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原文网

土丹尼玛堪布:大乘佛法的理念与人生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4-08-27 01:38:52作者:楞严经原文网
土丹尼玛堪布:大乘佛法的理念与人生的意义

开示时间:二〇〇六年春节

地点:深圳

听众:非佛教徒两千人

我很荣幸今天在这里能够与这么多的同道一起来探讨伟大的佛陀精神。

去年的农历新年佳节,我也有幸参加贵公司举办的座谈会。时间过得真快!一瞬间又过了一年。不过也不足为怪,岁月流逝的真理似水奔流。时时刻刻、分分秒秒,时间一直向前奔跑从不停息片刻。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止它,它不受我们的控制,不会等待我们,更不会有时光倒流的奇迹!所以,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珍惜光阴,把人生用于积极有意义的行为上。不要把时间荒废在负面消极堕落的行为上。这是我们可以选择及把握的,而这个决定权永远是掌握在我们的手中。所以,善用时间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

人类原本平等、因业划分等级

我相信无论对于什么人,生命原本要带给我们的是欢乐与成就。所以,我们无论来自哪一个国度、哪一个种族、是腰缠万贯的巨富、还是身无分文的穷人;有知识、无知识;我们的本性都是平等的。我们都有身体、情感、爱好、还有潜在的能力。但是我们在一个漫长的生命轮回中,所积累的思想和行为的差异,就演变成了今天我们所发现的不平等的人生阶层。

佛陀教诲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是没有一个可以控制世间万物的造物主。所以,这个世界本来是很公平的,在每个人身上所发生的一切好与坏,都是自己所造的前因后果。佛陀在经典里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过去的思想、行为和习气影响到今生;而今生的所作所为,也会影响到未来。这种关系唯有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去决定,别人是根本无法替代和参与的。

在这个过程当中,心所发挥的力量要比行为来得更重要。举例来说:假如你今天心情不好,那么今天所有随之而来的种种事情,不管是什么原因,都变成使你不快乐的因素。相反,你今天心情很好,随之而来的一切事情都会让你欢喜。这样的状况对每个人都是基本相同的。

总之对我们来说最大限度上的快乐或痛苦,往往不一定是因物质的变化而发生,而是心灵的态度决定。若要对这方面有更深刻一点的体会,就需要长时间的去研究佛法。

关爱他人是心灵快乐的源泉

当然啦!我们每个人都有权力追求自己的快乐,为自己美好的明天奋发图强。可是我们不能用自私的心态和手段去谋取快乐和利益。因为用这样的方法,我们将会尝到的是更多痛苦!

比方说:我们总想欲求一些原本不属于自己该得到的东西,像金钱、地位、名声等等。有了这样的心态就会出现许多的烦恼。我们会猜疑和害怕所谓自己拥有的会被他人夺走;我们会妒忌所欲求的会被别人领先得到;这些猜疑和妒忌甚至会引起嗔恨和斗争。用不择手段的方式,让人疲倦不堪,也会丧失伦理和道德。我们用非常自私的心态所追求的金钱、权利、荣誉和赞扬,即便是得到了,也不一定有保障能给我们的身心带来快乐和满足。

在世界不同的角落里,我们经常可以看见拥有大资产、大权势者在嗔恨、恐怖、寂寞、孤立、绝望和自我猜疑的精神状态中挣扎的生活情景。如果我们的内心能放松一些,能宽容一点,不那么的自私,就会像古人所说的“心中有事世界小,心中无事一床宽”。当我们的心态改变过来,能够多关怀他人时,我们会发现我们的心境就会平静安然,心灵变得广阔而开放,精神就会以此得到欢愉!似乎个人的问题都因此而显得没那么重要,遇到任何事情也能拿得起,放得下,变得很自在!再也没有什么事情可以让自己变得非常的苦恼。

所以,心念的作用是大于一切,能够调伏好自心,显然是非常的重要。这可以算是财富中的上等财富,就是精神的财富。

物质不一定能满足人心——精神有所寄托至关重要

有意义的人生是需要具备创造双重的财富(编者注: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我们作为一个普通的人类,都同样希望拥有美好的生活。首先我们会追求物质层面上的富裕。因为没有物质生活的保障,就无法追求更高一层的精神富裕。这个道理是每个人都很清楚的。我们有了一定的物质生活保障时,就需要有一个精神层面的寄托:就是我在这里所说的“精神生活”,这显然是非常重要的。也可以这么说:人应该是有一个信仰才会活得更像人的特性。

我觉得一个没有信仰的人,他的人生就完全失去了方向。相比来说一个无信仰而物质生活富裕者,比物质生活贫乏者还要可悲。因为没有钱的人每天还需要为生计忙碌,起码他们有一个活着的目标去努力奋斗。而物质生活宽裕者要是没有信仰,那么他们将会何去何从呢?活着的时候没有什么事情可做,死后的世界既不知、也不在乎,只会尽量逃避。惟有可以做的就是今朝有酒今朝醉。重视的只是现前的享乐,纵情声色追逐官感的满足。

可是,越耽溺物欲,也就越迷失自我,难以自拔!这种人不停地追寻可以使他更兴奋的事情,但最后也不能得到让心可以满足的妙欲。到头来获得的是更多的空虚、苦闷、失望、沮丧、寂寞与疲累不堪的身心。人生变得无望、无奈和无助。这样的人群也给社会创造了种种不良的风气,害己害人。从古到今,举不胜数的人就是活在腐烂物欲之中度过人生的。

信仰宗教也要明智地选择

我们讨论信仰,很多人很自然就会挂上宗教,变成宗教的信仰。我想这也是没有什么不对的。“宗教”的定义,本身在不同人的口里也有不一样的解释。无论如何,我想人类有宗教是一种文明的标志。

但是,我们也看到宗教也是有利有弊的。举例来说:某些宗教,含有神权在上的霸气,教条主义的虐迫性,或是偏狭族群的排他性,与科学和理性相违的迷信性等弊端。从古至今,都有因为宗教的原因给人类群体和个人带来灾难的事件,要用清醒的头脑去辨别对错是非。

佛教是最贴近人性的宗教

到这里请允许我对佛教方面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介绍。希望大家不要认为因为我是一个佛教徒,而所以把佛教变得有理。

也请大家认真的分析我的话语。

佛教到今天已经有了二千五百五十多年的历史了。抱歉!这个历史的时间还有其它不同的说法,我也不能完全肯定一个准确的论述。我们可以说:佛教是个古老的宗教,可她一点也没过时!原因是绝对的真理是永远不会过期的。而且,她的教义贴近人心,没有跟世俗格格不入、远离人心、疏离社会的表现。尤其她重视分析和逻辑。对讲究理论的人来说,佛教的教义应该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有些人说:佛教不是宗教,而是一种哲学;另一些人却说:佛教是一种主义。但在我们作为佛教徒看来,只能说佛教就是佛教!她是让我们离苦得乐的一种方法;她告诉我们众生平等,自己未来的幸福和解脱完全要靠自己的努力;每个人要随时检点自己的身心,为自己的身、语、意的状态负责,任何人也都帮不上忙。

佛陀本人也不承认自己是万能的、是宇宙的创世主。佛陀只是引导人类走向正路的导师,他跟一般人不同的是:他的人格修养圆满,没有一般凡夫的贪、嗔、痴等烦恼和无明习气。他的智慧和爱心平等达到了最高的境界。他所教导的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法。”

佛法认为人生的意义何在

佛教认为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里与其它动物的不同之处,不是人类可以拥有锦衣、玉食与华居。有这些物质的财富不能说明人生就此获得了意义。

物质财富本身就是无常性的,随时有失去的可能。还有基本生活所需以外的物质财富对自己来说也是一种多余的负担。因为物质生不能带来,死不能带走。请注意我的表述:佛教不是说物质本身有罪,只是说执迷于物质并不是人生的意义!但如果能以所创造的财富去帮助人类福祉,那是另当别论了。

佛教导我们:有意义的人生是从奉献自己,服务人群中得来的。如果我们有一天能做到生活随遇而安、随缘度日、不贪不求、尽心尽力地为他人服务。那么这个人生,就是实实在在地成就了不凡的意义!

能这样做到利人,自己所获得的利益和快乐会远远比只想到“我、我、我……”、把全部精神都投注到自我身上的封闭和狭窄心态所追寻到的更多。所以“利他才是最好的利己方法。”寂天菩萨说:“不必言多语,能仁为利他,凡夫求自利,观其之差别。”

大乘佛教的思想和行为的概括

佛陀所宣讲的大乘佛法是把一个学佛者自始至终的学处,概括至一个思想和六种行为之中。一个思想就是发菩萨心;六种行为则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佛经称为六度或者六波罗蜜多。

发菩萨心的意义

安置这样的思想,首先我们要了解生命是有轮回的。至于生命轮回的论证方法有很多。近代有许多学者也在统计和研究再生人;也有心理学家运用催眠治疗法等很多回忆前世的方法,去追寻轮回的真相。总之我们是无法否定生命轮回的存在。所谓的生命轮回主要是我们的心识在轮回;我们的身体好比是一所客房,心识就是客人。生生死死,生了又死,死了又生,就如同一个不断云游的客人搬进不同的客房一样。

当我们的生命不断在轮回时,基本上每一次轮回都有父母,包括动物在内。这些父母就像今生的母亲一样对我们有很大的爱与辛劳抚养的恩德,这是决对无疑的。我们不妨观察一下动物世界里的鸟类;在雏鸟未有能力照顾自己之前,它们的母亲会看护照料他们成长,把他们保护在羽翼之下,不受任何侵害。这个行为,是母亲天生对孩子的无尽慈爱。小鸟可以完全依赖着它们的母亲而存活。甚至当遇到危难时,母亲也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去保护她的孩子。

动物世界的母爱情况是如此,更何况人类的父母!我们的父母给我们大家负出的爱与辛劳是无限的;从无始以来,我们的生命轮回次数是不可计量的;每一个众生都曾经做过我们的母亲,都是于我们有大恩德。当我们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会对所有众生产生一份强烈的感激之情。同时,我们也看到我的这些父母众生都各自在六道上感受各种痛苦。因此我要想尽办法让他们离开痛苦。

大乘佛教认为,带领众生获得最好的利益(编者注:利益众生究竟之方法),就是渡他们成佛。然而,为了要达到这个目的,首先自己必须具有佛的能力。如此思维后,我们体认到要能渡化一切众生,首先自己应要追求成佛。这种思想是大乘佛教中的菩萨心。

菩萨万行的纲领——六波罗蜜多

佛陀在大乘佛教还详细宣讲了通往成佛之道——菩萨万行。其纲领就是六度,也称为六波罗蜜多。

布施:对财产有贪婪和吝啬,是今生和来世让人变得饥渴贫穷的根本因素。所以佛法要求人类自己获得财富后要尽力布施给众生,济贫救苦。回报有情世界即——布施波罗蜜多。

持戒:假如对自己的生活没有伦理道德的约束,糜烂的生活会导致人类的堕落。所以,佛法要求人类要在有良好的规矩和约束中生活即——持戒波罗蜜多。

忍辱:愤怒和嗔恨心是利他的根本摧毁者;包容是菩提道上的最大苦行,也是最大的福德。所以应当去除嗔恨,慈心关怀敌人在内的每一个人即——忍辱波罗蜜多。

精进:懒散和怠惰是成就任何世间和出世间事业的障碍。所以,应该为正道付出不懈的努力,这种顽强意志即——精进波罗蜜多。

禅修:心的散乱和精神不集中的过失会引起一切力量的退失。练习心灵高度集中专一,是产生洞察力智的特殊因素。所以,培养心的专一即——禅修波罗蜜多。

智慧:正确的决策才是解脱烦恼的直接方法。没有智慧就无法摆脱无明和执着的束缚。所以,培养抉择实义的洞察力智即——智慧波罗蜜多。

如何获得佛法的利益

我们上面所论述的这些佛法中的思想和要求的结果,不一定指的是下辈子才会获得果报这类的事情。如果我们用上述的方式修持,对待他人,在今生我们就能受用到,感受到幸福美满。

这不仅仅能为个人带来快乐的生活,也能化解人与人之间的仇恨敌对,创建和平从容的环境。所以,在佛法中能找到拯救人类的良方。佛教徒无论修持任何法门,基本上都是心存善念,关怀他人,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和有意义的人生。在学佛的道路上要获得受用,贵在实践。光听会说是不够的,必须要经过闻、思、修。如法修行,专心一意、念念相续不断。日久见功夫,才有转化心灵的可能。何时心灵转化好了,一切的美好就会随之而来!

我今天的话就讲到这里。希望我的话对大家今后的人生路上能有受用。祝福大家吉祥如意,谢谢!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