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原文网

净土法门法师:胎狱之苦

发布时间:2024-06-22 01:38:19作者:楞严经原文网
净土法门法师:胎狱之苦

从投胎,神识入胎,入胎就苦,经上形容神识在入胎的时候叫胎狱,那个苦跟地狱没有两样。小孩在母亲肚子里面,母亲喝一杯凉水,小孩在里面感觉到像寒冰地狱一样,喝一杯热水像在八热地狱一样,苦不堪言,那十个月是受罪,所以十个月胎狱再出生下来之后,他前生的事情都忘得干干净净,这就是太苦,假如没有这些痛苦,他前生的事情应该记得,所以我们一般人出生之后,对前生的事情都不记得了。这种情形我们可想而知,因为我们仔细去观察,有很多小孩非常聪明,害一次大病之后也许就变成白痴,记忆力就丧失了,我过去有一位老朋友的小孩就是如此,一场大病害了之后就傻傻的、呆呆的,就变成低能,非常聪明的人,那么那是病苦。佛讲的生苦跟死苦是最大的苦,任何病苦都比不上,所以都忘得干干净净。也有极少数的人生下来之后记得前生的事情,这是什么原因?给诸位说,这叫夺胎,他没有受这十个月胎狱之苦,受十个月胎狱之苦的是另外一个人。这个小孩一出胎就死了,另外一个灵魂、一个神识,不是他,他看到这个身体就钻进去了,就夺过来了,所以他没有受十个月胎狱之苦,这样的情形他能记得前生的事情,为什么?他没迷,他没受过苦,这是很少数的特殊情形,确实有这个情形,叫夺胎。

阿弥陀经要解 (第四集) 1985/10 美国达拉斯 档名:01-007-0004

「八苦」第一个是「生苦」。这个「生」,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究竟怎么样苦法现在都忘了,没人能够记得了。可是我们如果要细细的去观察,去揣摩「生」的情形,也能够想像到,如佛在经中所形容的,佛形容胎儿出生犹如在地狱当中受夹山地狱之苦,这皮肤接触外面境界,那个风一吹,犹如风刀解体之苦,这是佛在经上给我们的形容。所以这小孩一出生下来,他就哭,太痛苦了,他才哭。如果「生」要是很乐的话,那生下来他应该笑嘻嘻的才对。一生下来就痛苦,可见得那个受是很大的痛苦,他说不出来。西方极乐世界是莲花化生,所以没有胎狱之苦。

阿弥陀经要解 (第二十一集) 1984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04-0021

六道里面的苦很多人不知道,佛给我们说出来之后,我们想想,真的,不错。佛常讲的三苦、八苦。三苦是从纲领上说的,有苦苦,有坏苦,有行苦;苦苦分开来说,佛说了八大类。生苦,以人来做例子,这人到世间来投胎,在母亲肚子里头十个月。这十个月的日子,佛在经上形容叫「胎狱之苦」,等於在地狱一样。母亲喝一碗热茶,他就像在八热地狱;母亲喝一杯冰水,他就像在寒冰地狱。我们没有法子去体会,佛要不说出来,我们永远不会知道。所以中国古圣懂得胎教,怀孕的时候饮食起居、思想行为都端正,为什么?这胎儿才好,那才真正叫爱。现在人哪里懂得,为什么不懂?不读古人书,不听古人教诲,所以不懂。不懂,这坐胎就非常痛苦,这种痛苦会引起怨恨,所以这儿女不孝不是没有原因,有原因,有因有缘,那不孝是果。你要是细细想想这个事情很可怕。

胎儿出生,你看看一生下来,你听到第一个声音是什么?苦!苦!胎儿一出生,细心听听看,他就在叫苦,那就苦一辈子。长大之后,有求不得苦,有爱别离苦,有怨憎会苦。你在这一生当中常常碰到不如意的事情,冤亲债主,过去世的冤亲债主,过去结的缘,这一生当中结的缘,统统都有。真正明白,从小受到良好教育,不跟人结冤仇,遇到别人跟我过不去,不存怀恨的心,那就化解了。如果不肯接受,人家打我一拳,我一定要回他一拳,这是外国人的讲法,这是错误的,这是什么?这容易结冤仇。能忍就忍,吃亏是福,外国人不知道,永远不肯吃亏,永远不肯让人,你的前途麻烦就多!个人如是,国家亦如是。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三九六卷) 2005/7/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017-1396

钞【而经称母佛者曰。】

『经称母佛』,摩耶夫人,就是释迦牟尼佛的母亲,摩耶翻成中文叫幻生,就是摩耶夫人以如幻的法门幻生佛陀。经上说,释迦牟尼佛在没有降生的时候,十方诸佛一日三时在摩耶夫人肚子里面说法。佛与大菩萨示现降生在人间,虽然跟我们一样怀胎十个月,他没有胎狱之苦,他在母亲胎里面开大法会,在那里天天讲经说法,诸佛菩萨都来听。我们一般凡夫在母亲肚子里十个月,等於在地狱里一样,苦不堪言!佛在经里形容那个苦就跟地狱一样,叫胎狱之苦。

这是一投胎之后就迷惑颠倒,等於关到监狱里面。母亲吃一点热的东西,他就像在八热地狱,喝一杯冰水,他就像在八寒地狱一样,苦死了;佛陀降生,他不一样,称之为如幻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摩耶夫人说,她也是大权示现,她发愿生生世世要做佛母,所以不仅释迦牟尼佛是她怀孕生的,贤劫千佛出世都是她怀孕生的,就是生生世世为佛母。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一0一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03-0101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