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问镇州临济义玄慧照禅师曰:「如何是四种无相境?」
(识起迷情于无相是何境界,无相境界有四种,可依地、水、火、风四等而现种种境界,观四大空即得生四无相。)
禅师曰:「尔一念心疑,被地来碍;尔一念心爱,被水来溺;尔一念心嗔,被火来烧;尔一念心喜,被风来飘。」
(你一念起疑心,地大发挥障碍,不能空此质碍色身。你一念起欲爱心,即被水浪淹没。你一念起瞋心,即被火气烧着,灭诸多功德。你一念起欢喜心,即被境风吹动,随境而飘转。)
禅师又曰:「若能如是辨得,不被境转。处处用境,东涌西没,南涌北没,中涌边没,边涌中没。履水如地,履地如水。缘何如此?为达四大如梦如幻故。」
(若能如此分辨清楚四大种性障碍心,即能不被诸境界来转。如此之后,即能随时随地运用此清净心,让身体若它由东、南涌出,使它没于西、北方;若它由中、边涌出,使它各没于边、中两边。若能如此,则涉在水中,却如履坚实地样;若履及地上,有如涉入水中般自如。是何缘故能够如此?只因已了达四大本如梦、如幻故也。)
(二)玄祥释解
1.前言
修行目的是要修心,这是一定的道理,尤其是学佛者当知此道理,才说学佛是在「心地法门」上用功行道。因要得解脱在此「心地」,遭沉沦入三恶道亦在此「心地」。但很多佛弟子无知,以为佛经中未言修身及真气,一谈到「气」或经络脉象就主观意念言,这是外道法。
修身是外道法,修心是佛法,但光有佛法,身不能有个成就,连转粗念头都做不到,怎能转深潜处的八识心田中种子。所以一个已知佛法或得究竟的人,在心地上无天神、圣人之别,因天神境界者一接触佛法,就能悟得无生法忍。若一个人连天神的色身成就与真如性用都没有,而不屑学习色身上的成就,终是有偏颇之见。
古之印度婆罗门行者,有色、无色界的修证,一遇到世尊教以解脱知见后,即能速证得阿罗汉果,本已具足五神通后,马上又能悟得漏尽通,得无生法忍。所以外道与解脱正法仅是一线之隔,无知之徒执着局限知见,强分内外道,终其一生无所成就。《金刚经》云:「一切法皆是佛法」,强分别佛法与外道法,这种知见若不能改,也仅增加自己葛藤而已。
唐朝临济宗开山主义玄慧照禅师、南北宋时临济宗杨岐派大慧宗杲禅师等大禅师,也都是在色身现象上隐约论及气机、真气。本公案临济义玄禅师论及色身四大与心之关系,而大慧宗杲禅师在参话头用功过程中,言及气壅塞膻中、心轮不通之际,说这正是个好地消息。
请看宗杲禅师答吕舜元大德云:「赵州狗子还有佛性也无话(话头),喜怒静闹处亦须提斯,第一不得用意等悟。若用意等悟,则自谓我即今述,执述待悟,纵经尘劫亦不能得悟。但举话头时,略抖擞精神,看是个什么道理。常以生不知来处,死不知去处二事,贴在鼻孔尖上,茶里饭里、静处闹处,念念孜孜(生来死去二事),常似欠却人百万贯钱,无所从出,心胸烦闷(气塞膻中穴初步现象),回避无门,求生不得,求死不得。当那么时,善恶路头相次绝也!觉得如此时,正好着力。只就这里看个话头:『僧问赵州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州云无』,看时不用搏量,不用注解,不用要得分晓,不用向开口处承当,不用向举起处作道理,不用堕在空寂处,不用将心等悟,不用向宗师处领略,不用掉在无事匣子里。但行、住、坐、卧,时时提撕:『狗子还有佛性也无?无!』提撕得熟,口议心思不及,方寸里七上八下(气聚心轮),如咬生铁橛,没滋味时,切莫退志,得如此时,却是个好底消息。」
接着看宗杲禅师示李伯和大德言参话头开悟的描述:「疑生不知来处,死不知去处底心未亡,则是生死交加,但向交加处看个话头:『僧问赵州和尚,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州云无!』但将疑生不知来处,死不知去处底心,移来『无』字上,则交加之心既不行,而疑生来、死去底心将绝矣!但向欲绝未绝处,厮崖时节因缘到来,蓦然喷地一下便了。」
由这两位大禅师论述中,知修行人都是从色身的气脉发动使色身成就,之后才能进入心地法门中行执杖牧牛功夫,最后终使心垢清净而成就解脱知见。所以大乘行者今生要有成就,当从色身开始,色身离不开经络脉轮,身心二者偏一执取而修,终不能得佛法真谛。
2.释题
本公案名为「四无相境」,四者指四大,即地、水、火、风等四,行者四大能空,则不受四大之害,地大不空则有质碍,当起不了神足通;水大不空,心起爱欲,为水所溺;火大不空,易生瞋心,所造功德终为火所烧毁;风大不空,色身气旺,不知加以摒弃,喜心妄执,终被风所飘溺,妄执色身气机不放。
俗语说行者藉假修真,假者是此四大之身,系因缘假合而成,不要执取四大为修行的究竟。若行者执取地大为真,纵使能飞天走壁,加上色身风大不散,肉身终不能坏,可能修入仙道中,妄执此假色身不坏为修行目标,不让肉体死亡。水大是欲爱之根源,若不能超越物爱,终为贪欲所迷,不得出欲界入梵行。
《阿含经》云:「缘眼色,生不正思惟,生于痴。彼痴者是无明,痴求欲名为爱,爱所作名为业。如是比丘,不正思惟因无明,无明因爱,爱因为业,业因为眼,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说。」贪欲是修行人的致命伤,修行不知断心的淫欲念,终被水所淹没,沉沦于生死海中。所以一切法以断贪欲为主,贪欲断则瞋心断,瞋心断,则痴心明朗,不遭邪因缘,不落入轮回境。所以成就佛道离不开色、心二法,色法地大所涵盖,心法由水、火、风大所摄,四大能空,即悟无上心法解脱道。
3.语体文解
僧问镇州临济义玄慧照禅师曰:「如何是四种无相境?」
有一僧人问镇州临济义玄慧照禅师说:「如何是四大种无相境界,请禅师开示!」镇州(河北)临济义玄禅师者唐朝曹州(河南)南华人,俗姓荆氏,年幼即有出家之志,及落发受具足戒后,便仰慕禅宗,初到江西参黄蘗希运禅师,又礼谒高安大愚禅师、沩山灵佑禅师等。后还黄蘗,受希运禅师印可,即嗣黄檗禅师。宣宗大中八年(854),临济义玄禅师至河北镇州住于临济院,设三玄三要、四料简等机法接引徒众,更以机锋峭峻著名于世,别成一家,遂成临济宗,故义玄禅师者临济宗之祖也,自曹溪六祖慧能大师,历南岳怀让禅师,马祖道一禅师,百丈怀海禅师,黄檗希运禅师,至临济之义玄禅师,称为临济宗。所以临济义玄禅师者即慧能大师六世之孙也。
按语说:「识起迷情于无相是何境界,无相境界有四种,可依地、水、火、风四等而现种种境界,观四大空即得生四无相。」佛由人成,人由四大假合而生,此肉体有色身与心可供修行之用,色身成就破地大种,引发心之相。心者含纳贪、瞋、痴、慢、疑、邪见等诸心病,谓邪真如,依此邪真如而生起性用,产生邪行。若行者不知修行即在去除此等不真的邪真如性用,就不能去除贪、瞋、痴、慢、疑、邪见等诸心病。
禅师曰:「尔一念心疑,被地来碍;尔一念心爱,被水来溺;尔一念心嗔,被火来烧;尔一念心喜,被风来飘。」
义玄禅师答说:「若你一念起疑说地大种俱在,则色身质碍不能去除,知见就被地大所障碍,如此地大不柔和外,也不能起神用,即不能飞跃于虚空中。若你一念中有爱欲心生起,被水大种所迷,水大膨涨色身入淫欲之心念中,终被水大所淹溺于生死海中。若你一念瞋心起,怒火攻心,瞋心依妄习发作,则火大烧毁修习所作之功德。若你一念欢喜心起,由于风大布满色身而起,若贪着此身乐,当为风大所飘逸,入世间禅定胜境中,终将迷失菩提自性。」此四大涵盖色、心二法,色法属地大,水、火、风大属心法,心法清净故,即破水、火、风大种性,则地大无碍,即能现神足通,甚至于其它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等神通。
按语说:「你一念起疑心,地大发挥障碍,不能空此质碍色身。你一念起欲爱心,即被水浪淹没。你一念起瞋心,即被火气烧着,灭诸多功德。你一念起欢喜心,即被境风吹动,随境而飘转。」人修行从色身修起,破身见后,始能进入修心的境界。修行人对一切欲爱、境界贪着,即不能成就佛道,色身气机有了后,才能修心。行者待断心病为先,得地大柔和于后,则神足通现起矣!
禅师又曰:「若能如是辨得,不被境转。处处用境,东涌西没,南涌北没,中涌边没,边涌中没。履水如地,履地如水。缘何如此?为达四大如梦如幻故。」
义玄禅师续答说:「若你能如此知四大种性真实法,不对地大起疑,障所知见,终不为地大来产生质碍;心不爱着,心不起嗔,心不被风飘。行者能做到此境界,不被四大种性所转,即能善用此四大种性。行者心净后能不被境所转时,即能处处用此四大种性,起初使身无质碍时,即能使色身东边涌出,西边没入;南边涌出,北边没入;中间涌出,边境没入;边境涌出,中间没入。也可以使身履水如地上行,不会下沉;或履地如水行,没有地上障碍物存在。是何种因缘能让行者致此境界,主要还是行者心地清净,不为四大所迷,不为质碍、欲爱、瞋怒、喜境所迷。若行者心能达自在无碍,则能超越四大种知见,当然能将四大种性以如梦、如幻似地起神变。」
按语说:「若能如此分辨清楚四大种性障碍心,即能不被诸境界来转。如此之后,即能随时随地运用此清净心,让身体若它由东、南涌出,使它没于西、北方;若它由中、边涌出,使它各没于边、中两边。若能如此,则涉在水中,却如履坚实地样;若履及地上,有如涉入水中般自如。是何缘故能够如此?只因已了达四大本如梦、如幻故也。」
当然修行者内心妄习净尽,即能依此心意念与四大种性产生神变,因万法唯心所造。唯识言:「成所作智同圆镜」,成所作智者依前五识而起用,前五识与五根同缘起,原源于色身,所以能产生神足通,心与色身五根之性用同起。但若行者心地尚未净尽,妄习还有,贪、瞋、痴不除,而俱有此神变事,定是着魔难矣!行者逢此因缘而不自知,不加醒悟,执迷不悟,当从沦坠。
(2005.08.23.撰于法尔)
版权所有:楞严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