初转法轮、二转法轮、三转法轮。然而只在三转法轮的时候,佛才宣讲了如来藏光明,但是并没有公开和详细的讲。

把如来藏光明公开弘扬并且做了详细的讲述,这就是密法。所以我们仅仅精通显宗还不够,还要精通密宗。要做到精通显密。

显宗有小乘和大乘。一般分四个宗派:有部、经部、唯实宗和中观。每个宗派都有自己的见地和修法,都有自己追求的解脱果位,各不相同。如果要摄受弟子,利益众生,必须对这些法进行全面的了解和证悟。

密宗分外密和内密,也称为四续或六续。四续是事部、行部、瑜伽部和无上瑜伽部。无上瑜伽分玛哈瑜伽、阿努瑜伽和阿底瑜伽。旧译宁玛派分六续,其他宗比如格鲁派、新译派等只分四续,即事部、行部、瑜伽部和无上瑜伽部。

密宗所具有的非常特殊的修法,你一定要了解。可能有些居士心里会想:那我是不是不能摄受弟子,不能度化众生了?不是。假如你自己真正有修证,有殊胜的见地,可以说有特殊的能量加持,摄受弟子也是可以的。但只能摄受、度化一些和你特别有缘的、小范围的众生,大范围的众生可能无法摄受。

此外,普通的在家居士帮助出家人或上师善知识弘扬佛法,这也是度化众生的一种方法。他以此方式护持上师善知识的事业,就相当于传播佛法的智慧。所以大家不要失去信心,在你们还没有见性,没有真正获得殊胜成就的时候,可以协助上师善知识弘法,护持他们的事业,这也是一种利益众生和救度众生的方法。

当你们自己真正具有见地、具有殊胜成就的时候,就有能力摄受一部分弟子了,可以去度化和利益与你最有缘分,与你最近的众生了。

就普通的出家人和在家居士而言,也有广闻博学、精通佛法的人。若是已经自己见性或修行有所成就,那么只需要精通一部分或一个法门就够了。但是了解和掌握更多的修持方法,对自己的信心和修行也是有帮助的。若你想要摄受弟子、利益众生,更要广闻博学。

有弘法利生心愿的人,应该依止有讲经说法的能力和精通佛理的上师善知识。因为这样的上师善知识,会用自己的毕生精力乃至倾尽全部的生命,来为信众和众弟子讲授佛理。比如说我们的上师如意宝,就是穷尽一生来弘法的,即使在快要圆寂的时候,甚至躺在医院里,还在为四众弟子讲法。

大家总爱说这个师父慈悲,那个师父慈悲,什么叫慈悲?真正的慈悲是竭尽自己的一切精力及生命来为众生传授佛法,并且不会分别你是什么人,这叫慈悲。所以在摄受弟子,利益众生的时候,不能分别这个人是否有条件或有实力,主要是看有没有缘分。若是有缘分,都要平等对待,我们要依止这样的上师善知识。

接下来讲解明理。再三强调大家一定要明理,然后从明理中产生信心。有些人只看了一遍《成就宝鉴论》或《大圆满前行》,就以为看完了,不必再看了。应该反复看、多看。

有些居士说:第一次看和第二次看的时候,完全不一样……确实如此。看第一遍的时候,看的都是皮毛;再看的时候,明白的更多;看第三遍或第四遍的时候,了解的更深。

以前的大德曾讲了三四十遍《大圆满前行引导文》,肯定是看了很多遍。《成就宝鉴论》你们看了多少遍?有的人皈依三四年了,一遍都没看完,还想得到更多不可思议的加持,怎么可能呢?《成就宝鉴论》连一遍都没有看,你的信心从哪里生起?不可能有信心,即使有信心也是迷信。

所以大家要多看《成就宝鉴论》,这里包含很多显密的教法,我讲的都很简单易懂,没有华丽的言词。因为真正的学佛修行不需要这些华丽的东西,关键在于简单易懂,一看就能明白。所以要反复看,这样才能从明理中才产生信心。佛法就是明信、智信——明白的信,智慧的信。如果没有明白就相信,是不正确的,这样也不可能得到佛法真实的加持和利益。

刚才讲,信心有三种,有了三种信心就可以皈依。我们皈依的对境是佛法僧三宝。但是密宗里还有皈依上师、本尊和空行护法(三根本)。上师是加持的来源(想得到加持要靠上师);本尊是成就的根本;空行护法是遣除违缘的助缘(修行上遇到违缘要靠空行护法来遣除)。

密宗除了这四种皈依,还有一种是皈依气脉明点。虽然气脉明点的修法我们没讲过,但是也有具体的修持方法。气脉明点指最究竟的气、脉、明点。这个脉是一个正确的见地。比如说我们的空性见,证悟大空性。气是业,见性后业就消了;明点是本具的光明,就是菩提。

真正的菩提是我们本具的光明,最终它显现了,最究竟的心应该是这样的。这里有一些具体的修持方法,我们观想脉轮和气,然后观明点,这些之前我们没有讲过,以后有机会可以为大家简单地介绍。

我们现在主要修持的是阿底瑜伽,就是大圆满。大圆满属于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我们可以了解一下,如果有兴趣也可以尝试修一修。

皈依的学处和功德今天暂且不讲。如理如法的皈依,功德是不可思议的,皈依的功德,如果有个形状,整个虚空也无法容纳,这是佛亲口说的。若是真正皈依了佛门,你的命运轨迹将从此改变。用简单的话说,从皈依、进入佛门开始,就有了新的活法。以前的活法都是不正确的,给我们带来的都是烦恼痛苦和压抑。

皈依了佛门之后,就有了新的活法。从此以后,可以快乐的、轻松的、自在的活着。所以皈依的功德不可思议。

一旦真正皈依了佛门,拥有了坚定的信念,外在的一切恶魔都不会侵害你。若皈依的人怕鬼是矛盾的,皈依上师三宝的人,不会害怕外在的鬼神。因为他们都无法侵害你,还会畏惧你,来护持你。世出世间的一切护法,都会来护持你。但若是皈依佛门之后,自己信念不坚定,不一定有这种作用。若是信念坚定,一定能保护你,一切恶魔鬼神不会侵害你,所以不要害怕。

皈依三宝之后,时刻都不离三宝的光明,时刻都不离上师的摄受。所以我们皈依佛门之后要有信念。信念的作用即是我们拥有三宝的光明,拥有上师的摄受,拥有世出世间一切护法的护持,心里的恐惧和烦恼自然就没有了。这样就可以以心里的信念来对治杂念,可以对治心里的恐惧,这是信念的作用。

有信念的人,任何时候,面对任何人都没有恐惧。而我们一到关键的时候就不相信佛,自以为是,寻找这个依处,寻找那个依处,把佛、菩萨和上师都都忘得一干二净。比如自己生病或有灾难了,就去寻求别的途径。这是错误的,这时更不应该舍弃信念。这种信念就是你的虔诚之心,定会超越一切的违缘和心里的障碍。

这都是一些皈依的功德,还有很多相关的内容,今天我们就不讲了。

昨天很多人都受了居士五戒,但一听说要传授居士五戒的时候,有多人都出去了,可能是不懂其意。其实不必回避,可以受居士戒的。居士戒有五条戒,受持五条戒是圆满居士。也可以受持一条、两条或三条戒,成为一戒居士、二戒居士或三戒居士。五条戒中只受持一条戒,这是谁都能接受的。

受持一条戒,比如受持不杀生戒。不杀生主要是不杀人,包括不杀胎儿。但有些人不敢受持这条戒,因为想堕胎,怕犯戒。没有事,可以不受这条不杀生戒。

不妄语。这条戒主要指不说上人法妄语,指不说神通。有些特殊的人具备这些特异功能,但一般人没有这些功夫。若是没有这些却妄说有,说什么“我看见了菩萨,我供养了;我看见了鬼神,惩罚他了……”就是上人法妄语。只受持“不说上人法妄语”这条戒,是一戒居士,这条戒应该都能受持,但是很多人不明白,昨天传戒的时候,都离开了。

很多人受持了居士五戒,居士五戒属于别解脱戒。戒有三种:别解脱戒、菩萨戒和密乘戒。

别解脱戒有沙弥、沙弥尼戒,比丘、比丘尼戒,还有正学女戒,居士五戒。出家人受持的是前五种戒,在家人受持的是居士五戒。若把男女分开,在家分优婆塞,优婆夷两种。这都属于别解脱戒。

别解脱戒是解脱之因。别解脱戒的根本是出离心,有出离心的摄持,有出离心的基础,才可以成为别解脱戒。

受持了别解脱戒,才可以成为解脱之因。若是没有出离心,即使受持的是居士五戒、比丘戒、比丘尼戒,依旧不能成为别解脱戒,不能成为解脱之因。若与解脱有关系,必须要具有出离心。

出离心主要指断除对世间的贪恋。这种贪恋是心里的贪恋,有些事物不会束缚我们,不会染污我们。我们内心的贪着,会束缚我们,会染污我们,所以要断除对世间的贪恋。人不能有欲望,但是可以有愿望。

也许有人会想,有强烈的欲望,追求某些东西才会成功,现在也有这种教育,其实这是错误的。人虽然没有欲望,但是可以有愿望。欲望是为自己的,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愿望是为众生,是以众生为中心的,这是它们的区别。虽然没有欲望,但是有愿望,一样会拥有动力。

怎样才能断除对世间的贪恋?主要取决于是否看破了。我们有一句话说:看破才能放下。我们要看透这个世界,它的自性是无常的,时时在变,随时随地在变,刹那刹那在变。刹那中变,其实就是没有变,这是空性的道理,今天不深入讲。

世间的福报都是因缘和合的,因缘和合的就是虚假的,是假立的。不是真实存在的。明白了这些道理以后,自然不会贪恋了。

现在虽然大家都知道不能贪恋世间,都知道不能有欲望,但是,所认为的都是那种粗大的、强烈的欲望。只有当你明理了,看破了才能做到放下、明理了之后,自然就不贪恋了。如果不明理,强行控制是控制不了的。

明白了佛法里宣讲的无常、因果的道理之后,自然就能放下,自然就没有贪欲,自然就没有杂念了。对世间没有丝毫的贪恋,日日夜夜求解脱,这是宗喀巴大师在《三主要道》里讲的,这是出离心的定义。

具有出离心这点很重要,大家应该多去了解无常,多去了解因缘和合。因缘主要是佛法里讲的缘起,明白了因缘和合的道理以后,很多问题自然能解决了。

很多人,尤其是刚接触佛法的人,可能不太明白。其实不杀生,主要指不杀人,包括不杀胎儿,杀其他动物只会犯支分戒。犯了根本戒才会破坏戒体,犯支分戒则不会。犯了支分戒不必重新受戒。比如说杀生,杀了蚊子、苍蝇也犯戒,但犯的是支分戒,忏悔就可以,不必重新受戒。若是杀人、堕胎了,就犯根本戒了,不仅要忏悔,还要通过仪轨重新受戒。

很多人都害怕受持不妄语戒。觉得平时特别爱说假话,骗父母,骗老师,肯定不能受持这条戒,若受持了这条戒,一出门就会犯戒。这些妄语是普通妄语,说普通妄语有罪过,也犯戒。但属于犯支分戒,不是犯根本戒。

说上人法妄语才犯根本戒,普通人没有这些特异功能。如果说“我看见菩萨了,看见鬼神了”,这样欺骗他人,就会犯根本戒,这种人相对来说很少。

但是有些人爱说这些话,这样容易犯这条戒。

不淫欲。本来自己有了生活伴侣,如果在夫妻之外有了男女关系,是犯根本戒的。佛经里讲了很多关于邪淫的过患,比如说时间,地点不合适等,也属于犯邪淫,但只犯支分戒,不犯根本戒。

有些人害怕犯戒而不敢受戒。犯根本戒和支分戒是有区别的。这个区别能让你正确的抉择、取舍是否受戒。

菩萨戒的根本是发菩提心。为了度化众生要成佛,要有这种发心。也有人是求自我解脱的,这样会成就阿罗汉,成就独觉佛。“我成佛是为了度化众生,成佛了才有度众生的能力。”具有这种发心,才是发利他菩提心,有利他菩提心的基础,才可以受菩萨戒,才能得到菩萨戒的戒体。若连利他菩提心都没有发出来,不会得到菩萨戒的戒体。

昨天我们还传授了密乘戒,都接受了灌顶。一说灌顶大家都很有兴趣,都很激动,都往前冲。其实灌顶不是什么好事,因为灌顶了就等于受持密乘戒了。密乘戒也分支分戒和根本戒。密乘戒的根本是清净观。密宗宣讲五种圆满,就是将一切观为清净,观为圆满,没有不清净,不圆满。这是密乘戒的根本。

以前讲过善恶的标准,我们都知道取舍善恶太难了,遇到对境的时候取舍善恶更难。取舍善恶难,分辨善恶更难。何者是善?何种是恶?要具有分辨能力。怎样才能具足分辨善恶的能力?就是掌握善恶的标准。

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善恶标准,小乘、大乘、显宗、密宗里讲的,了解、掌握了之后,就具备了分辨善恶的能力。这样再去取舍善恶就不难了。

其实佛法里讲的教理、戒条及很多方法都是活的。若是有分辨善恶的能力,然后抉择、取舍善恶就不难了。受持戒律是成就的助缘,也可以说是一种方便。能让我们的生活、工作变得更圆融、更圆满,不会变成我们生活、工作的障碍,不会有不方便。

然而,现在我们受持戒律时有很多的不方便,即使有了很多的方便,也变成了障碍,这是我们个人的问题。在座的居士或出家人,都是学修佛法,追求解脱的,以上讲的这些很重要。我们不可盲目地做,不能糊里糊涂地虚度光阴,否则会后悔的。

其实我觉得今天讲的这些,都是窍诀,都是要点,都是很重要的。这里没有甚深的法理,没有华丽的词句,但都是事实真相,事实真理,对学佛修行的人,对追求解脱,追求究竟的佛果的人来说,都是非常珍贵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希望大家都能牢记。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