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在多部经书中告诉我们,修行的原则是什么,如何做到“明心见性”都有详细记载
作为有着浓厚的中国佛家文化,经书就是我们学佛修行者所学所悟的根本教典。那么对于学佛修行者来说,我们修行的原则是什么呢?
佛教文化,就经、律、论三藏就足以让我们用一生去学习,还谓之不足。但作为学佛修行的在家人来说,皆以佛教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在生活中实施,就是一种大智慧 。
《六祖坛经》修行原则是什么?
《六祖坛经》是我国唯一一部以“经”为名的经典,可谓是在这个佛教界有着非凡的影响。六祖大师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明心见性”的中心来展开,以“佛向心中觅,不向身外求”的观点,给佛教界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在《六祖坛经》忏悔品中六祖大师有这样说道:“善知识,此事须从自性中起。”这句经句,在净慧法师开示《六祖坛经》中曾说道:“‘此事’就是指生死解脱大事,或者说是指明心见性这件大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明心见性,就必须从净心开始。”《六祖坛经》:“要在一切时一切处,念念自净其心,自修其心,自度自戒。”净慧法师有言:“这里讲的就是明心见性的修行原则。”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到“念念自净其心”?得以“明心见性”呢?我们就从以下几部经典来给予阐述,看看佛在开示中,是否与其“明心见性”有着哪些关联。
《圆觉经》佛开示诸菩萨大众如何得清净心与“念念自净其心”六祖大师说的“念念自净其心”,在佛与十二位菩萨《圆觉经》中就所提到的清净心类似。《圆觉经》中的第一章,由文殊菩萨请佛与众生开示:“愿为此会诸来法众,说于如来本起清净,因地法行,及说菩萨于大乘中发清净心,远离诸病,能使未来末世众生求大乘者,不堕邪见。”
说如来自相本自性清净,那大乘菩萨在大乘修行中怎样才能发清净心,远离诸种无明妄心呢。可见,“自净其心”与文殊菩萨所问的“清净心”大致相同。那么,佛又如何说法,安住我们本有的清净心呢?
《圆觉经》第一章节,主要内容就是佛告诉诸菩萨及大众,如何断无明,破执我相,生清净心。所以经文中,佛告诉菩萨与众生,要以修持波罗蜜来教诲,破除无明,破除执相,才能生清净心,就可得圆满觉悟之人。对于执相,《金刚经》与《心经》又做了很好的阐述。
《金刚经》佛开示破执相《金刚经》是一部佛教导我们如何处理在生活与修行上、平衡与身心调柔的经典。只有在我们生活中与身心平衡了,我们在修行上才有作为。然所谓的破执相,在《金刚经》中,佛重点阐述了这一点,即“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一点都与几部经典中与之相联。
《心经》第一句即破执根源对于执相,在大乘佛法的多数要典经书中有说到,如《心经》中的第一句要领“照见五蕴皆空”,其中的“五蕴”即我们破执的主要根源。
所以说人心本清净,只因为人的身、口、意三业,即贪、嗔、痴而带来了无明的烦恼。所谓的“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明心见性”的修行原则,只有修持六度波罗蜜,达到“明心见性”,破除无明、破除我执、法执即可念念自净其心。
所以,修行的原则是什么,就是要达到“明心见性”,“要在一切时一切处,念念自净其心,自修其心,自度自戒。”
版权所有:楞严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