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原文网

从西域到长安 | 敦煌东线:榆林窟与锁阳城

发布时间:2024-01-09 01:35:13作者:楞严经原文网
从西域到长安 | 敦煌东线:榆林窟与锁阳城

到敦煌的第一天,没有奔向莫高窟,而是租车东行,前往榆林窟和锁阳城。在空旷的戈壁上奔驰,路旁的砂石蔓延至天际线,很少能看到绿色的植物。这片荒凉的土地上,为什么开凿了那么多精美的石窟?为什么会留下那么多优美的诗词?

要回答这个问题,可能要从敦煌的历史和地理位置讲起。

正如前文对河西走廊的介绍,两座隆起的高原在西域和中原之间留下了窄窄的孔道,而敦煌则位于这条通道的末端。在汉唐时期,它或是出境的关口,或是重要的商贸中转站,故而虽土地贫旷,但商旅驼队仍然川流不息,敦煌的经济文化也随之繁荣起来。

商人自敦煌出关,要穿过号称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前往西域贩卖丝绸,并将异国的货物带回中原腹地,这一路艰险可想而知。因此商人们往往在出关之前要先去朝拜,祈求佛祖和菩萨的保佑。而顺利归来之时,则更要去寺中还愿。百姓祈求风调雨顺,显贵彰显家族势力,也无不要去佛寺捐纳财物,积攒功德。

敦煌地处戈壁,树木资源缺乏,难以像中原那样建造高大恢弘的土木建筑。因此人们因地制宜,在河谷两旁的悬崖上开凿石窟、塑造佛像、绘制壁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敦煌石窟艺术。我们今天看到的榆林窟、莫高窟、东西千佛洞等,就是由千百年来信徒们捐资所建。窟中塑像、壁画,历经岁月,风采不减,美轮美奂。

榆林窟:一睹其相,万缘皆空

沿途风景

榆林窟在瓜州县境内,从敦煌出发开车要一两个小时,公路平直,车辆很少。一路上都是苍凉的景象,只长骆驼刺的戈壁,被风吹得沟壑纵横的岩石山。

沿途风景

不过偶尔也会看到紫色梢头的红柳,还有泛黄的胡杨(又或是榆树,榆林窟正得名于此)。

大地之子雕像

去榆林窟的路上,路过了一座特别大的雕塑。这位穿开裆裤的胖娃娃侧躺在戈壁滩上,脸比人都要高。雕像离路边不过一两百米,有不少游客都会下车与它合影。于是这儿也聚集了几个小水果摊,哈密瓜特别便宜,才三块钱一个,很甜。

榆林窟外景

来自祁连山的融雪水成河流,在沉积砾岩为主的戈壁中切出一条深深的河谷,榆林窟就开凿在河边的悬崖上。

榆林窟外景

悬空的栈道连接着各个石窟,窟中的壁画和塑像都非常美。不过出于保护的目的,开放的洞窟很少,内部也不能拍照。事实上,榆林窟一直处于试运行的状态,因此人很少,参观体验也非常棒。

窟外有一些老建筑,早先可能是依石窟而建的寺庙。后来又有道士来此居住,故佛教主题的石窟中也有一些道教人物形象的清代雕塑。

参观完普通洞窟后,我们还买了3号特窟的门票。窟中的文殊和普贤两位菩萨的经变画非常美,灵动飘逸,又有时空永恒之感。

3号特窟内景(数字敦煌官网)

为了保护壁画,洞窟内禁止游客拍照,重要的石窟几乎不对普通游客开放,或则是以特窟的形式限流。参观特窟需要额外购票,票价不菲,但很值。当然现在也可以选择在“数字敦煌”上欣赏精品石窟的内景,效果也很棒。

上图是“数字敦煌”中榆林3号窟漫游时的截图,可以看到窟室四壁和顶部都画满了精美的壁画,使得中央台基上的塑像黯然失色——事实上,这些罗汉像都是清朝时所塑,艺术水准远不如前代作品。

3号特窟室顶壁画(数字敦煌官网)

窟内壁画带有很强的密宗色彩,例如藻井中央的坛城。四周的装饰图案也非常美,几乎不用改动,就可以做成仙气十足的丝巾。

虽然榆林窟所在的瓜州地区属于极旱荒漠地带,但偶尔也会有雨水渗到窟顶,导致壁画脱落。图中残损的壁画,就是受潮剥落的结果。为了防止这样的情况发生,研究人员采用了多种手段,例如在石崖的顶部涂刷防水层,降低雨水下渗的风险。

普贤变壁画

3号特窟中最为知名的,是西壁两侧的文殊普贤变。“变”是指经变,意为通过画像的方式来阐释佛经中晦涩难懂的内容,这种方式有利于对向普罗大众弘扬佛法。

文殊和普贤菩萨是佛祖释迦摩尼的胁侍菩萨,三者合称“华严三圣”。这幅经变中绘制了普贤菩萨乘坐六牙白象,和众天神菩萨一起赴会听法的场景。画面上端则是中国传统山水画中常见的意境。

普贤变壁画·取经图

如果仔细观察这幅经变,可以发现在画面左下侧的石崖上,有一位僧人正在虔心礼佛,他身后是一匹白马和一只猴子。他们就是前往西天取经和唐僧和悟空师徒了。

文殊变

壁画中线条优美流畅,可见画师笔力。更为难得的是衣饰额发处使用的蓝色颜料,历经千年依旧鲜艳。这种蓝叫做帝王青,是蓝色颜料中规格最高的一种。它由青金石磨制而成,造价极高。因此,开凿一座石窟,颜料的费用往往占据了全部花销的一半以上。

不止是今人爱乱涂乱画,古人也是如此。壁画中常见各朝各代游人题字,相当于不同形式的“到此一游”。

2号特窟水月观音像

水月观音相传为唐人周昉所创,因菩萨形象为观水中月影而得名。与结跏趺坐的形象不同,水月观音坐姿更加自在。

图中右下角仍为唐僧取经图。西夏时期的壁画上出现的唐僧取经图,要比《西游记》成书早数百年。此时师徒四人的编制尚未配齐,只有大师兄随侍左右。为何敦煌壁画中常见有取经图呢?为何图中又只有悟空一人?这些谜题,要在榆林窟附近的锁阳城中去寻找。

水月观音像·张大千临摹

因为使用的颜料中往往含铅,铅氧化后会发黑,所以壁画中人物面庞常常不是原本的颜色了。

张大千先生在临摹时,大胆还原了壁画原本的色彩。

锁阳城:千年来的繁华与寂寞

沿途风景

继续东行前往锁阳城,一路上依旧是荒凉的景色。然而这片戈壁上,还生活着为数众多的旱獭,也就是土拨鼠。不过在野外逗玩土拨鼠是危险又愚蠢的行为,因为它们身上仍有可能携带鼠疫病毒,我国多起鼠疫事件的罪魁祸首都是这群看似无害的可爱啮齿动物。我们沿途还看见有移动检疫车,来往车辆都要停车接受体温测试,以防有游客不幸中了土拨鼠的微生物攻击。

锁阳城遗址博物馆

参观锁阳城,必须乘坐景区提供的观光电动车。先参观了遗址博物馆,了解锁阳城的历史变迁,然后再次登车前往锁阳城城址。

锁阳城原为瓜州城所在地,也是丝绸之路的交汇点。古诗中的「孤城遥望玉门关」中的孤城,就是指当时的瓜州城。嘉峪关封关后,瓜州因地处关外而萧条破败。附近两条河流断流后,原先丰美的农田也逐渐荒芜。故而锁阳城最终被废弃,成为被黄沙掩埋的废墟。但我们今天仍然可以看到这座军事重镇和丝路要塞曾经的辉煌。

远望锁阳城

西北角的烽燧依旧矗立。中间的门形方洞,可以减少东西向风带来的压力。

西南角墩遗址

城池的四角视野最为广阔,因此常常修建瞭望用的建筑,例如故宫的角楼。而锁阳城的内城四角,则为巨大的夯土角墩,推想当初角墩上也有类似的瞭望警戒设施。

内城·西南角瓮城遗址

为了保护城门的安全,往往会在城门外修建环形的瓮城,敌军在攻打城池时,需要先攻破瓮城,然后才能进一步攻打城门——此时城墙上的守军就可对瓮城中的敌军发起攻击,这也是瓮中捉鳖的由来。今天的锁阳城瓮城,已经被黄沙掩埋。

城中景象

可见锁阳城城池面积并不小,曾经也是座辉煌的大城。可是终究抵挡不过政治的影响和气候的变迁。城中的建筑废弃倒塌后被风沙覆盖,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沙丘。

城墙内仍有许多石块,它们可能是特意收集来以作为守城的武器。站在高高的城墙上向下投掷,石块的杀伤力也会大大增加。

南城墙

夯土的城墙抵挡住风沙和岁月的侵袭,仍然坚挺不倒。

南城墙外景

可以看到分层版筑的痕迹。每隔数十米,还有凸起的台墩,应是防御所用。

登城远眺,远处是已被骆驼刺和芨芨草等覆盖的沙地,曾经也是丰美的屯田之所。而更远处,则是锁阳城的墓地所在。

这片凹凸不平的土地,曾经是瓜州居民耕种之处。后由于河流干涸,土地荒芜,逐渐被风剥蚀成这个样子。

塔尔寺遗址

玄奘大师西行之时曾经在此说法,但今天只有藏经塔尚且可以看出佛寺当初的辉煌,其他建筑已经颓圮成残垣断壁。

塔身可见三处盗洞,中间盗洞最终打通到内部,塔内所藏经书已被盗空无存。据传玄奘法师,因大唐封边政策而无法顺利度过玉门关西行,只好滞留瓜州塔尔寺。后遇到信奉佛法的胡人石槃陀,在他的帮助下,玄奘法师才得以顺利偷渡过关。“胡人”与“猢狲”发音相同,后来以讹传讹,石槃陀的形象就变成了一只猴子的样子。在西游记的故事中,大师兄的原型可能就来源于此。

返程路上,暮色已降,远处的大地之子也好像已经沉沉睡去了。天上的云很美,胖宝宝似乎在做一个轻盈柔和的梦。

敦煌的东线体验很棒,在干燥多风沙的气候里,好像时光也封存起来了,石窟里、旧城中、戈壁上,所见都是历史的脉络和骨骼。下一站则是敦煌西线,西出阳关,再度玉门关。

往期文章:从西域到长安 | 敦煌西线:大汉帝国的边境与海关

致谢:编辑团 老宋、二十八年蝉;图片由柳贯鱼拍摄,榆林窟图片来自于数字敦煌官网。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