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原文网

为什么佛教在中国的北魏时期如此盛行,这四点很关键

发布时间:2023-11-20 01:38:00作者:楞严经原文网
为什么佛教在中国的北魏时期如此盛行,这四点很关键

历史上,中国的文化向来以儒道释三家为主。儒、道主张入世 ,而佛家主张出世。而中国历史上有这样的一位文人,他的名字叫苏轼,可谓是集儒道释三家唯一身的大家,而创作佛禅诗几乎贯穿了苏轼的一生,禅宗的思想对苏轼的精神也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更使得其拥有深邃的精神境界和更为洒脱的人生情怀。

然而,佛教的真正盛行,在我国是在北魏拓跋氏时期。尤其是北魏建国皇帝拓跋珪时期的影响更是颇为巨大,如今坐落于魏都大同市的云冈石窟就是当时最鲜明的历史年轮的脚印。而对于大同平城这座城市,余秋雨先生更是这样说:我反复考察了鲜卑族入关后建立的北魏,发现它不仅保护了汉文化。而且让汉文化具有了马背上的雄风,并与希腊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结合,气象大振。中国由此走向大唐。

那么究竟为何,佛教会偏颇在中国的北魏时期如此盛行呢,下面这四点很关键。

一、民不聊生、逃避战乱

公元前后,佛教传入中国,到了南北朝,佛法盛极一时,一跃而成为时代的主要精神。在两晋南北朝时期,战火纷飞,社会动乱不安,很多人家庭经济破产,民不聊生。佛家寺院又有特殊政策保护,可以避免战乱,甚至还有自己的财产和武装。而且这些佛教寺院都拥有独立经济,占有大量的土地和劳动力,形成了特殊的僧侣地主阶层。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出家是活下去最好的出路了。所以在动乱年代的魏晋南北朝时期,迫于生计,有很多人到寺庙出家,佛教自然很快就兴盛了起来,人们其实也是为了得到寺庙的保护。

二、云冈石窟、互相成就

云冈石窟的历史价值奠定了北魏时期的盛行价值。云冈石窟气势宏伟,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尤其以早期的“昙曜五窟”,最为气势磅礴,兼具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此外,石窟中留下的乐舞和百戏杂技雕刻,也是当时佛教思想流行的体现和北魏社会生活的反映。

云冈石窟的开凿从北魏文成帝起,一直延续至北魏孝明帝时期,前后长达60余年。除此之外,南北朝时期南北各地均出现大量修建佛寺以及绘绘制佛窟壁画的热潮,尤以北方地区的佛教石窟汇集了佛教艺术的无数珍品。这些建筑的树立更是奠定了该时期的佛教盛行。

三、门阀制度、文人导向

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动乱和政治秩序的崩溃,使得士族名流大失所望,既感世事无可为,便寻求一种避世的生活态度。文人的心态以及玄学的研究都是利于了佛教的盛行。

门阀制度与门阀观念下的文学创作,导致玄学对文学的渗透佛教与佛经翻译对文学的影响很大,而且这一时期思想学说的动乱,文人的命运与文人的风尚的导向,使得东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门阀世族统治阶级的提倡下获得了广泛的传播。贵族和世族官僚大都信仰佛教,印度僧人佛图澄、鸠摩罗什先后被后赵石勒、石虎和前秦苻坚尊为国师。

四、北魏皇族,大力推进

公元398年,拓跋珪建立北魏王朝,成为北魏的开国皇帝道武帝,并定都平城。拓跋珪对中原灿烂的汉文化十分羡慕,他采取了兼收并蓄的态度,把各种文化都拿来为我所用,当时民众崇信佛教已成大势,他便也跟着信佛。

当时上至君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崇信佛法,希企得到解释与慰藉。印度僧人来华络绎不绝,梵文佛经也陆续译成汉文,各种佛教教派也开始在中国出现。我国的北魏王朝崇信佛教,当时的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不仅市井繁华,人口众多,街坊独具特色,而寺庙建设之多、之雄伟壮丽,在全国也可谓是少有。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更有时势成就思想。当时的皇族推崇、社会动乱、门阀制度的影响以及文人的思想风潮引领,自然成就了佛教在中国的北魏时期如此盛行的局面。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