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原文网

学诚法师:佛看众生都是佛,菩萨看众生都是菩萨,那为什么佛还要度众生?

发布时间:2024-09-11 01:39:53作者:楞严经原文网
学诚法师:佛看众生都是佛,菩萨看众生都是菩萨,那为什么佛还要度众生?

【网友提问】 师父,我最近生完孩子住在娘家,婆家经济条件又差,现在身体恢复的并不是很好,亲生父母喜怒无常,稍不注意就被批评,喊我走,无奈又无处可走,我心里苦闷,我怎么才能思维,怎么才能自己的纠结水落石出呢。恳求,祈求您的指点!南无师父!

【学诚法师】不要憋着一口气,思虑过重,把外在无常的境界执为实有不变的。事情上怎么处理都可以,心开朗勇敢,凡事朝好的方向去想,不怕困难,困难就会变得渺小。

【网友提问】请问这样(看别人都是菩萨)会不会让别人觉得很奇怪,如何做到圆通,有智慧,而不是以为脑子不正常啊?

【学诚法师】别人怎么看待是一回事,关键是自己对自己的路是否有笃定的认识。佛教中有一个“常不轻菩萨”,当时也是受到许多人的非议和嘲笑,但菩萨心无所畏,终获得大成就。这是菩萨的境界,我们现在应该好好树立正见、增长智慧,寻找并融入师法友团队,才不会左右矛盾。

【网友提问】无论外在,经历,内在我都是一个不自信的人。没有人告诉我擅长什么,我都忙着自卑了。

【学诚法师】人人都像一颗千面钻石,只是没有把它的光明完全开发出来而已。要相信自己心性中的珍宝,不要让自卑的愁云笼罩了它。

【网友提问】师父,我想问您一个问题! 佛看众生都是佛,菩萨看众生都是菩萨,那为什么佛还要度众生?

【学诚法师】佛看众生都有佛性,都有成佛的潜力,都是未来佛,但众生现在还不是佛,还在烦恼无明之中沉迷。

【网友提问】师父,我有太多过去忘不掉,我好难受。

【学诚法师】排泄是人很重要的能力,如果只能进不能出,那人肯定活得不健康,甚至有生命危险。心灵同样如此,过去的事情已经成为生命的一部分,悲欢离合也好,失败成功也好,我们都经历过、感受过、拥有过,剩下的,该放手就放手吧。

【网友提问】要在社会中生活是不是就要学会虚伪的表达自己?学会和领导拍马屁学会阿谀奉承?不学会这些是不是就成就不了大事业?

【学诚法师】不是要学会虚伪,而是要去掉深重的对立和嗔恨。心要质直,也要柔软,要恭敬、尊重每一个人。

【网友提问】顶礼师父!想问您一个问题,是不是只有持戒才能做到不胡思乱想?

【学诚法师】 试一试。

【网友提问】法师您好,您对算命怎么看?如果父辈有痴迷这个结论的,会不会受到算命先生结论暗示,让事情朝结论的方向发展?

【学诚法师】命如果算得准,那算命就没有意义了;如果算不准,那算命也没有意义。在结局之前算出来了,照做还是不照做,都是矛盾。命运是存在的,它受到业力的左右,佛法教给我们的“转命之法”就是业果。

【网友提问】师父您好 觉得人生没有意义咋办 是不是陷入断灭空了 法师说人生意义在于无私利他 为什么是这样呢 谢谢您开示!

【学诚法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http://t.cn/R7m7Ipo。

【网友提问】法师,最近总情绪不稳定,工作患得患失~

【学诚法师】人每天都要吃饭,不然身体就会垮;精神上的粮食也是需要每天都要吃的,不然烦恼就去不掉。如果没有善法的充实与滋润,我们的心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浮躁、空虚、起伏、贪、嗔、痴……莫可名状的苦恼。

【网友提问】师父,为什么我在“皈依体”这件事上过不去了呢?总是害怕、怀疑失去了皈依体。原先我以为皈依没什么学问,现在才知道皈依心也是要好好修、非常重要的。我要不要再重新受皈依呢?如果您能给我答复就太好了。

【学诚法师】每天都可以修皈依,念佛、念法、念僧,闻思、供养、承担……都是在长养皈依体。有机会重受皈依也可以,没机会也不必纠结。要多与同行善友互动交流,坚持学习。

【网友提问】师父,能否以佛法行持才是佛弟子的唯一特征,具体表现为慈悲待人、智慧处事。如果一个人的言行时时处处帖着佛教徒的标签,那说明Ta已被佛法障住了,浸在了佛法中而不能超脱,实际上已经偏离佛法本身。放下佛弟子的身份,真正以悲智之心行事,才是红尘中的居士最应该做的,弟子说的对吗?愿师父赐教!

【学诚法师】不能以外在来衡量一个人,有的人满口佛法,内心却缺乏悲智;有的人虽然不说佛法,举手投足却是佛法的精神。反过来说,有的人讲说的也是佛法,行持的也是佛法,那也很好。别人的内心是什么状态我们难以了知,不要轻易评判,关键是好好修自己。

【网友提问】顶礼法师,我感觉毕业这么多年了还是没有什么目标,比如说要进哪个行业或者几年内要完成什么,达成什么成就,有人说那么就要给自己设定目标和计划。但是还是不知道怎么定,因为感觉轻易的计划并没有产生我想象中应该要有的那种强大的前进推力和身心投入。疑惑,希望法师能够指引,谢谢。

【学诚法师】有的人有很明确的目标及强大的推动力,有的人则很缺乏理想及力量,那是因为前者就有这样的性格特质,用佛法的话来说就是过去串习过;而后者之所以欠缺,是因为在这方面成长得不够。所以,我们不能困在“没有产生想象中的力量”上。理想的状态是一个果相,现在需要在因上努力。不要急着一下子就能有很好的目标和坚定的愿力,这些都是要一点一点培养的。职业的目标要与人生的大方向结合起来,大方向明晰了,小处才容易抉择,这可谓“质”;在“量”上,目标既不能脱离实际、好高骛远,又不能太过容易,等于没有。要不断去观察、思考、学习,从能做到的地方开始。

【网友提问】请问法师:藏传佛教特别强调的“视师如佛”也是如此吗?是一种依止的方法。在“视师如佛”的同时要注意哪些事项,避免哪些过失,才不会导致迷信?

【学诚法师】“视师如佛”对善知识和弟子的要求都比较高,不可盲目执字面意思,要能够真正深入其内涵才不会偏。

【网友提问】想问一下如何加入呢,在秦皇岛有没有类似的活动(千家爱)。

【学诚法师】可以联系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

【网友提问】请教师父,弟子搬新居,新居厨房与餐厅墙壁之间有原主人曾经供奉的观世音菩萨像一幅,但是已经多年不打扫供奉,积灰沉重,且菩萨头部用红布遮挡。原主人让弟子帮她取下放起来,弟子想请教取神像的过程和之后的安置有没有什么禁忌或者需要注意的地方?烦请师父开示,感恩。

【学诚法师】以恭敬心为之,可以小心清扫一下。安放宜在高洁之处。

【网友提问】师父,我总是犹豫,做事时,在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和应该做的事情之间犹豫,处理和他人相关的事情时,在自我保护和尽可能体贴他人之间犹豫。犹豫的原因一般是担心自己心力不够,时常做了偏向他人感受的事情之后,自己心里还是会觉得委屈,不能完全放下,就会想,是不是应该更任性一点呢,免得起烦恼。喜欢一个人也是这样。对方不希望和我成为情侣的同时,也不想我们恢复成原来生疏的关系,希望我们能继续当朋友。一方面我觉得如果是真正为对方好,就不应该拘泥于某种确定的关系,他自卑、没有安全感,我就应该就这些方面帮助他。另一方面,我又时常无法放下对他的念想。 我很不喜欢这样的自己,被情绪操控,很多次都想删掉他的联系方式,但又担心伤害到他。我的时间和精力往往陷入这种无益的犹豫之中,试图给自己定下一些指导选择的原则,但往往不那么有力。大概是因为我生活的方向本来就不确定,也放任自己的三观在“待定”的阶段,随团队修学佛法也是不那么有信心。为了这种个人的小小烦恼来叨扰师父也好几次了……希望自己更加努力,少一些念头,多一些行动,也能去造福他人!感恩师父!

【学诚法师】眼光放长远。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