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所学内容应用起来?”——我想这也是所有佛弟子都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如何将所学内容应用起来?导师提出了修学八步骤以及三种禅修。我们能背下来,却不知如何入手,我想可能还没有找到契入点吧。以下仅针对八步骤中的“第四步”以及“真诚”的态度,提供一点自己的思考。
修学态度——真诚、认真、老实
建立正确的修学态度,才能与法相应,否则心和法不在一个频道上。
1.真诚:深刻认识到生命存在的过患,真诚面对自己,不自欺,不逃避,从而对法和法师生起真诚的依止之心。
2.认真:用心修学,反复闻思法义,严格要求自己,不可浅尝辄止。
3.老实:珍惜法缘,安住三级修学,一门深入,避免四处攀缘。
修学方法——八步骤
第一步:学习书本和音像内容,了解每句话的含义。
第二步:正确理解每个段落、章节的法义。
第三步:带着问题学习,知道每个章节说明什么问题,经论中又以什么方式加以说明。
第四步:把经论中所说的问题和自己的现实人生联系起来,从而建立正确的认识和人生观。
第五步:学会用佛法智慧(正确认识)重新审视人生,解决现实问题。
第六步:摆脱不良串习,建立正向的心理。安住在正向心理中,完成心态的改变。
第七步:思维不良心态的过患,依正见进行观察思考,摆脱不良心态。
第八步:思维正向心态的利益,依正见进行思考。不断熟悉和重复正向心态,完成生命品质的改变。
其中“第四步:把经论中所说的问题和自己的现实人生联系起来,从而建立正确的认识和人生观。”以及“真诚:深刻认识到生命存在的过患,真诚面对自己,不自欺,不逃避,从而对法和法师生起真诚的依止之心。”都提到了一个词,那就是“自己”。其中所带班级有师兄也问过,既然佛法修学要消除“我执”,为何书院要让我们联系“自己”呢?
1.为什么要联系自己(相关原理)
佛法修学的目标就是要彻底消除“我执”,瓦解“凡夫心”。凡夫心也可以称之为妄心,是一个迷惑有漏的系统(以下简称系统),其建立基础是“错误认识”,其目的就是为了成就“自我”。如果我们符合系统思考、做事,就会成就凡夫心。反之……其实没有反之,因为几乎所有人一切的身语意都是为了成就凡夫心。而凡夫心的特点就是“粘着”,即需要的一切东西必然要和“我”发生关系,同时也只有这件东西或这种认识“与我有关”,才能影响“我”。
如果是我在意的、喜欢的,或者嗔恨的、讨厌的,就会关注它;但如果系统认为无所谓的,和“我”没关系的,对我没有利益也没有伤害的,我就不会去关注它。我们从现实生活中可以看出,我们每天会遇到很多人、很多事、很多物,但真正能给我们留下印象的是很少比例的,因为系统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喜好来选择是否需要关注。一旦被关注,就会产生比较深刻的记忆。有时记忆比较浅,会有几天的印象;有时记忆比较深,会有几个月或几年的记忆;有的会记得几十年。并且这种记忆不仅仅停留在记得,往往也会影响我们未来的人生。甚至因为一件“小事”,从此就改变了我们的人生,因为这件事已经被系统高度认定了。也正因为这件事被系统认定“与我有关”,并且是高度认同,记得住也就顺其自然了。同时这件事反过来也会给“我”带来直接的影响,甚至改变我们的人生轨迹。
如果说所学内容很难记住,这就表明我们的系统认为此法义“与我无关”或者“与我关系不大”。当然,这个“与我有关”,有正向的和反向的两种。正向的即是支持、强化现在的“自我”存在,系统是接受的,常常表现为“贪”;反向的则会对抗、弱化现在的“自我”存在,系统是排斥的,常常表现为“嗔”。
另外,如果我们对于一个“与我无关”的法义,不断地有意识主动去重复记忆,也会达到终生不忘的效果,因为后来这些记忆的东西已经成为“我”的一部分了。比如我们学习佛法时要记忆的一个概念,开始总是很难记住,但一段时间后我们就会非常的熟练,以至于想忘也不可能忘记了。但这种硬性的记忆,很多时候对我们的改变往往不是很大。因为虽然我们记得,但系统未必一定就是接受的。虽然在实际中,凡是能记住的,一定都是“与我有关”的,只是关系深浅不一,力量大小不一而已。如果要让我们根据该“认识”改变“自我”,首先要让该“认识”被系统接受,即是要让这件事高度“与我有关”。
为何记得并不等于能用起来呢?因为凡夫心的系统是非常狡猾的,即使记忆非常深刻,但在实际的应用中,系统往往根据自己的需要或对“自己”有利的方面来选择。如果记得的东西不符合系统要求,系统会选择逃避,甚至抵触。我们有些师兄进入三级修学有一两年了,有些师兄进入之前就已经修学十几年了。要说道理和理论、知识他们都是非常懂得,虽然可能会有一些应用,会有一点改变,但总是非常有限。这都是因为所学内容被我们的系统处理过了,也就是所应用的也是经过我们系统“同意”过才行的。
相信很多师兄与我有以下类似的心路历程。没有学佛前,一开始知道五戒,觉得很抵触,因为自己做不到,就认为这个没什么道理,虽然记得,但不会去做,更不会去受持。后来经过修学佛法,皈依后认为自己是一个佛弟子了,受持五戒是一个基础,不受五戒反而觉得自己很不合格、很另类,就被动受戒了。再后来通过修学的深入,逐渐体会到戒对于自己的利益,真是守一条戒律,解脱一堆烦恼,守戒也就成自然而然的事了。这个过程就是系统由排斥到认可、再到完全肯定的过程。
而我们也知道,佛法的修学可以说是一人与万人敌的过程,原因就在于我们的系统、串习与经论中的法义往往是有冲突的。经论中让我们布施,但我们习惯了贪;经论中要我们持戒,但我们习惯了放纵;经论中要我们忍辱,但我们却常生嗔恨;经论中要我们精进,但我们却喜欢偷懒等等,总之我们的系统需求和佛法教义是矛盾的。我们的系统会自动采取一种逃避、对抗、不接受、过滤掉的方式来处理这些法义。对此我们总是无法下手,虽然有想改变的心但不知从何下手,有心有力但无处下手也是很麻烦的事。
感恩导师提出修学八步骤,自己通过修学体会八步骤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其中前三步就是一个“理解”的过程,而“第四步:把经论中所说的问题和自己的现实人生联系起来,从而建立正确的认识和人生观。”其实就是一个开始“接受”的过程,这一步我觉得非常重要。其中大家在修学过程中最容易忽略也最难应用的就是第四步,因为凡夫心在这里开始过滤了,凡夫心的防御系统开始工作了。
因为之前建立“自我”的各种认知、经验都与所学内容相违背,从内心来说,系统为了保护“自我”就会自动屏蔽这些内容。即使有时我们从表面上看,自己是接受了,其实内心并没有真正地认同。也正因为如此,我们虽然修学多年,也懂得很多佛法的知识道理,但总不能很好地应用,关键在于没有从内心真正地接受。如果没有从内心真正的接受,也就是佛法智慧没有被系统认可,而在系统运行看待实际问题时,是不会依据佛法智慧来处理问题的。由于我们仍然处在凡夫心系统的统治下,要突破这个系统,直接认识真心是极其困难的,所以唯有利用凡夫心的系统才能逐渐消除凡夫心的力量,最后才有突破的可能。
也就是说只有让佛法智慧被系统认可了,代替错误认识成为系统运行的基础,才有机会改变一切。
2.如何联系自己
由于凡夫心表现为“我执”,这是我们修行最大的障碍,同时我想也可以是最方便的突破口。我们可以利用“我执”的漏洞来化解我执,摆脱凡夫心。其中“第四步:把经论中所说的问题和自己的现实人生联系起来,从而建立正确的认识和人生观”,就是要让我们主动用意识把所理解的内容、获得的法义来与“自己”联系起来,即顺从“我执”的期望。也因为与“我”的联系,凡夫心的系统会表现为主动肯定与接受。
那么系统会乖乖地听话吗?显然不会。那就需要做两方面的工作:一是依据事实(佛法智慧必然符合事实)否定现有系统价值以及相应的基础“错误认识”,这会使我们感到失望,往往会产生抗拒、对立、逃避的心理,但同时也会期望去改变;二是肯定佛法智慧是“与我有关”且有利的、没有伤害的,并且可以帮助完善系统,这会使我们对于佛法智慧充满向往。
其实这就是“真诚”的修学态度,“深刻认识到生命存在的过患,真诚面对自己,不自欺,不逃避,从而对法和法师生起真诚的依止之心。”没有这个态度作为前提和基础,即使我们主动应用意识把所理解的内容与“自己”联系起来,也必然会被凡夫心所处理。或者说,这种联系只是表面的,是对外的一种欺骗,不会具有真正的力量。
这就好像攻打一座城堡(凡夫心系统),修学态度就像城门,如果我们能深刻认识到生命存在的过患,必然会寻求拯救之道。这样,具有好的修学态度就像城门被打开了,系统对我们所学的佛法智慧(如同攻城士兵)就容易接受,这样系统防御力量也会减弱。同时第四步“把经论中所说的问题跟自己的现实人生联系起来”,和共修分享重点之二“用佛法来检讨自己生命中存在的过患与不足,将法义与现实人生、生命连接起来”,就是在瓦解系统中错误认识(如同守城士兵)所建立的基础,从本质上减弱凡夫心系统的对抗力量,从而达到弱化错误认识所构建的“自我”的效果。
真诚面对自己生命存在的过患很难吗?如果说觉得佛法好,觉得佛陀是对的,几乎是所有学佛人都能认同的。不过要觉得自己的生命有过患,而且问题很大,内心未必是真正认同的。或者说在修学的不同阶段,认识的深度是不一样的。其实这可以从实际的生活中来真实体验。《道次第》中说我们众生都是被烦恼系缚,无论生活条件多么优越、地位多么高、身体多么好等等,只要我们能尊重事实,几乎每天都能体验到烦恼带来的苦果,由此认识到现有生命的过患并非难事。关键我们现有的系统会选择逃避、自我欺骗,并对一些“小的苦果”可以习惯性地轻松过滤掉。我们应认清它的手段,因为问题一直存在,并不会因此而解决,烦恼、痛苦还在,还会继续,永不停止。当我们有一种迫切求拯救的心理时,真正的心门才算被打开了。
其实,我们所学与所联系的也必然会符合凡夫心的系统(系统本质上是无自性的),区别在于是佛法智慧还是错误认识。如果是佛法智慧,我们开始修学时虽是应用凡夫心的这个特点,却能有效地弱化“自我”,为最后成就圣贤的品质打好基础。
3.重复的重要性
自己也经历过这样的情况:事情发生时,自己也能觉察到那样做不对,但当时佛法就是没有力量,对此常常吃后悔药。自己体会这就是一个佛法智慧力量大小的问题,具体到操作层面就是重复次数的问题,即重复的次数还不够。当然,这里的重复并非机械式的重复,或者说“训练”比较合适。导师说要“目标明确,方法正确”,如同机体的功能都是经过训练而形成能力的,小到走路、吃饭、玩手机、用电脑等,大到各种世界冠军的获得,无不是训练而成。心理力量也是通过训练而来,我们的凡夫心就是在无尽的轮回中训练出来的。同样,我们正确的心理力量同样需要通过训练成长。导师说:开始我们要有意识地训练,最后才有可能任运。这个“有意识”,就是要我们自己“努力”的地方。
如何主动有意识地重复呢?我想就是通过思维、观察,找出各种系统认可的关系、理由,主动将佛法智慧与“我”发生关系。这样不断重复,一个“与我无关”的佛法智慧,将慢慢变成“与我有关”,直至系统完全认同并依此运作。比如我们学习过“念死无常”后,知道世间一切都不值得贪著,但我们还是会控制不住。这时其实就是修法的好时机,我们可以当下有意识地思维,此刻如果我即将死去,什么能帮助我呢?看看身上的衣服,手中的手机,心爱的身体,各地的房产,银行里的存款……只要如理思维,真实面对,一定会有触动的。或者大家学习助念时自己死一次看看,我自己死后有非常深刻的体会,真是除佛法外什么都帮不了,而且体会到只是随便学学知识是没有任何作用的,那时候根本想不起来,更用不起来。
当然起初,我们的佛法智慧力量还很弱,就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并非一进城门就能杀敌了,我们还需要不断地滋养他们、训练他们,使其不断地壮大,这就要不断地“重复正确”。同时对于强大的错误认识,我们则不要去关注它、理睬它,更不要跟着它走,这也就是在“摆脱错误”。这样,随着佛法智慧因“真诚的态度”和“正确的重复”而不断被系统接受并壮大,并成为“自我”的认识,系统也会逐渐趋向于依佛法智慧为基础运作,此时贪嗔痴烦恼将随着修学的深入逐渐减少。
那么,训练多少次才有效果呢?个人的实际体会是,重复训练的次数与效果是成正比的,即有意识的正确训练次数越多,力量就越大,效果就越明显,能面对的问题也会越来越“难”。但这有个前提条件,就是态度上还是要“真诚”。否则可能重复到最后是麻木、没有感觉。其中“真诚”的深度又决定每一次训练的效果,同样的一次训练,发心越“真诚”效果越明显。可以说真诚地训练一次的效果要比不真诚训练一百次的效果还要好,所以训练的效果是以“真诚”的态度为基础的。但《道次第》也指出不能指望修一两次就可以搞定了,要有“纵经百年不生,亦如是修”的决心和行动。
另外,“真诚”的深度,会决定我们走多远。我个人自修学佛法以来,“观察修”的效果似乎都还好,后来到2013年秋冬一段时间就很难生起“觉受”了。开始以为是方法的问题,但实际不是。后来发现完全是“真诚”的问题,比如对暇满人身的认识、对念死无常的认识,以及对三恶道苦的认识等等。只有真切地认识到生命存在的过患,修任何法才有可能相应。否则,再多的努力往往也是白费力气,也可以说是一种“自我欺骗”。而且这种“真诚”的认识应该随着修学的深入不断深入,若非如此,修行到一定程度就会遇到瓶颈,无法前行也是很正常的。我想只要我们有“真诚”的心态,并不断深入,正确重复的次数足够多,“观念、心态、品质”的转变是自然而然的结果。
以上分享是个人的一点思考和体会,仅供大家参考。由于个人修学有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若有不如法之处,弟子祈请诸佛菩萨慈悲宽宥!
顶礼大恩济群导师!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
版权所有:楞严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