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国是礼仪之邦,儒家文化是我们华夏民族的主流文化,在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当中,儒家文化非常强调孝。
我们看《孝经》,孔子有一天跟曾子在一起的时候,曾子侍立,孔子就问曾子:你知不知道,孝为至德要道?;孝是至德,是无以复加的德,是精要之道。先王以道治国,整个上下民众和睦,国泰民安!这个孝是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它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所以叫;百行孝为先。古圣先王,尧舜之道,无非孝悌而已。;孝是子女对父母的道德心理和规范,;悌是兄弟之间的恭敬。
再看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虽然他的终极关怀是出世间法,然而佛陀却是这样地关顾世间,教导我们念佛行人要从;孝养父母开始。经典告诉我们,你能够孝养、恭敬父母就等于供养一生补处菩萨。高堂有两尊佛,你孝养父母就是在种福田,而且是无上的福田。
佛陀在孝的问题上也是以身作则的,他的生母摩耶夫人在生下他七天之后就去世了,生到了忉利天。佛陀成道之后思念报答父母之恩,所以他在三个月结夏后即上升忉利天为母说法;他的父王净饭王去世,葬礼上,佛陀回去亲自抬父王的棺木。
佛说的戒律,最终归结到一个字就是;孝。《梵网经》也有三句话,大家要好好领会一下,;孝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孝为制止。那么至上之法是什么?至上之法就是无上正等正觉之法,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法。;孝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法。
大家想一想,佛把;孝提到这么高的高度。那怎么样是至高之法呢?这怎么理解?这个孝有顺的意思,随顺,譬如随顺父母师僧三宝,父母代表我们的本觉,师代表先觉,比我们最先觉悟,僧代表和合的觉。三宝,佛是究竟圆满的觉性,法是抵达菩提觉岸的道路。你能够随顺父母师僧三宝,就能获得至道之法,得到这个至道的门。那么随顺,作为念佛行人,你能够随顺名号里面传达的实相悲愿,你就能往生成佛。我们随顺自性本具的布施,跟吝啬心相对冶,我们就能够修布施波罗蜜。随顺我们自性的灵知心,就随顺了我们的智慧。
随顺了我们自性的坚固心,就对治了我们的懈怠。顺里面就包含着六度在里面。孝又为戒,戒主要是防止我们身口意三业过犯。但如果一个孝顺父母之人,你在父母面前一定会怡声下气,委曲婉转,你的口业就能够止住了恶。对父母要赡养,《礼记》里面讲每天要三次去问候父母,冬天要使他温暖,夏天要使他清凉,这样你对父母的服劳就会产生,就止住身业的过失。你念念想到随顺父母的心,承欢、爱慕也就会使你的意业止住了恶,身口意三恶都止住了。佛陀是这样慈悲地以身作则,教育学佛的人,甚至是比丘,你都要孝顺父母。在《地藏菩萨本愿经》里,你看地藏菩萨在因地,无论是做婆罗门女还是光目女时,他发出大愿最先的源头就是孝。为了要救度他今生的父母,乃至于多生多劫的父母,才发出;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大愿。久经累劫在地狱里度众生,因为地狱所有的众生都是历劫以来的父母,救度一切父母,这就是;孝的扩大。
现在的青少年一代,对于;孝的表现却是让人心痛。如果一个人缺乏孝道的话,他自己立身、完善人格的道德基础都没有,那其他一切都免谈了。
现在我们国家提倡和谐社会,提倡国学,那么孝的文化,也一定会在不远的将来受到全民上下的认同和发扬。因为孝的文化在我们中国,确实需要推崇。如果一个国家从国君到国民都能够把孝、悌做到,并拓而广之,就会以恭敬、爱敬的心来对待一切。人际关系、国家关系就会祥和、兴盛。所以它不仅是一个人的道德基础,也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基础。
所以我们念佛行人要从孝养父母开始。
版权所有:楞严经原文网